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郴障科技有限公司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食物共享① |墨爾本:從3000英畝墾荒到就近采摘水果

相欣奕
2019-06-10 12:49
來源:澎湃新聞
? 市政廳 >
字號

【編者按】

日本2018年度設計大獎( Good Design Award 2018)授予了“寺廟零食俱樂部”項目。因為看到單親母子餓死的新聞,日本知恩寺的和尚開始將信徒供奉神明的食品送給貧困單親家庭的孩子們,4年多來,一共有975所寺廟和392個地方團體加入該項目,每月約9000個孩子獲得援助。這一項目與珍愛食物有關,在讓人感到溫暖的同時,也不禁讓人思考:如何讓食物得到應有的尊重并物盡其用?全球是否有更多可供借鑒的經驗?

本系列文章基于SHARECITY項目的編譯和整理,對紐約、倫敦、柏林、都柏林、墨爾本、新加坡、巴塞羅那、舊金山等8個城市的食物共享行動加以推介。SHARECITY是一項為期5年(2015-2020)的研究項目,由歐洲研究委員會資助(European Research Council),屬于歐盟地平線2020研究與創新計劃(European Union’s Horizon 2020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program)。

食物共享,強調共有食物、共同開展食物生產,以及共飲共餐。共享之物既包括原材料(比如作物),也包括產品(比如經過加工的食物制品或工具和烹調器具);既包括服務,也包括能力(知識和技能)以及空間(比如場地、園地、廚房等)。

本篇將介紹墨爾本的三項食物共享行動。

墨爾本位于澳大利亞東南海岸,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全球城市。大墨爾本地區人口超過400萬,預計2050年將在700萬到800萬之間。多樣化的土著居民、英國殖民歷史以及大量外來移民,帶來了文化和語言的高度多樣性。截至2018年,墨爾本已連續7年入選全球宜居城市前列。

墨爾本的超市基本處于壟斷經營,由若干大公司所有,這些公司主導著生產、分銷和零售領域,掌握著生產何種食品、在哪里生產、以什么標準生產、以什么價格出售、出售渠道等控制權。

除了要滿足超市需求,極端天氣、農業用地和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對化石燃料的依賴等,也導致澳大利亞農民的生活并不容易。隨著墨爾本人口的增加,預計所需食物將增加60%。

此外,也出現不少與食物相關的健康問題,包括肥胖的多發、食物沙漠(注:一些偏遠的地區及農村由于遠離大型百貨公司、超市、購物中心,難以買到價格合理的新鮮食物,而被稱為“食物沙漠”)以及饑餓等。以墨爾本所在的維多利亞州為例,每月有64萬余人尋求食物救濟,其中超過4萬人無法得到任何幫助。與此同時,在食物鏈條中,卻有約50%的食物被浪費。

一直以來,墨爾本都在開展諸如社區農園、食品合作社、農夫市集,以及食物銀行和食物救助等探索實踐。在過去10年里,可持續食物運動又積聚了嶄新力量,涌現出若干新探索,以推動食品體系的改變,比如,通過在線網絡平臺和破除監管界限,以擴展食品分享的新形式。

在SHARECITY100數據庫中,墨爾本排第三,已有144項城市食物共享行動,其中10%涉及作物和種子共享,24%涉及食物共享,4%涉及堆肥共享,3%涉及工具共享,15%涉及土地共享,3%涉及廚房空間共享,28%涉及知識和技能共享,13%涉及同餐共食。

本文將介紹墨爾本食物共享的三項行動,分別是3000英畝計劃(3000 Acres),食物公平卡車行動(Food Justice Truck),以及就近收獲農作物行動(Ripe Near Me)。

墨爾本3000英畝計劃

墨爾本3000英畝計劃種植與交流(來自http://3000acre.org/)

3000英畝計劃,源自一個貌似簡單的問題:在城市環境之中,如何改善人們對健康新鮮食物的獲得?

解決方案并非為人們提供食物,而是釋放出城市中沉寂的地塊,供市民自行種植食物。墨爾本市有大量未經使用的空間,既有街頭巷尾的小塊土地,也有大片閑置的停車場,還有公園和大塊待開發土地。這些空間均有潛力轉變為充滿生機和生產力的開放空間。

“3000英畝”是一個以饋贈的方式,分享土地、知識和技能的非營利網絡,自2014年以來,就致力于破除城市農業的障礙,為社區賦權,使其掌握種植新鮮健康食物的技能和知識,并把未經使用的土地轉變為社區空間。

