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鞠廣才攝影作品賞析 ·《馴鹿之鄉——敖魯古雅》
鞠廣才
著名的馴鹿之鄉——敖魯古雅鄂溫克民族鄉位于內蒙古自治區大興安嶺森林根河市(縣級市)市郊3公里。鄂溫克(生活在大山里的人)。敖魯古雅(楊樹林茂密的地方)。鄂溫克獵民是我國唯一飼養馴鹿的民族。馴鹿為偶蹄動物,鄂溫克獵民在它野生時稱為“索格召”。鄂溫克獵民古代生活于貝加爾湖和列拿河上游地區,馴鹿是鄂溫克獵民的主要獵取對象,是生活資料的主要來源。他們吃的是獸肉、穿的是獸皮。住的是“撮羅子”。冬天的圍子也是獸皮。野生馴鹿有灰褐濃淡兩種,其性情溫順,它們生來就有依附人的特點,有時為了避免蚊虻的叮咬便走進獵民的篝火旁。因此,鄂溫克獵民追逐野生馴鹿同野生馴鹿結下“不解之緣”。鄂溫克獵民逐鹿群而獵的游獵生活長時間地觀察并掌握到馴鹿的生活習性及活動規律。獵民們獵取到成年馴鹿便把小馴鹿帶回飼養從而野生馴鹿成為最初最早的史前家畜文化。鄂溫克獵民將馴鹿稱為“鄂倫”。馴鹿從蹄到角全身是寶用途極廣。它的皮毛可穿,即可制革又能做裘,柔軟耐磨,肉可食營養豐富為十足的“野味”!茸角、鹿鞭、鹿筋、鹿心血、鹿尾都是名貴藥材;鹿奶味甘,可制作多種奶食品;獵民飲用的奶茶就是馴鹿奶做的。馴鹿四蹄寬大善于走雪地、沼澤既能穿越密集難行的原始森林又能通過崎嶇不平的泥洼塘、塔頭甸,即可馱運物資又可乘騎。它是鄂溫克獵民主要的交通工具。它還是動物園里觀賞價值極高不可多得的動物……。世世代代以狩獵和牧養馴鹿為生的鄂溫克獵民,改革開放后,廣大獵民思想覺悟迅猛提高,認識到一切野生動物都是人類的朋友!上個世紀90年代就已放下獵槍放棄狩獵。獵民們牧養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馴鹿并兼職森林防火員。敖魯古雅鄂溫克民族鄉現擁有馴鹿900余頭,全鄉在大興安嶺森林分布有14個獵民點。今年春季產小馴鹿200余頭,是罕見的豐收年!記者訪問了金河林區獵民達瓦點。獵民達瓦擁有馴鹿150頭,今年春季產小馴鹿41頭。記者目睹大馴鹿膘肥體壯,由于嚴防杜絕了疫情小馴鹿末出現夭折茁壯成長。鄂溫克獵民嘔心瀝血繁榮著馴鹿文化,馴鹿穿行在大興安嶺森林而頭鹿佩戴的銅鈴響徹林海改善了森林生態使林區更加生機勃勃!鄂溫克獵民不斷地使馴鹿文化這朵奇葩大放異彩!!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