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在鄂爾多斯當賽車手:車場10億,車手10人

鄂爾多斯以羊絨衫、煤礦出名,也經歷過經濟形勢的大起大落,但很少有人知道,它有一座硬件條件全國第二的賽車場,僅次于上海F1賽車場。十年前,這座被草原和沙漠包圍的城市希望從“馬背時代”跨進“賽車時代”。十年過去,賽車場艱難經營,開始養(yǎng)雞。
在現(xiàn)在鄂爾多斯的十余位車手之中,李天齊自稱第一。鄂爾多斯賽車行業(yè)下沉后,李天齊這樣的愛好者得已進入這條賽道,他的飛馳人生,也和鄂爾多斯這座城市聯(lián)系在一起。
···············
最好的車手
李天齊自認是鄂爾多斯最好的車手。這座深處內陸的城市里,參加過正規(guī)賽車比賽、可以稱得上車手的人不超過十個,他都認識,也都鄙視。他一個個評點,這位是“看不慣我又干不掉我”,那位是“屬于那種吹牛逼的選手”,還有一位“車什么數(shù)據都不懂,他能弄好賽車嗎?”
他身高175,體重160斤,穿上緊身的賽車服,肚子往前突了出來。跨過駕駛室下面的防滾架,他低頭躲開上方的防滾架,把自己塞進座位、戴上頭盔。
李天齊的賽車并不美觀,副駕和后排座椅都被拆掉,從外面看進去,防滾架貫穿前后,底盤裸露,全是生硬的金屬結構。也毫無舒適性可言,賽車座椅薄且硬,兩側翹起包裹車手身體,安全帶扣住拉緊,整個人就被固定在駕駛座上。空調和音響于速度無益,拆掉,車窗換成塑料的,為了減少風阻還得時刻關閉。
在他身后,是鄂爾多斯國際賽車場,硬件條件排名全國第二,僅次于上海,只需長度再增加一公里,就能達到承辦F1賽事的標準。他開上賽道,交替駛過11個右彎和7個左彎,這些彎道組成一匹駿馬的形狀,最后在直道加速,車速達到200公里/小時。

鄂爾多斯國際賽車場
2012年李天齊第一次來賽車場,韓寒正在比賽。《飛馳人生》的故事原型就發(fā)生在這里。那年是CTCC(中國房車錦標賽),這是國際汽聯(lián)唯一支持的國家級房車賽事,韓寒的賽車在運來的路上損壞,技師團隊連夜工作,第二天他開著翻修一新的賽車雨戰(zhàn)獲得分站賽冠軍,并在年底獲得年度總冠軍。
賽車場建在新區(qū)郊外的山丘上,四周都是沙地,長滿沙蒿和柏樹。兩三公里外就能看到這座巨大的建筑,波浪形的頂棚像是雄鷹展翅,兩座燈塔向上伸展,代表蒙古的象征——三叉鐵矛蘇勒德。從高處俯瞰,黃沙間盤桓著駿馬形的賽道盤,這包含一種希望:鄂爾多斯即將完成從“馬背時代”向“賽車時代”的歷史跨越,成為“北方賽車之都”。
站在鄂爾多斯賽車場入口前的廣場上,前方傳來賽車飛馳的轟鳴,背后遠處始建于2004年的康巴什新區(qū)高樓林立,卻一片寂靜。康巴什區(qū)所在地曾是一片荒漠,新建成時設計入住100萬人,相當于現(xiàn)在鄂爾多斯七個旗和兩個區(qū)的人口總和。現(xiàn)在實際入住只有不到十萬人。
李天齊從車上下來,摘掉頭盔。賽車里空氣難以流通,幾圈下來,阻燃材料制成的賽車服和頭盔內襯已經濕透。他身上這套裝備獲得國際汽聯(lián)認證,據他了解,全鄂爾多斯只他一個人擁有。他全部的穿戴裝備總價值八萬。不久前賽車場舉辦本地賽事“成吉思汗大賽車”,預計招募12名車手,直到賽前四五天只招到4位。主辦方請李天齊來參賽,他拒絕了,因為“那是比較低端的比賽”。
玩車之前,李天齊體重200斤。他家是鄂爾多斯最大的白酒經銷商之一,他穿著不合身的西服到北京、香港參加茅臺或五糧液的訂貨會,站在紅地毯上與背后的紅色條幅合影。與大部分鄂爾多斯富起來的人一樣,他的愛好是喝酒、打麻將、買路虎。
