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艾問LifeSmart董熠:做智能家居,“燒錢”嗎?

艾問第一次和LifeSmart“親密接觸”是在今年初的拉斯維加斯,作為一家AIoT解決方案提供商,LifeSmart在CES 2019現場展示的智能家居模擬沙盤,讓人們意識到,IoT又向我們的生活走近了一步。
LifeSmart創始人董熠說,6年前公司成立之初只有3個人,但當時智能家居行業的幾個標志性事件仍舊為他注入了信心,2014年Nest作價32億美元賣給了Google,同年,蘋果宣布推出智能家居平臺HomeKit。在UT斯達康做了14年研發和產品的董熠,深知IoT會是移動互聯網之后的科技新未來。他希望LifeSmart可以讓每一個家庭成為智能家庭,讓每一個辦公室成為智能辦公室。

選定了賽道,董熠帶著LifeSmart團隊開始了狂奔:2014年研發出傳感器、智能開關等第一代智能硬件產品;2015年推出改變空間色彩的智能燈泡和智能燈帶組合;2016年成為阿里巴巴智能會議解決方案的唯一供應商;2017年完成智能生態建設,建立LifeSmart開發者平臺和智能語音生態系統;2018年在德國和英國實現規模性交付。
進入2019年,LifeSmart已服務了國內超過100個智慧地產社區,同時在全球超過45個國家和地區落地智慧地產業務。董熠向我們透露,目前LifeSmart可聯網的終端數量已經超過了300萬,今年的營收將超兩億。

據Strategy Analytics最新發布的研究報告《2018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場預測》指出,2018年全球智能家居設備,系統和服務的消費者支出總額將接近960億美元,并將在未來五年以10%的年復合年增長率增長,預計2023年支出總額達1550億美元。
如此清晰的賽道,如此巨大的市場,該如何實現軟硬件一體化的創新?艾問獨家專訪LifeSmart創始人董熠,聽聽他的獨門秘術。
艾問:大廠為什么做不好IoT?
艾問:縱觀整個智能家居行業,LifeSmart最大的優勢在哪?
董熠:LifeSmart選擇的路徑和其他廠商不太一樣,我們比較像蘋果,我提供軟件硬件和生態一體化解決方案,大多數廠商只提供平臺,然后去連接不同的硬件在上面,更像安卓。所以LifeSmart最大的優勢是用戶體驗,特別是在智能家庭、數字家庭業務發展的早期,單純靠生態去連接硬件,無法提供非常完整的用戶體驗。

艾問:我們注意到,LifeSmart自成立之初就開始研發自己的一套物聯網通信協議,CoSS協議。這是很多初創企業都不太敢嘗試的,一是工作量巨大,二是擔心不具備競爭力,LifeSmart為什么會選擇自主研發?
董熠:CoSS協議相比于市面上已有的協議,首先是覆蓋好,比如一個250平米的公寓,我們用信息網絡就可以完全覆蓋,超越WiFi、BLE,包括ZigBee的覆蓋能力。其次,安全性更高。黑客在對協議層進行攻擊時需要參考代碼,自主研發的協議會使安全性得到更好的保障。也正因為具備這兩個優勢,我們才可以更好地保證用戶體驗。

艾問:您頻頻提到用戶體驗,目前用戶對LifeSmart滿意度最高的是什么?
董熠:第一點,產品設計非常好,外觀、UI、交互,我們一整套設計的風格和體驗是非常打動用戶的。另外一點是產品的可靠性和穩定性,因為團隊有很多年的技術積累,使得我們能夠提供非常多的差異化產品。比如說一個智能開關產品,我們通過自己的技術研發在里面加裝了電池,大概可以支持5-7年的電量,大大提升了產品的穩定性。

