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玩具總動員4》低于預期,皮克斯還能重回巔峰嗎?
原創:毒眸編輯部

編輯|師燁東
6月21日,皮克斯出品的《玩具總動員4》在中美同步公映。
作為皮克斯的第21部動畫長片,《玩具總動員4》承載著這家動畫工作室的殷切希望;但在第三部完結近10年后重登大銀幕,從目前《玩具總動員4》的票房成績來看,其市場前景或許很難回到巔峰了。

從先期數據看,《玩具總動員4》的表現并未超出預期:據BoxOfficeMojo統計,這句更換成“《玩具總動員4》在北美開畫為1.2億美元(約合8.3億元人民幣),不敵《超人總動員2》(1.82億美元)和《海底總動員2》(1.35億美元),略高于前作《玩具總動員3》的1.1億美元,暫列皮克斯內部第3名。
這一數字也遠低于1.65億美元的業界預期,在爛番茄新鮮度(即媒體綜評)高至98%,CinemaScore觀眾分數也達到A的情況下,《玩具總動員4》仍未能擺脫暑期檔“續集綜合征”的困擾,這無疑是一個值得警惕的訊號。

回到國內,毒眸(ID:youhaoxifilm)發現,在與宮崎駿作品《千與千尋》的正面對決中,《玩具總動員4》一直落于下風:從首日開始《千與千尋》就先聲奪人,以逾5千萬元登頂榜首,《玩具總動員4》僅相當于前者的1/3強;進入周末,《玩具總動員4》的票房飆升近1倍,但依然屈居《千與千尋》之后,最終《玩具總動員4》報收于9306萬,不到《千與千尋》(1.96億)的一半。
若與近期的皮克斯作品相比,《超人總動員2》(1.37億)、《海底總動員2》(1.19億)和《尋夢環游記》(1.18億)都成功破億,唯有口碑欠奉的《賽車總動員3》(7209萬)未能達標,這對于豆瓣8.9分的《玩具總動員4》而言顯然難言滿意。


當然,在強勁口碑的助推下,《玩具總動員4》仍有望比肩前作全球10億美元的佳績,但在紛至沓來的續集開發大潮中,皮克斯的原創屬性日漸凋零。貴為好萊塢頭號動畫工作室,皮克斯的景況頗為引人矚目。
皮克斯引進簡史:在中國叫好難叫座
作為世界上最為知名的動畫廠牌之一,從成立至今皮克斯共出品了21部長片作品,全球票房累計超過135億美元,市場影響力毋庸置疑。不過在2006年被迪士尼并購之后,皮克斯為人稱道的“原創”標簽逐漸剝落,取而代之的是經典作品“系列化”的路線,而《玩具總動員4》便是這波續集大潮中的收官之作。
雖然海外票房很高,但是在國內,皮克斯卻一直困于停滯不前的票房怪圈中:除2017年上映的《尋夢環游記》橫掃逾12億元外,余下的皮克斯動畫都在4億元以下,還有諸如《頭腦特工隊》(9723萬)等“叫好不叫座”的案例。

從引進頻率和市場表現而言,皮克斯的內地征程可大致分為3段:在1995年,初出茅廬的皮克斯就以《玩具總動員》技驚四座,在北美和海外席卷了3.62億美元,隨后《蟲蟲危機》、《玩具總動員3》和《怪獸公司》都在全球票房上實現遞進,同時塑造了皮克斯堅實的口碑基礎;但受限于10部進口影片的配額,這4部作品中僅有《玩具總動員》得以在1996年引進,成為首部搭上“開放新政”班車的進口動畫片。
從2003年到2010年,皮克斯享受到了難得的“甜蜜期”:在這一時段共有6部作品登陸中國,唯一的例外是奧運年上映的《機器人瓦力》;從《海底總動員》無懸念問鼎年度動畫冠軍,到《玩具總動員3》成為史上第4部破億的動畫電影(前3部是《功夫熊貓》、《冰川時代3》和《喜羊羊與灰太狼之虎虎生威》),皮克斯出品成為了內地觀眾心中品質的保證,所有6部作品都進駐當年度的動畫三甲(含國產+進口)。

而2010年全國總票房首度突破百億大關,國內市場容量開始急速騰飛,令人意外的是,這卻成為皮克斯在內地的轉折點。
從《賽車總動員2》出現口碑滑坡,到《勇敢傳說》以不到3千萬收官,位列年度動畫第12名,皮克斯走出了一條劇烈滑落的曲線:究其原因,原創精神的匱乏最被詬病,同時在進口片開放至“20+14”后市場競爭也更趨于激烈。在這之后《怪獸大學》在票房上實現反彈,但《頭腦特工隊》坐擁逆天好評卻再度陷入頹勢,《恐龍當家》甚至成為8年來首部無緣內地銀幕的皮克斯作品。