盡管自詡不凡,李天齊卻并不是一個專業(yè)出身的賽車手。他曾在機關單位做司機,后來負責后勤、接待,那時他能設想的最好出路就是被提拔,三十幾歲時做個領導。康巴什新區(qū)機關單位多,道路每天甚至有四個高峰期,據出租車司機的觀察,分別是早上9點、中午12點、下午2點、傍晚5點。家長中午下班去學校接孩子,睡了午覺再回去上班、上學。

李天齊
按照原本的規(guī)劃,李天齊會很快過上這樣規(guī)律重復的生活。但他后來當上賽車手,就不再想過原先的日子了,覺得那是“一年只活了一天,重復了364次”。
為了讓賽車更快,他自學了控制賽車動力系統(tǒng)的電腦程序,寶馬的程序和軟件都是英文,他高中沒畢業(yè)就去當了兵,英語差不多全忘了。很多技術問題得到國外網站找答案,他花三百多塊錢購買軟件,找到外國工程師的郵箱,先用百度把問題翻成英文發(fā)過去,等回復來了,再用百度翻譯成中文。
他以此說明自己比其他本地人強太多,“體育競技必須有人贏你才行,在本地沒人贏我,所以就玩的很沒意思。” 他在比賽中得了亞軍、季軍,賽后向贏得冠軍的外地車手請教,請對方坐在自己的副駕指點駕駛技術。
這樣的機會并不多,“成吉思汗大賽車”每年舉辦四站,每站持續(xù)三天;另外有四次賽道開放日,每次一天。一年中的大部分時候,鄂爾多斯賽車場的比賽區(qū)域空無一人。
7年前,第一屆“成吉思汗大賽車”為培育本地車手,免報名費、免費提供統(tǒng)一的賽車,招募了十幾位本地車手,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參加比賽。直到現(xiàn)在,與李天齊競爭的大約還是這些人。
“遍地都是錢”
車手并不從賽車場龐大的主建筑正面進入場地,他們會在路口轉彎上坡,繞到主建筑的背面,那里是賽車場后場。20間P房(維修區(qū))一字排開,賽車穿過卷簾門進入P房進行調試、維修,再向前穿過對面另一扇卷簾門,眼前是賽道的大直道和觀眾席。
在電影中,P房區(qū)域往往是最熱烈喧鬧的地方,技師們圍著F1方程式賽車飛速更換輪胎,車手仍不停喊著“快!快!快!”,觀眾席上的歡呼聲與賽道上的引擎轟鳴聲交響。這樣的場景主要發(fā)生在法國、德國、美國,賽車比賽也是汽車工業(yè)最先進技術的競賽。參加最頂級比賽的車手年薪可達上千萬美金。
走進李天齊在鄂爾多斯賽車場租的P房,卻經常聞到一股燒烤味兒。他的冰柜常年凍著2000串羊肉串,比賽后、賽道活動、甚至接待朋友,他都會支起烤架,熟練地捏起鹽、辣椒、孜然,撒在肉串上,然后每只手攥十幾個肉串展成扇形,正反拍勻調料。烤架平時就擺在P房門邊,方便隨時使用,他有時也用小爐子和鐵鍋做燉羊肉。
七月賽道開放日,李天齊擔任烤串師傅,四五十位賽車愛好者在賽車場的P房里吃掉了600串羊肉串、200串雞脆骨、100串魚丸。
李天齊主烤,他的賽車技師吳一飛在一旁打下手,負責把凍在一起的肉串分開。吳一飛一早就來到P房,坐在角落里掰肉串,和李天齊的健談不同,他一句話也不說。他愛穿一身白,車后備箱里總放著許多棉線手套,從不徒手修車。他也喜歡夜里修車,四周很安靜,只有工具和金屬零件碰撞的規(guī)律聲響。機器找不到問題,他就一遍又一遍地拆開、裝上、再拆開,把零件一件件擺在一旁。他掰肉串的動作也像在擺弄工具和零件。
有一次他開車送我去采訪李天齊,路上談起自己剛來鄂爾多斯時的故事,我才發(fā)現(xiàn),他也能滔滔不絕。他說那時錢特別好賺——白天在4s店做售后維修,售后部平均每天修八十多臺車,忙的時候三百臺。客戶慷慨,買三百塊錢的零件,直接給五百。夜里他干代駕賺外快,開車載三四個老板,下車時每人都醉醺醺地往他手里塞錢,開一趟能賺三四趟的錢。連店里收廢機油的活兒都不少賺。那老頭渾身沾著油污,一桶費機油一百多收了,轉手翻倍賣出。老頭每天只上午工作,拉幾十桶油賺幾千塊,下午就出去打牌。

