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尚杰《哲學治療的可能性》:哲學教育的新面向
人生也好,哲學也好,都開始于青少年時期突獲自我意識時伴隨的對世界的直接面對。初時是一種敞開性的面對。
敞明、開放作為鮮活的生命感與智慧感,好比活生生的生命,有自我保全的求生欲;這種感覺,就是哲學。而只有哲學,可以保護它。聽起來是同義反復:哲學保護哲學。換一種說法:哲學需要通過哲學滋養來養護、生長。
什么是哲學滋養?在這時候,要放棄哲學學科建制意義的哲學含義,對世界的全部豐富感覺——現實的、虛幻的、文本的、周身的,全是滋養;哲學史上的經典文本,當然也是。
這又有一個同義反復的表述:初始時作為鮮活智慧感的哲學,還需要進入哲學。再換一種說法:怎么把最初的哲學感的萌芽滋養下來,與歷史上歷時中的思想家接軌。
有很多事情,是無法證實,也無法證偽的。超越性的存在,是其一。東方思想中說,這是親驗的。
先不論傳統哲學還是20世紀的區分,哲學作為形而上學,兼備現實感與超越性的要素與特征,為了走近它、大膽妄想要走進它,這條走進之路存在矛盾。不懂哲學經典,你進入不了哲學;不進入哲學,你懂不了哲學經典。如何解決這一悖論?尚杰給出的鑰匙是:去寫。
尚杰的《哲學治療的可能性》一書,在第二節我把它比喻為云和風景,像他所崇拜與愛慕的盧梭一樣,體系化地介紹書中的內容是危險而不當的,特容易變得像“人是無毛兩足動物”的定義這般,抽離了血肉而為無感的骨架;所幸的是,不像云和風景那么難于理解,尚杰在熱情的智慧狀態下的奮書中,配以一系列后古典時代哲學史上的關鍵概念:任意世界、瞬間、差異、可能性、發明……作為關鍵鑰匙,作為嘗試去做人生這道無解的解謎游戲,以應接不暇的精彩,向讀者演示何為精神世界的生存,給漢語哲學學界注入一股前所未有的新鮮血液,打開一個廣袤之地的豐產遠景,誘惑著哲學人前往耕耘。
即便關于世界的知識許多是對世界的片面反映,但知識自身也是世界。窮盡人類的知識在今天對哲學家已無可能,即便是掌握各個學科的基礎知識也極為費力費時,這事自然而然進行即可,能到哪一程度,也管不了。最重要的是,保存好健壯的生命力;求知欲,自然在生命力里。很多時候,不用去管知識,也不用去管哲學,陀思妥耶夫斯基日常考慮的是他還不完的賭債、靈魂考慮的是他完不成的宏偉巨作。

一切看見的物事、經歷過的人事,都可以在常識常理的安全地帶中無感,也可以都有隱約的異樣感受。比如,意識到我竟然存在著。引發異樣感受的原因、和異樣感受本身、居身于異樣感受的我,都叫做精神世界。
精神世界無垠,開發不盡,雖然會被封閉,暫時失去對它的敏感通道;人類及未來的幸福扎根于此。音樂可以繼續原創下去,與前輩的旋律都不一樣。人的生活感覺不對勁了,從中取源,又可以重獲活力。
精神世界與必然性無關,保障了人的自由意志。不可見的精神世界隱藏于可見世界之后、深居于人心。精神世界通過可見世界的表征向人心不斷傳達信號,人心在不能過執的專注中諦聽信號背后豐富的潛寂,這叫做象征主義。
語言是可見世界的一部分,也是精神世界的一部分;語言是常識自我的一部分,也是深心自我的一部分;人只能在成形的語言中理解物我,在沒有語言的時候,又有無言感受的自我。與精神世界的失聯,問題出在語言的內在矛盾。需要親自重新去走一遭,創造出自己的語言,嘗試去彌合從中的矛盾。
原創之路不易,你反復在聽一段古典音樂,必定其中有什么抓住了你,深邃、持續、真實、像夢幻,該怎么把反復諦聽中的感受,轉譯為你自己的語言,境界不亞于它、意味不偏于它。雖然艱難無比,這一努力的過程仍舊產生沉浸,畢竟這是一件與你密切相關的事宜。
哲學初學生在形形色色的開始(驚訝、苦難、文義意義的愛智慧)中初遇哲學,初遇開放的世界,但是學習哲學的建制、人生諸多經歷的規制、現實對夢幻的打擊等,會讓哲學探索變得囿于特定的規制與畏縮。即使初心時的理解在后來必然改變,也應注意保持初心時的渴望。
精神世界仍有無數未被哲學探足的領域,把最初的熱情大膽投身于所捕捉到的瞬間重要的感受,通過沉浸的工作,把它帶入到語言世界來,這叫新人。哲學建制、常識陷阱(包括滿足于新人的保持)等溝通精神世界的障礙,需要被不斷超越,這叫超人。比如喜新厭舊的人性現象,道德教訓我們這是錯的,在哲學和哲學創作看來,這是需要正視乃至順應的人性深淵。
以上是尚杰《哲學治療的可能性》一書的框架、梗概;云的概念、關于云的科學知識可能會堵塞對云感受的開放性;我跟你論證風景=∫d(f(x))不如你去親自領略。理解始于美感。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