隨后兩部續作《海底總動員2》和《超人總動員2》分別進賬2.5億和3.5億,反倒是原創的《尋夢環游記》憑借逆天口碑飆至12億。此番《玩具總動員4》再度站上豆瓣9分的高位,后期的續航力將是關注焦點。
不過從內地票房占全球的比重來看,皮克斯的表現卻一直徘徊在低位:除《尋夢環游記》高企至23%的“異常值”外,《怪獸大學》4.59%(即占全球近1/20份額)的成績已算不錯,絕大多數影片都沒有超過2%,最低的《超人總動員》,國內票房僅有全球總票房的0.38%:該片由04年末延檔至次年1月上映,2千余萬的成績尚不及其全球6.3億美元的250分之一。

在早期這一結果還可以用中國市場尚未壯大來解釋,但近年持續的低迷則讓人不得不質疑皮克斯的裹足不前。可茲對比的是,迪士尼動畫出品的《瘋狂動物城》在中國攬下15.3億人民幣,接近其全球收成的1/5;而中美合拍片《功夫熊貓3》逾10億人民幣的收成則貢獻了全球5.2億美元的三成比例,由此可見皮克斯在中國的表現何以不符盛名了。
而如前所述,《玩具總動員4》國內首周未能破億,按最新匯率折合約1340萬美元,位列墨西哥(2340萬美元)和英國(1500萬美元)之后,僅排在海外市場的第3名。
回歸原創路線
誠然,在皮克斯近年推出的續集作品中,《玩具總動員4》的口碑已臻于完美,《超人總動員2》和《海底總動員2》也在公映后連破紀錄,僅有被視為“玩具廣告片”的《賽車總動員3》較為疲弱。
雖然這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外界的憂慮,不過從獎項來看,皮克斯續集的影響力確實呈日漸松動的跡象:去年以6.08億美元刷新北美動畫紀錄的《超人總動員2》,在奧斯卡小金人的爭奪中負于《蜘蛛俠:平行宇宙》,而更早之前的《海底總動員2》和《賽車總動員3》甚至未能獲得最佳動畫長片的提名。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原創題材的《尋夢環游記》和《頭腦特工隊》都無懸念贏得奧斯卡、金球獎和安妮獎的動畫“大滿貫”,收獲票房和口碑的雙豐收。
事實上,關于皮克斯原創能力枯竭的討論由來已久:在2006年被迪士尼收購之時,皮克斯推出的續集僅有《玩具總動員2》,這一階段的原創數量達到9部;但在2010年的《玩具總動員3》之后,皮克斯的原創比例出現大幅下滑,10部作品中竟有60%是續集或前傳,幾乎與上個時期形成調轉之勢。

在這種情況下,皮克斯精于原創的品牌聲譽屢被透支,反倒是母公司迪士尼的動畫部門佳作頻出,對皮克斯的質疑一度甚囂塵上。
顯然,皮克斯也意識到這個問題了:早前皮克斯總裁吉姆·莫里斯(JimMorris)透露,在2016到2019的續集大潮——《海底總動員2》、《賽車總動員3》、《超人總動員2》和《玩具總動員4》之后,皮克斯將轉而拍攝4部原創動畫。
雖然這些新作的完整計劃尚未公布,但目前已確定的項目卻讓人眼前一亮:北美定檔于2020年3月6日的《魔法環游記》(英文名Onward),背景設定在一個由精靈、巨魔和靈魂等組成的郊外幻想世界。隨后《靈魂》(暫譯,英文名Soul)將于6月19日北美上映。影片將由兩度奧斯卡得主彼特·道格特(《飛屋環游記》,《頭腦特工隊》)執導,奧斯卡獎提名得主的戴娜·默里(動畫短片《失物招領》)擔任制片。


這兩部新作分別聚焦隱身于現代社會的魔法和靈魂深處的“熱情、夢想和興趣”,讓外界重又燃起對皮克斯原創題材的熱忱。
當然,近期將《千與千尋》帶到中國大銀幕的吉卜力,便因原創動畫的投資過大而入不敷出,多年來已無力再推出新的動畫長片;相比之下,背靠“大樹”的皮克斯則幸運得多,雖然制作續集的背后也有母公司的意志左右,但在完成階段性任務后又重回原創路線,這足以讓其他的動畫工作室欽羨。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