吳一飛
本地人說,那些年的鄂爾多斯遍地都是錢。他們用“那些年”指代2010年前后,鄂爾多斯人均GDP全國第一的那段時間。為了修噴泉和附近的樓盤,從全國各地來的工人多達二十萬,搬磚頭的一天工資三百元。一位出租車司機開車經過康巴什新區(qū),只見路邊站滿了招手打車的人,上來一個人不管去哪兒,一律收10塊錢。如果去機場,打表20多的距離,均一價200。從2008到2010年,他每年單開出租收入50多萬,30多萬的樓房他每年買一套。
2010年,首屆鄂爾多斯國際汽車展覽會上賣出了1臺3800萬元的布加迪、1臺1500萬元的邁巴赫、2臺蘭博基尼、5臺賓利,還有40臺路虎。工資兩三千的人也能買得起豪車,汽車廠商因此在賽車場投入廣告費,租場地舉辦活動,賽車場的主要收入來源于此。
吳一飛開車經過康巴什新區(qū)的主干道,雙向八車道的路面被草坪與鮮花包圍。更吸引人的是路兩側的路燈。每盞燈由18盞水滴形燈泡圍成金字塔狀,頂上立著金色的三叉鐵矛,是蒙古族權力的象征。我后來得知,這樣的一盞路燈價值近20萬。一位出租車司機讓我想象一個場景——100元紙幣一張張鋪滿路面,路建多長,花的錢就能鋪多長。
“共克時艱”
2018年成吉思汗大賽車頒獎禮,冠軍車手領了獎杯、戴上花環(huán)。對面觀眾席上稀稀拉拉坐著不到五十個人,沒什么人鼓掌。他想象著如果觀眾席上滿是歡呼的人群,“即使我們沒有上場的機會,我們在P房溜溜達達的,我們也會感覺自己是一個車手,倍兒牛,是吧。但是沒有觀眾。” 他捧著香檳瓶子搖,但或許因為天太冷了,香檳始終沒有噴出來。
李天齊第一次來看比賽時,賽車場還不像現(xiàn)在這樣冷清。光是韓寒的粉絲就把P房門口堵滿了。再之前,賽車場舉辦世界超級跑車錦標賽、中國方程式大獎賽,最熱鬧時一萬多名觀眾坐滿看臺。連車模都不一般,主辦方花高價把鄂爾多斯羊絨衫旗下的模特隊請來,車手在P房被模特搭話,問一句你是冠軍吧,那興奮程度甚至超過噴香檳。
一位本地出租車司機來看比賽,他形容那種速度,“一個黑點嗡就過去了,你都看不清那是什么車。” 晚上回家他睡不著覺,躺在床上耳邊還響著嗡嗡嗡的聲音。

在賽車場經營小超市的霍阿姨從2008年就在這里工作,那場比賽她也看了。賽車場發(fā)了紅色的統(tǒng)一服裝,讓全部員工都去當觀眾。觀眾席上好多人穿紅色衣服,老的小的都有,后來她知道那是主辦方70塊錢一天雇的觀眾。關于這數(shù)額,另有一種說法是50-100不等,有人專去路上找年輕學生來看比賽。
鄂爾多斯賽車場建設耗資10.5億元,同期建成的成都和廣州賽車場投資規(guī)模分別僅為1.8億、2.8億元。舉辦賽事也很昂貴,2010年世界超級跑車錦標賽運營成本近千萬。那時,鄂爾多斯每年的財政收入超過500億,是整個甘肅省的1.5倍。這座城市正以“5000輛路虎”、“人均GDP超香港”,“中國迪拜”聞名全國。
為吸引投資,鄂爾多斯以1萬元/畝的低地價將6000畝土地賣給華泰汽車集團,并贈送兩家煤礦。賽車場也計劃發(fā)展成汽車城,建4S店、維修改裝、測試基地、科研基地,18個汽車品牌與賽車場簽了意向性協(xié)議。
