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請回答2006:孔子誕辰,兩岸同祭
經版權方蜻蜓FM授權發布,音頻及文字未經允許,不得轉載使用

蜻蜓FM的朋友,各位好! 我是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勇。2006年發生了很多大事,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發射的火星偵察軌道器抵達火星,我們中國的三峽大壩全線建成,劉翔在瑞士以12秒88打破了塵封13年的110米跨欄紀錄。還有一件大事對我來說有很深的意義,那就是2006年9月28日,孔廟祭孔大典活動在山東曲阜舉行,包括320名臺灣同胞在內的2557名各界代表參加了曲阜祭孔大典。那年祭孔的主題是“同根一脈,兩岸祭孔”,曲阜孔廟和臺北、臺南孔廟,同時舉行了隆重的祭孔大典,這是海峽兩岸首次攜手共同祭祀中華民族的文化先哲。 曲阜孔廟和臺北孔廟還互贈祭器,表達了同根同源,血脈相連的同胞之情。

我在上大學之前,其實對孔子和儒家是有很多困惑。對孔子、儒家的評價,就在這過去的40年,產生了一個顛覆性的變化。我們在1979年之前對孔子的評價是非常負面的,到了1972-1973年的時候,達到了極端狀態。孔子、儒家從來沒有受到過五四之后這么嚴厲的批判,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到經過五四之后,今天孔子的這種真正價值又全部突顯了。
黎鳴說,如果孔子是偉大的,他必然能夠經得起嚴厲的批判。《當代中國哲學》這本書里面說得很好,經過五四嚴重的沖擊之后,孔子的光芒反而突顯了。這本書在告訴中國人,不要像保護一個特殊物種一樣,來保護與孔子和儒家。孔子、儒家的價值,要和西方文明正面沖撞,孔子的光芒一定會展現出來。

我們看到后來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后,人類的文明調整當中,孔子和儒家的思想就有相當一部分揉進去了。我們現在對西方文明的贊美,其實本身就包含了儒家思想的光芒在里面。 最直接的例子就是1945年,在結束二戰的時候,全世界的思想家都在思考過一個問題,如果全世界的社會發展都還堅守住工業革命以來的這么一種殺人利己,絕對的利己主義立場,人類還是不要發展好了。
因此當時思想家就思考,怎么調整西方資本主義在過去的300年當中的發展弊病。這個時候不約而同的,中國思想家和西方思想家就在東方文明當中去尋找,近代資本主義發展絕對競爭狀態下的補救的東西。一戰爆發,羅素、杜威、泰戈爾,都發自內心認為我們要向東方的文明中,尋找醫治西方的良藥。梁漱溟的《東西文化及其哲學》,李大釗的《東西文明根本之異點》,他們都在強調這一代西方人對東方文明的贊美和向往。經過這樣一個調整,到了1945年,我們才看到具體例子是什么呢?什么東西進到了人類文明長河當中去了?就是制定聯合國憲章,制定1945年的人權宣言。
那么孔子如何在五四運動之后改變在人們心中的印象的?祭孔大典又是如何形成的?孔子對于現在的我們來說影響又有哪些......更多精彩,敬請關注收聽蜻蜓FM重磅自制節目《請回答1969-2019》
這里是蜻蜓FM出品的《請回答1969-2019》,下周將有另一位嘉賓帶你繼續回顧2006年的世界,再見。
【延伸閱讀】

《孝經》
《孝經》中國古代儒家的倫理學著作。傳說是孔子自作,但南宋時已有人懷疑是出于后人附會。清代紀昀在《四庫全書總目》中指出,該書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遺言”,成書于秦漢之際,歷來評譽甚高,甚至在黃巾作亂時,朝中有人建議誦讀此書于黃河之上以退敵。自西漢至魏晉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現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全書共分18章。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