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小鳳雅家屬起訴作家陳嵐案今日開庭 鳳雅爺爺:只想贏回尊嚴
小鳳雅去世一年多了,可再一提起小鳳雅的事,家里的王太友和老伴李蘭英瞬間就變得情緒激動。“孩子得了這個病,我們大人就該死嗎?”李蘭英嘶聲力竭地哭訴,“他們說我們詐捐、說我們重男輕女、說我們虐待孩子,說讓警察來抓我們……”小鳳雅事件在網絡上的熱度越來越淡,可對于這個家庭的影響卻依舊在。
“她微博上說道歉,冠冕堂皇,她從來沒有真正的道過謙,沒有書面、沒有電話聯系過我。”現在小鳳雅61歲的爺爺王太友就是一門心思地打官司,想要個道歉。當時在網絡上被“群起而攻之”的王鳳雅母親的手機自從出事以后就到了爺爺王太友手中。王太友拿出那個智能機,重又打開那些讓人觸目驚心的謾罵短信,一條一條地刷過,他說,“都留著,這些短信我都得留著,等開庭的時候要拿到法庭上當證據。”而在這個智能手機之前,王太友和老伴用的都是老年機。
“因為這事兒,兒媳婦直接給嚇傻了,怕她再受刺激,我直接從她手里給了要了這個手機。”翻看著手機里一條條的短信,王太友說,“現在已經一年多了,兒媳婦楊美芹得了抑郁癥,精神也出現了問題,見不了生人、也不能看手機,不說話、不出門,甚至都很少出房間。別說照顧孩子了,她連自己都照顧不好。病情嚴重的時候,不得已只能請來媳婦媽來照顧她。”
知道有人來訪,李蘭英特地下午沒去工地上,在家等著。提起兒媳婦,她就心疼不已。大兒子智力有問題,啥也不懂,是個“大傻子”。當年,是李蘭英老兩口張羅著給兒子結了婚,兒媳婦嫁過來14年,為人很善良,以前性格好,也很愛笑。兒媳婦一直也沒經過啥事兒,這次被嚇傻了,孩子沒了還遭受網絡暴力,得了抑郁癥,精神崩潰了,這也剛從醫院回來,現在還離不了藥。而抱著孩子坐在一旁的王美芹不言不語。
提起現在這個家,李蘭英就忍不住淚流滿面。大兒子智力有問題,什么都不懂。兒媳婦又得了病,自己都照顧不了。她和老伴兒都是過六十的人了,老伴因為腦溢血住過院,現在還斷不了藥干不了重活,她自己也有嚴重的冠心病,得隨身攜帶速效救心丸。而家里還有三個小孫女、一個小孫子要照顧,還有個20來歲本來去年5月份訂婚最后也因為家里人沒結成婚在外打工的小兒子。
以前李蘭英和兒媳婦楊美芹,一人種將近20畝地。去年被折騰了一年,收麥季節,田里顆粒無收;第二次法院受理,去掰玉米,幾十畝玉米地也是全荒了。今年兒媳婦生了病,老伴兒干不了重活兒不能斷藥,家里的就全靠她了。李蘭英說,自己身上常備速效救心丸,難受得狠了就吃藥,不那么難受了就去干活。李蘭英說自己有嚴重的冠心病,醫生讓做心臟支架,可一來家里沒有可以動手術的錢,二來她更擔心做了心臟手術后自己再也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了。
“我這都60的人了,每天背著工具去工地上打工。每天帶著速效救心丸拿個布兜裝點干糧和水,凌晨四點半左右就出門,到工地先摸著把磚頭一塊塊上墻,到晌午還得從工地上回來還得給小孩洗洗衣裳,做飯。一天長天能賺個一百多塊錢,短天幾十。”李蘭英伸出爽說收,“你看看我這手,關節上都是傷,我這腿上都是浮腫,一按都是坑。從腳手架上摔下來兩回了,可只要人家還肯要,就是搭上命也得干,全家都指望著我這一個勞動力呢。老頭子的藥錢一天都要一塊多,家里還有好幾個孫女要養,孩子想吃個冰糕伸手問你要五毛錢你也不能說沒有。一家人還要生活,真的是,沒錢的時候,想死的心都有了。”