李天齊那時剛靠放貸賺了第一桶金,他從銀行借出六七百萬,月利一分四,再以兩分八或三分的利息放出去,每月憑空入賬八九萬。當時鄂爾多斯流傳一句話:“家家房地產,人人典當行。”“典當”指的就是放貸。康巴什一位出租車司機曾是農民,種地為生。征地讓他一夜間獲得70萬現(xiàn)金,親戚說把錢借出去,一個月能拿兩分利,也就是一萬四千塊錢。“大家都在放,而且也是給親戚”,一年間他每月都能收到利息,于是他把利息也借給了親戚。
2013年,李天齊買了一輛路虎。他還有一輛改裝了的鈴木雨燕,那時就追求外觀和聲音,貼車貼、改排氣和大燈。他和車友約在鄂爾多斯郊區(qū)一個叫九城宮的地方飆車,有時也在城市的街道上轟兩腳油門。
他第一次來看韓寒的時候想著自己什么時候也能去賽道上跑跑,但那時賽車場并不對愛好者開放。從2010年到2013年,CTCC等國家、國際賽事為鄂爾多斯帶來了名聲和人氣,每場比賽都吸引幾十家媒體報道,鄂爾多斯的酒店住滿車手、工作人員、外來觀眾,外國車手聚集的酒店門口總有警察巡邏。
舉辦比賽的投入雖大,人們相信錢總能賺回來的。就像每一位拿全部積蓄放貸的人都相信,月底一定會接到通知領取利息的電話。
2013年7月6日,CTCC排位賽,賽道中的一個井蓋被發(fā)現(xiàn)存在安全隱患,專家組圍著討論了4個小時,比賽被推遲。第二天早上7點半開始第一個組別的比賽,到了時間,清掃車卻還在賽道上游蕩,裁判、救護等配套都沒到位。8點,第二個組別的賽車也來了,兩組車爭搶比賽時間,賽道入口堵成一團。
那是CTCC最后一次鄂爾多斯舉辦。在比賽當天的鄂爾多斯新聞里,關于這座城市的用詞是“共克時艱”。此前十年,煤炭漲價,資金流向房地產,進而引發(fā)民間借貸的膨脹。這個鏈條在煤價下跌時突然斷裂。2013年,鄂爾多斯的經濟增速已經由內蒙古自治區(qū)的榜首位置跌至墊底。
2012年,賓利在賽車場做活動,三天賣掉六七臺車。2013年初,豪車突然就賣不動了,奔馳取消原定在鄂爾多斯賽車場舉辦的全系列展示活動。鄂爾多斯地處內陸,無法海運,物流成本極高,廠商寧愿付違約金也不來了。
李天齊每年從上海、珠海等賽車業(yè)發(fā)達的城市購買賽車配件,運費就要花兩三萬。從其他城市來本地比賽,用拖車托板運送一輛賽車的費用每公里超過一塊錢——北京七百多公里,珠海兩千五百公里,而本地賽事的獎金往往只有一兩千。許多車手衡量成本與獎金,便不來了。
一年后,“成吉思汗大賽車”取消官方組隊,開始接受民間車隊和車手報名。這時距離鄂爾多斯民間借貸鏈條斷裂已經過去兩年多,把錢借給親戚的康巴什出租車司機每年只在春節(jié)收到親戚的一千塊錢和一提燒酒。還有許多他的同事,連車都是抵債來的。
李天齊也是那年第一次開車駛上賽道。他和車友花錢購買賽道練車時間,每半個小時300塊錢。直到現(xiàn)在,李天齊開著賽車在鄂爾多斯賽道里累計跑了2000圈。他想就算韓寒再來,他也敢去比一比。
國內的職業(yè)賽車手除了為人們熟知的韓寒,大部分更像《飛馳人生》里的林臻東,家庭財力雄厚,足以負擔動輒每年幾百萬的賽事費用和無底洞般的改裝賽車成本。
另一條可能的道路是在圈子里被發(fā)現(xiàn)、被選擇。王奕成為職業(yè)賽車手之前是愛好者,主要在北京、上海和珠海練車、比賽。發(fā)展成熟的賽車場總被車隊、改裝俱樂部、汽車廠商店包圍。一次比賽中他被一家改裝俱樂部看中,老板提出贊助他跑比賽。
李天齊在本地得到的贊助至多是機油和配件,從沒有俱樂部邀請他成為職業(yè)車手。他在比賽中總出現(xiàn)小差池,有時剛出發(fā)就爆胎了,有時車莫名其妙壞在中途,有時過高速彎明明應該拼一下,他卻早踩了剎車。他有時想,比賽中運氣占50%,后勤占30%,技術只占20%,有時又想自己是年紀大了,過了三十歲,開始怕死。他決定在四十歲之前,把主要精力放在越野比賽上,參加越野比賽的老板車手居多,他們太有錢了,更怕死。
