- +1
這兩座千年庭園,每個視角都是一場展覽丨日本小眾旅行指南
怎樣把永恒裝進小小的茶杯之中?
如何用狹窄的方寸之地呈現出森林和幽谷的自然之美?

今天就來聊一聊日本庭園的故事吧。
世界上大多數地方的庭園都是住宅建筑的附屬,不論是優雅別致的英倫花園還是讓我國人民充分發揮種菜天賦的房前屋后小花圃。

在日本,情況卻完全不同。據說平安時代的貴族們通常會先選址建庭,庭園建成后,才會在余下的空地上建造宅邸。
在那些典型的日式庭園中,茶庭和其他建筑通常只出現在庭園的一隅,相對庭園景觀而言,顯得含蓄低調,毫不張揚。
自日本古代園林專著《作庭記》問世以來,日本庭園便被賦予了六種屬性:隱逸、古樸、空靈、智巧、水韻和風景。
精雕細琢的覆瓦壁檐同松枝相依,如此景致便是日本之美的象征之一了。

日本庭園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游覽式庭園,可以進入其中一邊漫步一邊欣賞園景;另一種是觀賞式庭園,更注重由眼及心的體驗,專為靜思冥想而設計。

觀賞式庭園通常都會從庭園的一側或者宮殿、宅邸的房間內觀看。從這樣特定的角度觀賞庭園,就仿佛在欣賞一幅立體畫卷。人們便可以在欣賞景觀的同時,參悟禪宗寓意。
龍安寺的方丈庭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龍安寺 /// 京都
日本龍安寺的枯山水庭園在199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文化遺產,至今仍是日本著名的極簡美學典范之一。無論欣賞多少次,那種極簡之美仍然讓人驚艷不已。

在拍攝這張照片的數周之前,枯山水庭園圍墻上的柏木墻檐被修葺了一番,因此顏色鮮亮。隨著時間流逝,它終將慢慢褪色,這反而更顯侘寂之美。
這種冥想庭園建造的初衷,就是為了能讓人們坐在寺院檐廊之上自在冥想。這樣的設計同黑白水墨畫或禪理一樣,可以讓頭腦遠離世俗。
庭園寬僅十米,長二十五米,最右端的墻自近向遠高度依次遞減,總共降低了半米,這種別致的設計使整個庭園看起來更加開闊。

這里的枯山水景觀由十五塊形狀不規則的巨石組成。這些石塊分為五組,石組之間形成了完美的平衡布局。
無論從任何角度觀察這十五塊巖石,都只能同時看到十四塊,這個設計通常被解釋為是一種象征,即需要借助精神上的啟迪和頓悟才能覺察到肉眼不可見之物。
周圍是耙制出紋理的白色卵石,石組則恰到好處地排布于開闊的白色砂坪之中。

在耙制砂坪時,很難保證沙紋能夠絕對筆直或深淺統一,因此耙制禪庭本身也是一種參悟和修行。在龍安寺,僧侶們在最初開始學習這一技巧時,會用一桿較重的耙子來進行耙制,這樣可以讓他們在耙制砂坪時,內心同時達到安靜清明。
此外,住持或方丈的居室、 檐廊以及庭園之間的空間相互接續、彼此相通,也是日本庭園設計中的獨特之處。

在方丈廳外的檐廊上能看到龍安寺側庭的景色。日本建筑向來沒有太多煩瑣細節,而是更關注對空間和周圍環境的凸顯。


龍安寺的竹籬歷來為日本各地所參考模仿,被稱為龍安寺籬。

在這張照片拍攝之前,連接庭園墻壁的大門(這張照片拍攝于庭園外側)剛剛整修過,極為壯觀。門檐是由一片片削割(非砍切)而成的雪松樹皮鋪就的。

這座洗手盆位于藏六庵茶亭附近,是矮式水盆的典型代表,使用時必須俯身蹲下,因此也被稱為蹲踞式水盆。通過下蹲、鞠躬、凈手以及凈口等一系列程序,人們可以在進入茶亭前使內心謙卑而寧靜。
石盆的銘文是四個日本漢字,每個漢字都將水盆中間的方形作為它的一部分。從頂部開始讀意為“吾唯知足”,指人應當克制欲望。

竹筒中的水流入一座樸素的花崗巖盆中,如此設計符合龍安寺的樸素美學。
欣賞完京都的庭園,下面來看一看東京的經典庭園吧。
池上本門寺 /// 東京
本門寺建筑群包含正門、主寺、一座五層寶塔以及一座佛經房。主寺后面便是名為正洞院的庭園,據說出自小堀遠州之手。
作為江戶時代極具實力的大名,小堀遠州不僅是一位杰出的茶道家,而且在建筑、書法和園藝方面也才華橫溢,其多才多藝常被認為可與達·芬奇媲美。
他在茶道方面的審美標準被稱為“閑寂”,與平安時代貴族的優雅遺風相融合,展現出了“侘寂”恬淡質樸之道。
在日本庭園設計中,“侘寂”這一概念相對來說更富于表現力,也更難解釋。這種美學和哲學理念所要表現的是事物最本真的美,即不完美和無常。