“3000英畝計劃”的宗旨在于,遇見更多的人,在更多的地點,種植更多的食物。讓食物種植成為健康且具韌性的城市景觀的一部分。正如其網站主頁上所列:“3000英畝為了促成更多人在更多地點種植更多食物而提供服務。我們尋找適合種植食物的土地,并標注在互動網絡平臺的地圖中,社區成員可在這里尋找土地,并可找到一起種植食物的其他人。”

3000英畝計劃始于社區田園的營建,鼓勵食物交換等共享行動,并為社區提供種植食物的相關教育。在3000英畝計劃平臺上,市民如果想在住家附近擁有自己的社區農園,可先搜索是否有現成的可供使用,如果沒有現成的社區農園或需要更多空間,就可以根據平臺提供的詳細步驟,進行申請。

當然,尋找適合種植活動的地塊,是困難又緩慢的過程。因此,平臺鼓勵市民不斷發現潛在地塊,推動雪球越滾越大。

在城市空地是“開墾”土地的居民(來自http://3000acre.org/)

公有土地持有者(諸如議會和法定機構等)持有大量土地。3000英畝計劃團隊已經與若干公有機構達成共識并建立聯系。如果市民發現能種植的公有土地,就可以與3000英畝計劃團隊取得聯系,并獲得支持。

墨爾本也有大量私有土地,可能是在等待規劃或建設審批的開發商持有的土地,也可能是已有使用計劃的個人所有土地。這種情況下,如果市民意欲種植,則首先要確認土地歸屬(LANDDATA官網可查),或詢問附近居民以獲取信息。之后,就可以與土地所有者商談,把土地用于城市農業的可行性。

為了能成功營建社區農園,最為關鍵的在于團結和努力。市民可通過與左鄰右舍的聯系、在社區店鋪張貼信息或在社交媒體中召集等方式,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努力。

取得土地所有者的同意后,就可以啟動種植計劃。當然,在啟動之前,對以下問題的思考非常重要:為何要做這件事?希望達成何種目標?哪些人將參與其中?將以何種方式合作?項目是否有時間限制或者結束時間?希望取得何種成就?

而關于如何制定計劃、如何讓社區農園正規化、如何與既有組織達成合作、如何設計、如何取得許可、如何取得資助等具體問題,3000英畝項目的網站主頁上都提供了詳細信息。

墨爾本3000英畝計劃種植活動(來自于http://3000acre.org/)

除了為社區居民尋找種植土地和伙伴而提供服務之外,3000英畝網站上也列明了社會捐贈和志愿者招募等社會參與途徑。社會捐贈可用于為社區食物種植創建更多空間;志愿者招募則鼓勵更多人特別是年輕人參與。網站隨時公布短期項目和長期志愿者職位需求信息。短期志愿者工作多是社區農園的新建活動,而長期志愿者工作則更加豐富和持久。

比如,網站正在招募2019上半年“墨爾本豐產花園開放活動”(“Open Productive Gardens of Melbourne”)志愿者。這個活動持續6個月,把種植食物的后院和其他空間向市民公開展示,并組織一系列工作坊活動,鼓勵更多人在其居住之地種植。

這個活動要求志愿者周末有寬裕時間,且善于與陌生人溝通,主要工作是在活動前與農園種植者聯系,懸掛標志物,對農園中的蜜蜂箱等潛在風險加以管理,在活動時迎接到訪者并為他們提供幫助。

墨爾本3000英畝計劃志愿者(來自于http://3000acre.org/)

墨爾本食物公平卡車計劃(Food Justice Truck)

食物公平卡車(FJT)是2015年“尋求庇護者資源中心”(ASRC,Asylum Seeker Resource Centre)發起的行動,是一個世界獨有的零售模式,既為本地居民提供購買本地生產食品的渠道(因運輸路途縮短而實現低碳),同時也幫助尋求庇護者獲得可負擔的新鮮食物。

該項目的初衷是為了解決維多利亞州持有過橋簽證(bridging visas)的1萬人日趨加重的食品短缺問題。據統計,有超過90%的尋求庇護者曾經歷過食品短缺,有42%的此類人群自到達澳大利亞之后,因缺乏充足的食物而導致體重下降,由于無法獲得政府福利和工作收入,一旦面臨食品短缺狀況,就很難走出困境。

食物公平卡車是流動的新鮮食物市場,為那些尋求庇護的人以75%的折扣,提供本地采購的產品、谷物、豆類、茶和面包。在兩年半時間里,共提供了超過25萬美元的新鮮食物。

此外,食物公平卡車所銷售的產品全部經采購而來。大部分水果和蔬菜都來自于可持續食物批發商,比如Aussie Farmers Wholesale,主要銷售那些因不夠完美而被大賣場拒之門外的“自然等級”產品(nature’s grade produce),這樣可對本地務農者提供一定支持。