“整個車上唯一最不穩(wěn)定的部件就是人”,王奕說,他現(xiàn)在也做賽車教練,在培訓學員的時候經常強調重復的重要性。“我們在賽車當中可能更加希望是人跟機械融為一體,而不是希望機械跟我們人融為一體。我們想成為一個賽車上更加相對沒那么故障率高的部件。”
王奕的生活被劃分為比賽時期和訓練時期,他嚴格控制飲食,很少吃肉,比賽期間幾乎只吃蔬菜和營養(yǎng)補充劑。為保持身體狀態(tài),他晚上9點就會休息。
李天齊不想成為一個部件,也不需要以賽車為生。他的生活則依著鄂爾多斯的天氣,溫暖的3月到10月是玩車、沖沙的季節(jié),冬天地面溫度太低不能開賽車,他就去崇禮滑雪,往往一待就是半個月。不管什么時候,他都后半夜入睡,早上10點以后起床。他從未準時出現(xiàn)在約定的采訪地點,其他當?shù)厝艘泊蠖既绱耍袝r說“中午見”,有時說“下午見”,好像這對他們來說已經是準確的時間節(jié)點。
李天齊在微信公眾號上看到一種名叫“生酮飲食”的減肥方法——食用高脂肪食物,多吃肉,不吃碳水化合物。他關注了三個生酮飲食公眾號,從中購買食物和飲品。最近他與朋友一起在微信上給人講減肥課,45天收1680元學費。
王奕在談到車手飲食時說,吃肉會影響身體抗疲勞能力,而賽車運動最需要的就是耐久力和精神集中力。我把這說法轉告給李天齊,他不在乎,他相信自己的身體結構已經和普通人不一樣了。最近三年,他參加本地比賽得了七八個獎杯。在十幾個車手中,他不是亞軍就是季軍,每次總差那么一點。
本地車友形形色色。有人來找李天齊換輪胎,四條輪胎一共五千多塊錢,車友要求分期付款。李天齊見他轉眼就在直播APP上給主播刷了一千多塊錢的禮物。有的車友嫌東西貴,覺得店里想賺差價,李天齊嘴上不留情面,“我一個輪轂就夠買你一輛車了”。還有車友從網絡平臺借款買二手跑車,李天齊更不屑,“那還怎么玩?你負債了你還怎么玩,玩車是你買一個十萬的車,你兜里還有十萬到二十萬,能改這個車才叫玩,你買十萬的車那叫開。”
我問他,那沒錢的人怎么玩車?他說,“沒錢賽車玩不了,根本不可能。”
后來每每有這樣的人來問他怎么改車,他就回,還是不要先改車,先改改人吧。
他同時加入了全國改裝車群和本地車友群,前者總在聊如何學習外國的改裝技術,后者則只關注鄂爾多斯的街上又出現(xiàn)了什么豪車。他在珠海見到一位穿著大背心人字拖的車友,抽六塊錢一盒的紅雙喜,卻給自己的賽車用超跑級別的機油。他想,這才叫玩車。
兩千萬與一場病
李天齊賺的錢幾乎全花在了賽車上。他從父親的酒類經銷公司渠道進貨,把白酒賣給自己熟識的煤老板、房地產商,每月能賺十幾萬。他向我展示今年的微信賬單,每月消費都在10萬上下,最多的時候17萬。賽車輪胎在賽道跑60圈左右就會磨爛,更換全部四條輪胎需要一萬塊錢。除去冬天寒冷不能上賽道,李天齊平均每個月?lián)Q一套胎。此外還有輪轂、發(fā)動機、差速器、機油……等等汽車配件,如果撞了車花費更大。
今年4月他在天津的一場比賽中撞壞了寶馬賽車的發(fā)動機,一直到7月底仍然沒有修好。他想用自己其他車的發(fā)動機和朋友送來的舊發(fā)動機零件,整合修補,但做不到。修理工位上堆得滿滿的,他和技師吳一飛各站一旁,盯著那臺布滿油污的灰黑機器,誰也不說話。這臺發(fā)動機價值十幾萬,如果買新零件修要花大幾萬,不值當。現(xiàn)在只能退一步,花三四萬買一臺二手發(fā)動機。
平時李天齊認識新朋友總要確認“你看我不像富二代吧”,他不想讓人覺得自己靠家里。采訪和拍攝結束,李天齊喝了點酒。攝影師問他,你為什么不去其他城市的、國外的賽道玩玩?