石頭分布于這座庭園各處,它們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盡可能以最天然的形態呈現出來。外形參差嶙峋的大石頭位于小山之頂,而相對柔和圓潤的石頭則被安置于庭園低處水畔。
在這座約一萬三千平方米的庭園中,有一條人造的山溪和一汪池水。池塘靜謐,各類魚鳥于此生息,翠綠山叢與池景相襯。不僅可以漫步其中,也可以在主寺室內向外眺望,園內勝景便一覽無余。
正洞院中著名的景觀洲濱,再現了白色卵石自水岸延伸至水中的自然景觀,是日本庭園的典型景觀之一。除此之外,園中還有石燈籠、由單塊巨石構成的觀魚臺、代表長壽的龜鶴島,以及立于河口之上的一座半圓拱橋。

站在屋宇之上便可欣賞到庭園的全景。人工開鑿的山溪流入園中小池。前景中的洲濱再現了水畔石灘的自然風光。園中巨石皆采自山中河谷。左側池畔的石燈籠名為賞雪石燈籠,通常放置于水邊,在庭園中則常立于池畔。

正洞院中有諸多像石燈籠這樣的裝飾性元素,擺放的位置亦很講究。
池塘后的山溪與深谷飽含原始的自然氣息,它們與前方精雕細琢的庭園風格迥異。這處山地景觀中亂石嶙峋,散亂生長的花叢如山間野花般生機勃勃,引人入勝。典型的日式庭園力求將自然景觀以微縮的方式加以呈現,而正洞院完美地做到了這一點。縱使在喧鬧的東京市中心,人們一旦走進正洞院,便好像步入了群山的懷抱。

這個涼亭名為招月亭,它位于庭園西側,經常用來舉行茶會。按照傳統,參加茶會的賓客通常會坐在榻榻米上,但在這里則是在椅子上就座。

在日本庭園中,竹子很受歡迎,也很常見。大多數的竹子一天就可以長高一節,因而新生的竹筍象征著生機與活力。

這座石燈籠集多種風格特色于一身。頂端渦形石刻屬于春日風格。無須基石,直接立于地面,這一點與織部燈籠相吻合。此外,頂端形如珠寶的球形雕刻則是佛教僧人開悟的象征。

這座石貍雕塑并不尋常,多數庭園都采用陶瓷來制作類似的裝飾,而這座卻是石質的。

這座庭園中共有二十七座石燈籠,而其中最古老的可追溯至江戶時代。

沿池的小徑設計精巧別致,漫步其上,移步易景,在每個拐角處都能欣賞到不同的景觀, 還給人開闊之感。這里種有許多鳳頭鳶尾花,在初夏時節盛開是觀光的好去處。
日本庭園:簡約 寧靜 和諧

《日本庭園:簡約 寧靜 和諧》
【美】吉塔·K.梅塔
【日】多田君枝 著
2019年9月
有書至美-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這本書收錄了或大或小的23座日本庭園,它們有的躋身于喧囂鬧市,有的隱匿于偏遠鄉間;有的秉承傳統特色,有的卻頗具現代格調。園藝專家凝練的文字陳述與攝影師精彩的鏡頭定格,呈現了日本庭園的獨特魅力與神奇之處。

? 一場精彩非凡的日本庭園巡禮
這本書匯集了23個極負盛名的日本庭園案例,包含200余張稀缺實景攝影,專業攝影師掌鏡,直觀感受日本庭園之美。

? 了解日本庭園必備之書,亞馬遜4.5星推薦
隨著23個最具代表性的寺廟、私人及公共庭園案例,深入了解日本庭園的世界,看盡日本庭園的發展演變及構成元素、設計理念。

? 文藝青年赴日旅行的獨特參考指南
從東京的八芳園到京都的荒木家宅院到廣島的上田宗箇流和風堂……跟隨書中的庭園介紹開啟與眾不同的日本庭園主題旅行。

? 日本文化愛好者必讀之作
一本書帶你置身經典日本庭園,體會傳統的日式庭園藝術和審美情趣,感受“簡約、寧靜、和諧”的日本文化精髓,領悟人、時間、自然的相得益彰。
賞日本系列 /// 延伸閱讀
除《日本庭園:簡約 寧靜 和諧》外,賞日本系列還出版有《枯山水的源與意》和《日本建筑的藝術》兩本關于枯山水庭園和日本建筑的書。

《枯山水的源與意》
[英] 史蒂芬·門斯菲爾德
2019年3月
有書至美-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古代的日本藝術家創造了枯山水庭園,以無一滴水的砂石營造出水波蕩漾的湖面,以看似充滿偶發性的石塊營造出心之神往的仙山,以簡約流暢的線條訴說著無盡的詩意與神秘的禪宗文化奧義。假如你一直對日本庭園的源流與演變充滿好奇,請不要錯過這本書。

《日本建筑的藝術》
[加] 大衛·揚 、[加] 美智子·揚
2019年6月
有書至美-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日本建筑藝術風格的特色可以簡單歸納為簡潔、非對稱、強調對自然環境的敏銳感受及借用。
本書以歷史、文化的視角,對日本建筑的演變史進行了宏觀描畫。全書配有上百幅實物攝影、解析圖表、手繪水彩建筑稿等不同種類的插圖,帶領讀者途經一個個日本建筑史中里程碑式的建筑案例,開啟一段橫跨史前至現代的日本建筑之旅。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