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個人連續買泰諾預警逐級提升,上海徐匯區用科技監管特殊藥品
同一天買兩盒泰諾,就會引發預警。
6月19日,上海首個零售藥房智慧監管系統在徐匯區上線。澎湃新聞(www.usamodel.cn)記者在監控后臺看到,徐匯152家藥店信息全部監控,藥師到崗情況實時監測,特殊藥品銷售情況更是一目了然,消費者一天之內在兩家藥店連續購買泰諾等特殊藥品,便觸發系統藍色預警。
徐匯區市場監管局透露,該監管系統就是要通過“科技手段+藥品監管”,一舉破解特殊藥品監管和藥師管理的零售藥房兩大監管難點。

特殊藥品買多了會觸發預警
6月19日,在系統監控后臺,澎湃新聞記者看到,2名消費者分別于同一天在不同藥店,各買了2盒泰諾,這觸發了系統的藍色預警。
徐匯區市場監管局藥化監管科科長王芳介紹,如果他們當天再買兩盒,或者七天之內再次購買,系統會升級為黃色預警,并將數據傳給公安系統,“當然,一感冒有時候確實一兩周好不了,預警只是提醒監管人員留意,到了橙色預警,就要特別留意,紅色預警公安干警就要介入了。”
在中國,因部分特殊藥品含麻黃堿復方制劑,極易被不法分子利用,成為制作新型毒品的原料,影響社會安定和危害公眾身體安全。比如感冒藥泰諾,就屬于特殊藥品,每人每天只能購買不超過2個最小包裝。
這類限定購買的藥物,系統實時收集、比對和核查所有零售藥房報送的特藥銷售數據,一旦發現多點、多次購買特藥的違規行為,系統會自動預警并將信息推送給禁毒委及公安機關,對購藥人進行核查。
為什么會想到做這樣一個預警系統?
徐匯區市場監管局副局長高吾名表示,做這套監管系統的初衷,源于幾年前的一個投訴。當時,他們接到投訴稱,一家藥房特殊藥品銷售過量。他們上門檢查之后發現,光看紙質臺賬記錄,很難客觀反映現實情況,不過,他們注意到,所有的特殊藥品都需要憑身份證購買。
此后,他們與公安系統合作,開始研發監控系統。當時,憑身份證買藥還是手工登記,沒過多久,升級為直接刷身份證。簡單說,監管系統對特殊藥購買的監控,都不需要告知藥店,后臺根據身份證信息精準匹配。
徐匯區市場監管局透露,該系統試運行半年來,已發現并處置藥店未使用特藥管理系統登記售賣特藥等各類問題6條,同時也向區禁毒委、公安機關推送違規購買特藥的預警線索2條。
藥師別想“代上崗”了
藥師管理也是藥房監管的“重頭戲”。
在零售藥房,藥師主要負責對處方藥的處方審核,及指導購藥者安全合理用藥。《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明確規定,藥品零售企業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配備執業藥師,負責處方審核,指導合理用藥。處方審核崗位的職責不得由其他崗位人員代為履行。
《上海市藥品零售企業許可驗收實施細則》也要求,藥品零售企業應當至少配備1名注冊執業藥師、1名從業藥師或藥師。
之前,對于執業藥師的監管,主要是藥店自行對藥師進行考勤,執法人員通過檢查考勤臺賬的方式開展監管,檢查效率較低,且對“代簽到”“代上崗”等情況缺乏有效的監管手段,今年的3·15晚會也對這一藥店的“常見病”予以了曝光。
徐匯區市場監管局要求各零售藥房將注冊藥師的身份信息、照片與藥店綁定,并上傳至零售藥房智慧監管系統,藥師每天上下午各一次面對攝像頭“打卡”。如果藥店營業后無藥師打卡,或打卡藥師非該藥店注冊藥師,系統將顯示預警,市場監管部門會派員進行核查,確保醫師在職在崗。
此外,高吾名透露,目前,他們正在全力打造零售藥房智慧監管系統2.0版,通過歸集零售藥房監管、抽樣、投訴舉報等信息,加快建立藥店的“”一戶一檔”;同時,針對部分藥店存在藥品陳列儲存溫濕度不符合要求的問題,通過系統對藥店的藥品存儲動態環境進行遠程實時監測、自動預警,始終讓監管“跑”在風險前面,織密藥品安全風險隱患“防控網”。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