李天齊條件反射般地回答,我跟你說,我們鄂爾多斯的賽道玩好了,其他的都不算什么。然后他頓了一下,又說,我玩賽車就是為了得到身邊親戚朋友的認可。

他曾經在父親開的酒類經銷公司工作,無論做什么都被否定。外聘的員工拿八千工資,他只拿三千。父親指著任何一個其他員工對李天齊說,“他要是有你這個家庭,干得比你好多了。”
父親總說,你什么時候能不玩兒了?父親始終覺得他不務正業(yè)。有一次,李天齊的堂妹拿了咖啡師大獎,在央視出現(xiàn)40秒,家里為獎勵她,過年時發(fā)了10萬元紅包。后來的家庭聚餐上母親說,天齊拿了這么多賽車獎杯,春節(jié)我們也給他多發(fā)點紅包吧。沒人回應,大家馬上轉了話題。他把自己比賽的視頻發(fā)到家庭群里,也沒人回復。
李天齊的父親只希望李天齊在家管店鋪,要不就踏踏實實上班。吳一飛的家人也想讓他找份穩(wěn)定的工作。他在學校學汽車修理,父親勸他找一家汽車工廠的生產線上班,能一輩子衣食無憂。他父親是包工頭,他怕兒子也像自己一樣“今天上頓吃了,下頓都不知道在哪里呢”。
吳一飛來鄂爾多斯打工,在4s店工作加打工,最多時每月賺一萬多。幾千塊錢的衣服他也買過,剛工作沒多久,他就買了一臺當時最新上市的三星9388,12800元。
他的妻子當時還是女朋友,據他岳父說,那時她“每年花一輛路虎的錢”,幾千塊錢買的化妝品用一半不喜歡了,直接倒進下水道。女朋友家里開建材店,房地產好的時候每天賺幾萬塊錢。直到他們2014年相識,女友都不會用淘寶,只在商場和超市購物。吳一飛手把手教會了她。
即使在鄂爾多斯經濟的頂峰,李天齊的父親也從沒借過銀行貸款,更別提放高利貸了。他在九十年代買過煤礦,但煤價一直低迷,幾年后他以80萬的價格賣掉了。2003年起,煤礦價格被炒到十倍、百倍。他還開過羊絨衫廠,也沒賺到錢。鄂爾多斯的風口他都錯過了,直到開始賣酒,生意才漸漸好起來。鄂爾多斯金融危機時,他主動關了大部分門店,從鼎盛時期的二十多家,減少到后來只剩七八家。利潤從三千萬驟減到一千萬。
李天齊的損失看上去龐大,但金融危機對普通人吳一飛的影響更顯著。吳和妻子2015年結婚、生子,那時妻子家的生意開始難做,她每個月只能領到5000塊錢工資。沒多久,孩子生了一場大病,他帶著孩子去北京看病花掉了全部積蓄。吳一飛向李天齊借了一萬塊錢,至今沒有還上。
4年前,李天齊和吳一飛合伙開了改裝店,一直虧損。現(xiàn)在李天齊用自己經銷白酒的收入維持改裝店運營,給吳一飛發(fā)工資。采訪初期,我提出想采訪吳一飛,李天齊不太高興,“他就是個修車的,為什么要采訪他”。
吳一飛對兩人關系的理解與李天齊不大一樣,他的口氣大一些,自尊心也強一些,尤其對于工資,“也不是說拿什么工資不拿工資,店里基本掙的錢,基本都在我手里”,“各種花,我沒錢就花店里的錢。”
吳一飛日常代步用的高爾夫轎車是李天齊買的,后者最近想把這輛車賣了。吳一飛也動了轉行的心思,但如果不在這里修車,他也不知道自己還能干什么。按李天齊的說法,吳不跟著自己,就會變成隔壁修理廠那種滿手滿身黑油的修理工。“技師”的稱號是賽車給吳一飛的。
李天齊從來不擔心自己玩賽車會受到影響,“有錢有有錢的玩法,沒錢有沒錢的玩法,我有那么多車,實在不行可以賣幾輛,少玩幾輛唄。”
一天,我在賽車場遇見一位孫老板,他指著李天齊的店鋪頂上三層樓高的賽車場平臺,說,他前幾天從那里飛了下來。他的車油門和剎車踏板下面卡了一瓶喝完的娃哈哈,踩下去才發(fā)現(xiàn)。已經晚了,他只能握緊方向盤,跟著價值一百八十萬的寶馬7系在空中劃過,重重拍在地上。安全氣囊全彈出來,油門松不開,車仍向前沖,頂住一輛環(huán)衛(wèi)貨車、撞斷了一棵楊樹和一根電線桿,終于停下來。