直到現在,村里有些對我們都還誤解很深,我們走過去之后他們就在背后指指點點,也不知道說的什么話。當時全村人看見我們,沒有人敢跟我們說話,有的說派出所找上門了,說到時候連我也會抓。說啥的都有,有一部分人理解,但一大部分人都不理解。網上謠言說籌了15萬,村里更有傳言說是籌了幾十萬,說小孫女走了,到時候這錢都是留給俺小兒子結婚用的,可實際情況是,網上籌了兩次也才籌了三萬多塊錢。再提起來小鳳雅網上籌款的事兒,李蘭英忍不住哭著說:“當年我拉扯大8個孩子都沒問別人家要過一瓢面,誰知道孫女生病籌來三萬多塊錢毀了我們一個家。”
2017年10月份剛兩歲多的小鳳雅患病,被查出來雙側視網膜母細胞瘤。發現已經是晚期了,縣醫院不接受,建議轉到鄭州。到鄭州,醫生說的和縣里查的一樣。醫生說,孩子的病有轉移跡象,本來就是個癌癥,還是雙側的,別說農村人就算有錢人也不保證能治好。所以,醫生建議入院保守治療。(王太友展示鳳雅腦CT照片)
小鳳雅是王太友第四個孫女,有三個姐姐一個弟弟。因為沒有錢,孩子母親楊美芹帶孩子回了老家保守治療。“美芹見村里人在平臺上籌過款,于是在火山小視頻、水滴籌上發起了籌款。”王太友說,“后來就有志愿者找上門,跟我們承諾說要發起公益救助,帶小鳳雅去北京看病。”不放心志愿者帶兒媳婦兒和孫女去北京,王太友直接跟著一起去了。王太友說:“他們說在北京那邊給安排好了專家和醫院,結果在那邊孩子情況不好,醫院不收,連住院都住不了,而志愿者卻只一個勁兒拿手機拍照。”眼看孩子情況越來越差,王太友也急了,他覺得志愿者騙他們去北京只是為了配合志愿者演戲,覺得既然住不了院,就要帶孩子走。而志愿者堅持讓孩子在北京治療,發生了分歧。(鳳雅曾經玩過的玩具)
“孩子情況不好,沒辦法,當時大醫院不收,我們想趕緊找個小診所給孩子打個點滴。可志愿者他們攔著不讓走。沒有辦法,王太友強行抱了孩子帶著兒媳婦離開了醫院。而與此同時,志愿者報警在網絡上發起了尋人啟事。“帶孩子在一個小診所打了點滴之后,怕志愿者追也不敢打車,花了2800當天租了輛黑車從北京回了老家。”
2018年4月9日,微博“大V”作家陳嵐依據志愿者提供信息,在微博上發布了“實名報警”的文章。文章中稱,“3歲女嬰王鳳雅疑似被親生父母虐待致死,其父母多次利用孩子的慘況,在水滴籌、火山小視頻、快手上公開募捐……”并附上了小鳳雅病情照片。
從他們打黑車連夜回太康老家后,因為網絡上的信息,公安機關就找上了們。“有預感會出事,就趕緊回來了,卻沒想到事兒這么大。”王太友說,“從北京回來的第三天,公安機關、派出所、婦聯就找上了家門。他們說我不給孩子治病,虐待孩子。可你對我這個家庭一無所知,你咋就知道我虐待孩子呢?”(圖為王太友家位于村子中心位置,家里早些年就蓋起了兩層小洋樓,只是現在已經破舊,也沒有好好修繕。)
“那時候,俺一家人在家都被嚇傻了,當時只顧著害怕,啥都不懂。警察喊兒媳婦去車上談話,兒媳婦當時嚇得就走不了路,得架住、攙著才能走。”王太友回憶說,“就為這事兒縣里開縣委常委擴大會議,把我拉過去,讓我一定要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說清楚,說不清楚就立馬拘留我。政府機關、公安機關都出動了,談了三個小時,才跟他們講明白是咋回事。”
公安機關每天都來家里,后來,為了證實這個病是不是醫院不接受,就為了判定到底是誰說謊,鄉領導陪著他們帶著孩子到急診室,急診室不收又跟著到縣里,縣里不收又到鄭州。下著大雨,到鄭州。在鄭州醫院直接給孫女推到了太平間。另個領導跟著說是家屬,被醫生吵了一頓,說:“孩子都這個樣了,能不能治,你們心里不清楚么,要是非得住ICU,一天一夜一萬七。”后來陪同的領導又給包了輛救護車,回來了。回來后,陪同的領導說:“感覺自己像是做錯事的孩子。”