艾問:如果大廠認為這個事情值得做的時候突然沖進來,LifeSmart的優勢還依然存在嗎?
董熠:LifeSmart定位是在AI里面偏IoT這個方向的。AI是大廠的陣營,包括Google、Apple、阿里、華為、百度都在做。但在IoT領域其實我們并不擔心大廠,首先LifeSmart有先發優勢,時間上的優勢。更核心的,是我們做的IoT產品解決方案。大廠往往低估了做IoT解決方案的復雜度,一個家庭的范圍里面,四五十個設備放在一起變成一個家庭網絡,無線網絡的復雜性、穩定性、安全性,這些東西都需要通盤考慮。把一個智能家居做出來可能只做了20%的工作,做到真正可靠、長期、穩定、安全,然后又能延展,這才是另外80%的工作,但能做到的人很少很少。
艾問:做軟硬件一體化的創新,“燒錢”嗎?
艾問:您從2013年出來要創辦LifeSmart的時候,已經看到IoT和智能家具市場結合的潛在機會嗎?
董熠:判斷任何一些事情都需要5-10年的過程,當時我們已經判定IoT是智能手機之后最大的科技行業。另一方面我們當時真正思考問題的出發點是商業模式,從消費目的來考慮,有三個不同的細分市場:智能家庭、自動駕駛和可穿戴設備。對自動駕駛來講,我們可能還沒來得及做出能夠打動用戶的產品和解決方案,自己就先掛了。智能家居則不同,我們可以階段性推出產品,階段性獲得市場反饋,階段性修正自己的產品策略,持續迭代。而且市場空間又足夠大,所以我們就選擇智能家居作為第一個賽道開始進行產品的研發和商業的推進。

艾問:從技術的創新到產品的落地,聽上去是很“燒錢”的,是這樣嗎?LifeSmart投入成本最多的是在哪方面?
董熠:我們投入最多的是研發和人力。但從底層的邏輯來講,“燒錢”不是最優解。大疆的李澤湘教授有一個理論,他說做任何軟硬件結合的企業,有一個億就夠了,拿再多的錢可能會導致你把這事給做偏了。當你的資源過多之后,你就會有一些不一樣的打法,關鍵是看團隊的節奏和資源的配合是不是在最優狀態。
艾問:LifeSmart先后拿到了天使灣創投、賽富、華登國際以及道和科技的投資,您選擇投資方的時候對他們有什么要求?
董熠:對公司長遠發展的一致性很重要。如果我們和投資人對于公司的未來在格局上形成一致的話,就能更好地利用投資者的聯合資源為公司的發展助力,因為投資人進來之后跟我們就是一個團隊,一致性、沒有內耗尤為重要。

艾問:LifeSmart目前最大的挑戰是什么?
董熠:人才,做企業最核心的就是要聚集最優秀的人才一起做事。但是公司從小到大好比一個生命一樣,它有一個過程,我最擔心的就是我們是不是能夠吸引足夠優秀的人才持續地加入LifeSmart,這是公司長期發展的關鍵。
艾問:“讓每個家庭成為一個智能家庭,讓每個辦公室成為智能辦公室”,還要多久可以實現LifeSmart的愿景?

董熠:讓每一個家庭成為智能家庭,我們規劃是用20年的時間。讓80%的中產家庭成為智能家庭,10年就夠了。我們的技術現在已經可以讓所有的家庭變成數字家庭,但問題是市場的變化需要過程。比如移動互聯網很早就有了,但直到2017年才得以真正大規模普及。現在政府也在大力推廣未來社區、智慧社區,包括數字化城市的推廣,我覺得整個進程可能會加快。
投資人說
蔣馳華 賽富投資基金合伙人
“2015年賽富領投LifeSmart的A輪融資,主要原因有三點:
首先,創始人董熠嚴謹務實有耐心,理工男的背景加上一點文藝范兒,特別適合AIoT行業的創業。智能家居這個產業未來一定會來,但當時時間有些不確定,需要有些匠心的創始人。
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被LifeSmart超強的平臺化產品研發能力和優異的產品設計能力吸引,特別是他們既可以打造商業化早期的易落地產品,又可以在技術革命到來時憑借技術硬實力沖到行業頭部。
第三,賽富很早就在需求、場景和技術變遷等幾個維度進行AI和IoT技術產業的投資布局,比如AIoT領域的中科物棲、奧比中光;AI+數據領域的每日互動(300766)、達觀數據、三角獸;IoT核心器件和芯片領域的光峰科技(688007)和樂鑫科技(688018)。具備上述能力及行業的頭部公司LifeSmart自然就成為了我們在AIoT的重要布局之一。”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