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羅東川:讓更多中外當事人選擇國際商事法庭解決爭端

羅東川說,“一帶一路”是我國擴大對外開放的重要舉措,六年來,它在推動沿線各國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取得了極大進展,“法治是重要保障,作為法治建設重要組成部分的涉外法治建設,其作用更是不可或缺。”
數據顯示,在過去五年間,人民法院受理的各類涉外民商事糾紛達到20余萬件,同比增長一倍以上。其中大量的糾紛涉及國際投資、國際貿易、國際工程承包、國際物流和股東之間、股東和公司之間的國際商事糾紛。
2018年6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一、第二國際商事法庭應運而生,標志著人民法院服務保障“一帶一路”建設進入新的階段。
“中國國際商事法庭自掛牌后,已經開始了實質化的運行。”羅東川介紹,目前,第一、第二國際商事法庭已經受理11起案件,引起了國內外的關注,“中國國際商事法庭是新時代加強國際法治合作,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公正、高效司法服務和保障的重大舉措。”
羅東川說,目前已有15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支持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有關合作的理念和主張,寫入了聯合國、亞太經合組織、上海合作組織等有關文件中,共建“一帶一路”,正在成為我國參與全球開放合作、改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促進全球共同發展繁榮,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平臺。
與此同時,隨著“一帶一路”基礎設施聯通、貿易暢通和資金融通的深化,涉外民事商事糾紛出現上升趨勢。羅東川直言,如何讓糾紛得到合理,公正、高效的解決,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當中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按照過去傳統的涉外商事訴訟模式,就會不同程度地存在審理的周期長、送達難、查詢外國法難、查明事實難,還有法律適用難以及法官的專業能力不足等問題。”羅東川認為,要把國際的調解機構、國際的仲裁機構都吸收到國際商事法庭平臺上來,給中外當事人更多選擇,做到公正、高效、透明、便捷,打造“一站式”國際商事糾紛多元化解決平臺。
羅東川也表示,國際商事法庭建立時間還很短,還有一個發展的過程,對怎么打造具有國際權威、國際公信的專業審判機構,要有更多的思考,“要有國際的視野,要站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來推進建設,要用公正、高效、便捷、低成本的新審判模式,讓更多的中外當事人選擇國際商事法庭解決爭端。”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