當然,食物公平卡車也按照當地的市場價格向普通市民出售食物。這也是為了鼓勵不同生活境遇的人彼此了解。比如,鼓勵萬余名普通公眾深入了解,尋求食品安全救助和安全保護的人所面臨的問題,并知曉申請保護的相關流程。

作為非營利項目,食物公平卡車只有一位項目協調員,其他工作人員全是志愿者。如果市民希望卡車能夠開到某個社區、公共市場或社區集會地點,可以填寫申請表,發送電子郵件預約。項目依托大范圍募集資金運行,有近千個組織或個人提供資助。

食物公平卡車團隊針對項目的社會影響和財務可行性開展分析,并進行過運營方式的變更,以降低成本并提升影響力。盡管取得了很大進展,但目前項目暫停運營。因為這一模式的可擴展性不足,無法為更多有需求的人提供服務。

墨爾本食物公平卡車(來自于https://www.asrc.org.au/foodjustice/ )

就近收獲農作物行動(Ripe Near Me)

成熟的水果被鳥兒取食(來自于https://www.ripenear.me/)

你是否遇到過水果大豐收,卻不知該如何處置它們的情況?或許你也曾看到鄰居家的果樹果實累累,要么留給鳥兒,要么掉落一地,而感到分外可惜?是的,這就是使用網絡平臺(以及手機APP)“就近收獲農作物行動”(Ripe Near Me)的理由。這一行動發起于阿德萊德,在墨爾本也慢慢流行起來。

即便人們的陽臺上只有幾種藥草,或前院只有一棵芒果樹,可能看起來不多,但卻是值得分享和值得驕傲的。“就近收獲農作物行動”鼓勵人們把自己種植的食物在平臺上分享,與更多人相連。

任何人都可以在這一平臺上發布自己種植的食材,或者發布公共場所里種植的農產品。人們也可以在平臺上,方便地添加不同種類的食物,提供者可自行決定是交換、銷售還是贈送。

產品添加之后,每種產品列表都呈現兩種狀態之一:“成長”(紅色符號)或“成熟”(綠色符號)。通過查看坐標,尋覓食物的市民,就能知道可以收獲(成熟)或需要等待(生長)。

“就近收獲農作物行動”的一個美好愿景是城市的可食地景(edible urban landscape)。這種可食用的城市景觀,可以為所有人提供食物,讓市民有機會真正改變食物系統,把食物放回人的手中。

進一步看,如果能夠鼓勵人們種植食物,就可以期待擁有完全不同的(可食性)城市景觀。那樣一來,市民可以從植物上采摘水果和蔬菜,而非從貨架上挑選。人們所吃的新鮮食物,可以來自微型農場、窗臺菜園或鄰居后院的果樹。

藝術家和平面設計師坦格林·梅格是“就近收獲農作物行動”的一位積極參與者,她從小就在父母的花園里種植鮮花和食材。目前,她擁有一個面積不大卻物產豐富的后院果園,種植了21棵果樹和一架葡萄,它們構成了一個線性果園。果樹之間,種植著黃色雛菊、馬鞭草、蔥和玫瑰。她后院的食物產出極為豐富,特別是水果。而通過Ripe Near Me,她為甜美多汁的水果找到了更多人分享喜悅。

參考文獻:

①Davies et al (2017) Melbourne SHARECITY Profile, Trinity College Dublin, Ireland

②https://www.asrc.org.au/foodjustice/

③http://mitpress.mit.edu/books/food-justice

④http://3000acre.org/

⑤https://www.ripenear.me/

(作者供職于西南大學地理科學學院)

    責任編輯:馮婧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云博国际| 皇冠足球网址| E乐博百家乐现金网| 百家乐官网对保| 久盛| 百家乐翻天| 爱婴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澳门百家乐规则| 百家乐官网必胜赌| 威尼斯人娱乐城可靠吗| 网络百家乐免费试玩| 百家乐官网彩金| 永利高百家乐官网怎样开户 | 视频百家乐信誉| 至尊百家乐官网娱乐场开户注册 | 太阳城网上投注| 大发888有破解的没| 正品百家乐地址| 伯爵百家乐娱乐城| 赌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使用的百家乐官网软件| 蒲江县| 现金博彩网| 大发888下载删除| 大发888真钱下载| 百家乐庄闲桌| 利来百家乐娱乐| 百家乐赌博牌路分析| 百家乐游戏规则介绍| 金木棉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官网分析仪博彩正网| 彰武县| 宜黄县| 百家乐技巧心得| 百家乐信誉好的平台| 网络百家乐免费试玩| 百家乐必胜课| 金矿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千亿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怎么玩| 大发888网站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