他回憶起2007年他開著奧迪頂配A8L,在黃河邊上爆了胎,車沖出國道向前翻滾四圈,又向右翻滾四圈,停在了黃河河灘里。這次他和上次一樣幸運,人都沒受傷。他經過這兩次事故,得到結論,“還是車好”,如果是一二十萬的車,人早完蛋了。
孤獨的人,美麗的噴泉
鄂爾多斯賽車場至今未能盈利。去年李天齊把自己的改裝店從老城區(qū)搬來,這里商鋪免房租,只需交水電費和物業(yè)費。為了提高場地的利用率,賽車場把一切場地租金壓到最低。汽車廠商的商業(yè)活動包場,一天租金只需五六萬,國內其他同等級賽車場的價格均在20萬以上。
今年李天齊的P房隔壁新開了一家摩托車俱樂部。他們也被極低的房租吸引來,賽車場答應幫助他們承辦今年的亞洲摩托車錦標賽。俱樂部入駐后,亞洲摩托車聯(lián)合會前來考察,發(fā)現(xiàn)賽道并未通過國際摩聯(lián)認證,不能承辦國際比賽。
俱樂部老板覺得上了當,在后場拉著李天齊罵賽車場運營方是“混蛋”。他說這地方的人不行,李天齊說賽車場老板是陜西人,老板說,那他就是個“瓜皮”。
賽車市場萎靡,最直接的原因是當?shù)仄囀袌鑫摇?005年康巴什剛開始建設,鄂爾多斯為轉型引進了華泰汽車和奇瑞汽車。近三四年,兩家企業(yè)產量逐年下降,康巴什區(qū)與華泰汽車協(xié)商,要求后者從現(xiàn)在廠區(qū)所在的城市中心地段,搬遷至周邊另一旗區(qū)。
賽車場總得做點什么“自救”。今年夏天,賽車場外圍新開了一家養(yǎng)雞場。幾百只雞散養(yǎng)在長滿沙蒿的荒地上,雞以沙蒿叢為窩,每天下一個蛋。雞不怕人,也不怕賽車場里傳來的引擎聲。8月,賽車場的公眾號發(fā)表一篇推送,《周末去哪兒?來賽車小鎮(zhèn)撿雞蛋,你準備好了嗎?》。
養(yǎng)雞場老板姓孫,在幾百公里外的旗區(qū)有30萬只雞。他向賽車場租了三百畝地,一百畝養(yǎng)下蛋的母雞,一百畝養(yǎng)觀賞的公雞,另外一百畝要開個馬場。孫老板和賽車場合作,想打造一種合家歡的娛樂方式——男人在車場玩車,女人帶著孩子感受大自然。他在廣州看到賽車場附近有這種玩法,想模仿:“廣州那個市民,去那邊(賽車場)……男的玩兒車呢,女的帶小孩去撿撿雞蛋,喂喂兔子,看看那個小鴨子。”
據孫老板說,來撿雞蛋的人不少,玩車的卻不多。賽車場現(xiàn)在超過一半的收入來自旅游——除了養(yǎng)雞場,這里還有卡丁車場、房車營地、小火車賽道巡游。賽車場老板愛好收藏礦石、化石、根雕,賽車場正中建有一座博物館,展示他的私人藏品。今年十一假期,賽車場計劃舉辦賽道七天活動,包括賽道自行車、賽道馬拉松、賽道輪滑……既然賽汽車不行,就賽別的試試看。
“成吉思汗大賽車”第二站車手招募不順利,預計招12個人,快比賽了才只招到4個。主辦方請2018年的冠軍車手救急,務必再找?guī)讉€人。最終湊了8個人。
決賽時李天齊在賽車場觀賽,發(fā)車沒多久,最有獲勝希望的兩位車手就相撞翻車。他們是隊友,在過彎纏斗時沒看清對方的車標,雙雙退賽。結果是被拉來湊數(shù)的兩個人上了領獎臺。
參賽門檻越來越低,車手無需擁有賽車,也不用專門考賽手執(zhí)照,持駕照并接受賽車場的培訓就能上場。所有人租用賽車場提供的統(tǒng)一賽車,不允許改裝。賽車場在第三站招募時為了避免之前的情況,更降低報名費,提高獎金。
李天齊在比賽中從來沒輸給過本地車手。賽車越“平民化”,他越覺得“我們這兒的人不行”。“沒有車的人你是跑不快的”,“一個沒車的人跟你說了比賽怎么跑,這個就跟沒去過北大的人,就說未名湖有多美,都是別的地方學來的。”他覺得自己是第一,但在鄂爾多斯如坐井觀天。