網絡暴力真的是太可怕了,給當地公安機關說清楚了咋回事,網上的信息卻爆了。這個事情剛開始的時候,王太友的女兒們看到了網上的信息,就在下面替兒媳婦說了兩句,說事情不是這樣的,結果就被各種罵各種扒。家里養了6個女兒,結果到最后,女兒們連家都不敢進。孫女那時候從幼兒園回來就哭,幼兒園的孩子就直接說孫女,派出所來逮你媽了,說你媽犯法。(圖為王太友夫婦與孫子飛飛)
后來,閨女打電話跟我說,爸,干脆啥也別管了,他們想咱處理按他們的要求走算了。可,俺兒媳婦是無辜的呀,孩子又沒犯罪,為什么要交出去?我不給她說話,誰給她說話。孩子沒罪,這是網絡暴力。連公安機關都說我們沒罪了,我怎么能放棄?很多人報警說我們虐待孩子,可你對我這個家庭一無所知,你咋就知道我們虐待孩子了呢?我們在鄉里給孩子用的也是鄉里最好的藥。(圖為王太友家在村里一個小巷里)
2018年5月4日,小鳳雅去世。從那時起,孩子媽媽手機就響個不停,各種網友謾罵的短信一天到晚發個不停。就因為這事兒,孩子媽媽到現在不能看見手機、不能出門,得了抑郁癥,精神也出現了問題。很多人報警說我們虐待孩子,可你對我這個家庭一無所知,你咋就知道我們虐待孩子了呢?我們在鄉里給孩子用的也是鄉里最好的藥。孩子不折騰的話最少還能活三四個月,可經不住他們這樣一而再再而三的折騰啊。
孩子死之后,緊接著就是那篇——《王鳳雅小朋友之死》的自媒體文章火爆網絡,給鳳雅家人帶來了新一波的轟炸。“很多人說我們重男輕女,拿了小鳳雅的15萬籌款給弟弟看唇腭裂,可飛飛的病是北京嫣然天使基金會援助在兒童醫院看的。鳳雅2017年10月得病的,飛飛的手術室2017年4月,萬而且籌款兩次,我們總共籌到3萬多塊錢,根本不是15萬。那些都是莫須有的虛假新聞。”王太友說,“網上都是他們在說,我們連澄清的機會都沒有。”
鳳雅去世后第三天,家里記者蜂擁而至,從那時起王太友說自己才真正有了發聲的機會。王太友說,“事情不是網上說的那樣,我們也想讓更多人知道這事兒呀。剛開始也不敢隨便接受記者采訪,縣里宣傳部簽過字的才敢見。”48個記者來了之后,小鳳雅事件在網絡上有了不一樣的聲音,這讓王太友心里也多了一絲安慰。貧寒家庭拿不出打官司的錢,懇請記者幫忙找免費律師,以法律程序來維護自己的尊嚴。
走在田間的爺爺說,經過去年一年,王太友從一百三四十斤瘦到現在一百零幾斤。“自己身體也差不多垮了,全靠一口氣撐著,目前心里惦記的就是官司。官司打不贏我會一直打,只要我不死,這個官司就會打到底。陳嵐必須要道歉,賠償不重要,一定要讓她道歉。”他覺得等打贏了這個官司自己身體也該垮了,“我這身體越來越差了,可放心不下的還是這一家子,家里的孫女孫子們都還小。”
因為小鳳雅早夭,無法埋入祖墳,家人就在自家玉米地挖了一方土,為她堆了一個小小的墳頭。這個季節,半人高的玉米已經把玉米田里這個小小的墳頭遮蓋嚴實了。在鳳雅的墳前,奶奶說,“恁媽也傻了,蓋個塑料布,別讓她給淋住。她喜歡喝的牛奶,媽媽也都讓給鳳雅帶著。孩子雖然得了不治之癥,可她本來不該死的,至少還能再活三四個月,孩子是被折騰死的。”2019年3月19日,小鳳雅生日,爺爺奶奶帶著蛋糕去了,說沒敢讓她媽媽去,她媽媽天天想往這邊跑,估計一兩年,兩三年也忘不了。
關于此事,筆者電話聯系陳嵐,陳嵐不愿多做解釋,說:“在法律階段走法律審理,尊重法庭的判決。唯一的想法就是救回小朋友,小朋友已經走了,還有什么可說的呢。”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