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媒體披露:縣級生態環境部門已成市級生態環境部門派出機構
隨著環境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改革措施落地,縣(區)級生態環境部門成為市級生態環境部門的派出機構。以縣級生態環境部門為例,改革后,縣級生態環境機構不再是縣政府的組成部門,環境監管、監測機制和人事管理權限等隨之變革。
市、縣(區)生態環境部門如今成為“一家人”,但在運行機制方面,仍然存在上下級不夠協調的問題,如下放審批權、監管權多,人力資源等方面支援有待加強;強調屬地管理多、考核指標多,推進整體區域治理措施有待加強等。
為加強市、縣(區)生態環境部門的工作協同,筆者建議市級生態環境部門要結合環保機構改革,出臺接地氣的舉措,實現上下級工作融合。
一是加強市級層面的工作協調。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涉及面廣,履行職責的政府職能部門較多。垂管改革后,縣級環保機構已經不再是縣政府的組成部門,市級生態環境部門應強化市級層面的工作協調,將依照法律、法規規定,由住建、城管、公安、水務等部門負責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任務或資料填報,直接交給市相關職能部門牽頭辦理,由其組織落實,避免什么工作都往基層放。例如:工地揚塵污染防治的監督管理工作,由市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牽頭辦理;道路揚塵控制工作,由市市容環衛主管部門牽頭辦理。這樣,職責更加明確,線條更加清晰,數據更加準確,有助于形成以條為主、條塊結合的工作機制,有利于基層生態環境部門更好地開展工作。
二是加強基層隊伍建設。按照“人隨事轉”的原則,配齊配強基層環境執法監管力量。加強市、區生態環境部門干部的交流和互動,建議市級生態環境部門的干部提拔,應到區生態環境部門掛職鍛煉不少于3個月,以豐富其基層工作經驗。市級生態環境部門還可以通過從區級生態環境部門公開選調干部,安排崗位供區級生態環境部門干部跟班學習,實現上下級生態環境部門干部的流動。
三是打通環境監管大數據。加快整合現有信息系統,市、縣(區)一盤棋,共用一個系統、一個數據庫,打通數據孤島,構建云平臺,實現數據共享,避免各自為政。以“一源一檔”為基礎,高度集成環評審批、環保驗收、排污申報登記、排污許可證、環保稅、環境監測、環境執法、環境信訪、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行政處罰、環境信用評價等業務工作。構建環保大數據,讓日常環境監管更加精準、決策更加科學,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更加高效有序。
四是支持基層應急監測能力建設。保障環境安全是頭等大事,發生突發環境事件,第一時間到達現場的往往是發生地的生態環境部門。處置環境污染事故講究時效性,稍有遲緩,就有可能錯過最佳的污染防控時機;沒有準確及時的數據,不但無法為決策提供科學依據,也無法向公眾提供準確的環境信息。建議市級生態環境部門根據不同區域的實際情況,支持基層應急監測能力建設,有針對性地配置儀器設備,加強基層人員的培訓和應急演練。
五是加強面向基層的環境教育培訓。定期舉辦面向基層生態環保工作人員的業務培訓班。為擴大培訓范圍,建議市級生態環境部門成立由專家、學者組成“講師團”,到各區生態環境部門開展巡回宣講。建議市級生態環境部門及時匯編新頒布實施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印發至基層生態環境部門,作為基層環保工作者的工具書。
相信通過以上幾項舉措,有助于形成上下級生態環境部門高效、協同的工作機制,助力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
(原題為《垂改來了,縣級部門有哪些期盼?》)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