今年4月,李天齊在天津比賽,沖線后撞上了防撞墻。吳一飛看發(fā)了車后返回停車場休息,還沒打開車門就接到李天齊的電話,說車撞了,賽車車頭幾乎撞沒了,還說他估計肋骨肯定折了。李天齊在外比賽幾個月,家人從來不問他是否安全。吳一飛說,“我們倆的日子基本一樣”,“沒人管”。他們心情不好的時候都會來賽車場,一個上賽道開兩圈就好了,一個不說話,只埋頭修車。
李天齊一早就不贊同吳一飛結婚生孩子,覺得他們太年輕、負擔不起生活。當時吳一飛還很自信,說,生兩個三個都養(yǎng)得起。現(xiàn)在卻說他這輩子最后悔的就是結婚太早。兒子看病的債還沒還清,今年他的岳父又被查出重病。他和妻子原來在兒子看病的醫(yī)院吵架,直到打起來,后來岳父看病,岳母和妻子又甩手不管。
岳父出院時,吳一飛去北京接,在醫(yī)院看到老人一個人叫外賣、找護工,復查中有24小時一動都不能動,也是一個人。他在路上開了1000公里,從早上五點多開到晚上八點多。妻子和岳母都不在,電話里嫌他給醫(yī)生送禮花錢多。他在講述中重復了好幾次,“她爸很可憐”,先是眼圈變紅,后來眼淚慢慢掉了下來。

他結婚四年多,在孩子和岳父看病上花了幾十萬。他覺得自己原本可以過得更好,“(如果)我現(xiàn)在有那么幾十萬……我可以買房,我可以買車,我那么喜歡車,我也可以買一點好車自己開,我買一臺奧迪也是富富有余的……我還是喜歡奧迪呀。”
借給吳一飛的錢,李天齊至今沒問他要。他知道吳還不上。
有一次因為修車零件用錯,兩人大吵一架,吳一飛氣得說“我不干了,咱倆算賬”,轉身就走。后來的事?lián)且伙w回憶,一個多小時后李天齊先給他打電話讓他回去,又與他談了三四個小時,“(李天齊)就是那樣的,刀子嘴豆腐心”。
最近李天齊準備去參加青海的一場比賽,他把消息告訴朋友時特意囑咐一句, “你不要把那個公告發(fā)到別的群,車少,我想去拿冠軍的。” 比賽前兩天,他和吳一飛一起熬夜修車做準備,越野賽車的差速器壞了,他們把它卸下來數(shù)齒輪比,怎么數(shù)都數(shù)不對。第二天一大早,朋友發(fā)來微信,因為報名的人數(shù)太少,比賽取消了。
李天齊決定帶家人出去玩,開著房車去青島海邊。吳一飛留在鄂爾多斯看店,李天齊養(yǎng)了兩只狗,一只柯基一只秋田犬,他每天早晚開車來賽車場喂狗、遛狗。他上一次旅游還是剛結婚的時候,開車帶妻子去了秦皇島,后來再沒出去玩過。
吳一飛有時帶孩子去康巴什的人工湖。亞洲最高的音樂噴泉就建在湖上,每晚八點半,主噴水柱隨著樂聲高漲而逐漸沖向頂端,甚至要超過背后55層高的CBD大樓。
2009年,康巴什人工湖正在建設,四百多輛挖機日夜不停地挖,把沙漠里的一個小水坑挖成了寬闊湖面。李天齊因為工作經常出入工地,聽河南小浪底水庫的工程師說,我一輩子就見過這種場景兩次,一次在三峽工程小浪底,一次在鄂爾多斯。
康巴什缺水,人工湖的引水管道從78公里外的水庫鋪到康巴什。市民日常用水來自100公里外的烏審旗,從2011年到2015年,烏審旗的地下水位迅速下降,草都枯死了,引起牧民抗議。后來只能使用地表水,賽車場自來水龍頭出來的水是咸的,馬桶里總漂著沙子。
十年后,李天齊開車經過這里。他把車停在路邊,指著對面廣場上掀開車后備箱賣玩具、服裝、氣球的小商販,說那都是原來的本地富人,他們的錢借出去,要不回來,卻始終不愿意打工賺錢。那個時代給他們留下的就只有車。噴泉水柱又一次沖上頂端,廣場上的人群都仰著臉,發(fā)出驚呼。
應采訪對象要求,人名為化名。
本文刊載于《智族GQ》2019年九月刊
采訪、撰文:于蒙
編輯: 靳錦
視覺:張楠
攝影: 蘇里
運營編輯:二水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