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黃豆豆:藝術教育不要太心急,別把孩子的靈性弄沒了
8月25日,隨著兩場展演和頒獎儀式舉行,首屆上海國際舞蹈中心青少年舞蹈節落下帷幕。
本屆青舞節由上海國際舞蹈中心發展基金會主辦,上海戲劇學院附屬舞蹈學校、上海國際舞蹈中心劇場承辦,為期一周的時間里,這里陸續舉行了青少年舞蹈大賽、大師訓練營、名師講座、閉幕展演,打造了一場屬于青少年的舞蹈盛宴。

作為本屆青舞節最重要的版塊,青少年舞蹈大賽邀請到黃豆豆擔任評委會主席,比賽面向7-15歲青少年展開,舞種包括中國舞、芭蕾舞、國標舞、流行舞等。
自6月1日啟動報名,組委會收到了北京、上海、浙江、江蘇、安徽、吉林、山東、湖南、湖北、陜西等10個省市200多個節目報名,最終,近100組節目進入決賽,經過激烈角逐,36組節目站上了領獎臺。
決賽期間,每個節目表演過后,來自中國和意大利的三組評委,都會對選手進行即時點評,這也是參賽選手和陪賽家長們最感動的地方。

憑借《愛蓮說》獲得中國舞一等獎的劉彥孜今年14歲,來自上海復旦實驗中學,從4歲開始,舞蹈就是她最大的業余愛好。比賽期間,劉彥孜的母親陳女士全程陪同,“每個孩子跳完后都有專家點評,這一點非常好,像我的孩子雖然跳得好,有些方面還可以提升,但她自己意識不到,專家點評后她可以認清努力的方向。”

《愛蓮說》跳的是蓮花出淤泥而不染,劉彥孜跳完后,黃豆豆肯定了她的技術動作的完成度,但在怎么抓住蓮花的特性,怎么用表情和動作去解釋蓮花的特性方面,黃豆豆給她做了更細致的指導。
“她有時抓得住,像蓮花,有時抓不住,又有點像牡丹、像玫瑰了。她跳的是‘桃李杯’獲獎作品,難度大,一般人會比較重視動作的完成,但不光是舞姿、動作要跳得規范,黃老師在藝術上有更高的要求,這是更高層次的引導。”陳女士說。
“現在的孩子有更多機會去接觸藝術教育,但不是每一個孩子都能有機會踏上舞臺,尤其是上海國際舞蹈中心這么高的平臺上。所以我們的宗旨不是讓孩子們很嚴肅很激烈地去比賽,而是讓他們認識世界舞蹈的情況,去感受國際上最新的教學理念,去和同年齡的孩子們用舞蹈快樂地溝通。”
不管是比賽還是訓練營,黃豆豆發現,家長總會提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孩子現在是什么程度了,回去要怎么訓練,有沒有可能考上上海舞校。
“很多家長急于讓孩子學會舞蹈,這是家長的一個誤區,比教會孩子跳舞更重要的是教會孩子如何欣賞舞蹈,這個概念一定要扭轉過來。”黃豆豆說,舞蹈教育讓不少家長形成一個概念,以為會下腰、會翻跟頭就是會跳舞,但舞蹈不只是下腰、翻跟斗,更重要的是孩子綜合藝術修養的呈現。
順著這個話題聊到什么樣的孩子會讓他眼前一亮、青眼有加,黃豆豆說,他最看重的是靈氣,但有靈氣的孩子太少了。
“藝術教育和應試教育是不同的,應試教育的答案分對和錯,但藝術教育的答案不是對和錯那么簡單,很多孩子做的都對,但在藝術領域里,‘對’不一定就是‘好’,‘對’和‘好’是兩個概念。”
“現在的教學都太套路化了。你會發現,同一個藝術教學機構出來的孩子,幾乎都是同樣的動作、同樣的角度,太多規矩給到孩子,超出了他們的年齡段能夠接受的范圍,孩子就被訓練成機器,該有的靈性、童趣、天真沒有了。尤其是10-14歲的孩子,應該還保有童真,但我看到的都是像流水線的機器做出來的孩子。”
黃豆豆感慨,如今的藝術教育,大家都心太急了,“家長心急,孩子心急,老師也心急,急到最后就是拔苗助長,把孩子的靈性弄沒了。”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