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陜西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月底出臺,網格化監管平臺已上線
秦嶺是我國南北氣候的分界線和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也是西安的“父親山”。7月16日,政協陜西省第十二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圍繞“加強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推進全省生態文明建設”進行了專題議政協商。
全省齊抓共管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格局初步形成
據悉,為了更好地保護秦嶺生態環境,目前我省秦嶺沿線6市所涉39個縣區均成立了秦嶺辦,工作機制逐步健全,全省齊抓共管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的格局已經初步形成。
今年初,為切實保護秦嶺地區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環境安全,我省以涉秦嶺6市為重點,在全省范圍內開展為期一年的打擊整治破壞秦嶺野生動物資源違法犯罪專項行動。6月中旬,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組織開展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回頭看”,涉秦嶺6市累計排查“五亂”問題4911個,現已完成問題整改4393個,完成率89%。
今年我省還重點推進了《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修訂和制定工作。各地市在《條例》修訂工作中,嚴格貫徹中央精神,有效對接主體功能區規劃和全省生態環境保護紅線。目前,《條例》修訂稿已通過初審,計劃7月底修訂出臺。新修訂的《條例》突出“保護優先”原則,將原《條例》的禁止、限制和適度開發區,修改為核心、重點和一般保護區,堅持問題導向,嚴格項目準入,更切合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實際,操作性更強。截至去年底,總體規劃、6個市級規劃和9個專項規劃也已經制定出臺,秦嶺保護規劃體系基本形成,近期,各市和有關部門正按照新修訂的《條例》,加快總體規劃、市級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修編工作,確保各專項規劃與總體規劃之間有機銜接,加快推進秦嶺區域“多規合一”。
信息化網格化監管平臺,已正式上線試運行
省政府高度重視秦嶺保護長效監管體系建設,省級相關部門采取“兩圖疊加、兩防結合、四級聯動、一個平臺、共享共用”的思路,構建信息化網格化監管平臺。將秦嶺5.9萬平方公里區域劃分為2410個網格,配備四級網格人員6752名。今年初,平臺已正式上線試運行,效果顯著。初步實現了衛星數據網與人員巡察網有機結合、人工監控與技術監控有機融合。
此外,我省還確定了礦業權、農家樂、農業面源等領域,重點推進監管整治。
秦嶺區域礦業權,采取分類推進、有序退出工作,截至目前,秦嶺區域涉及保護區礦業權170個已經全部退出。
農家樂專項整治方面,西安市共排查農家樂2809戶,拆除和關閉取締農家樂278戶,對已完成整改的962戶準許繼續營業,對未整改到位或未通過驗收的責令停業整頓,整改提升。
農業面源污染問題,我省已完成秦嶺區域39個區縣畜禽養殖禁養區劃定,已關閉或搬遷的畜禽養殖場(小區)和養殖專業戶數量777個,占比96%。
同時,嚴厲打擊秦嶺生態環境違法犯罪活動,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全省公安機關共偵辦破壞秦嶺生態環境類刑事案件288起,抓獲犯罪嫌疑人341人。
各級林業、國土等部門相繼組織開展了“綠劍”“綠盾”“綠肺”“春雷”等專項行動,秦嶺生態環境破壞問題得到有效遏制。
一直以來,省政協高度重視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通過委員提案、專題調研檢查等方式提出了很多重要的意見建議。本次會上,多位委員圍繞議題建言獻策,下一步我省將進一步加強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共同推進全省生態文明建設。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