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國沿海海平面每年平均上升3.3毫米,快于全球平均水平
最新發布的《中國海平面公報》顯示,1980-2018年,中國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為3.3毫米/年,高于同時段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我國海域共發現赤潮36次。
2019年5月10日,澎湃新聞(www.usamodel.cn)從自然資源部獲悉,該部海洋預警監測司發布2018年《中國海洋災害公報》和《中國海平面公報》。
《中國海洋災害公報》顯示:2018年,我國海洋災害以風暴潮、海浪、海冰和海岸侵蝕等災害為主,各類海洋災害共造成直接經濟損失47.77億元,死亡(含失蹤)73人。與近10年(2009—2018年)平均狀況相比,2018年海洋災害直接經濟損失低于平均值(98億元),死亡(含失蹤)人數略高于平均值(71人)。
2018年,我國沿海共發生風暴潮過程16次(統計范圍為達到藍色及以上預警級別的風暴潮過程),造成直接經濟損失44.56億元,占2018年海洋災害總直接經濟損失的93%;造成死亡(含失蹤)人數最多的是海浪災害,占總死亡(含失蹤)人數的96%。
2017/201818年冬季,海冰災害影響我國渤海和黃海北部海域,造成直接經濟損失0.01億元。2018年我國未發生海嘯災害。
根據在沿海11個省(區、市)重點岸段開展的海岸侵蝕災害損失評估工作,全年海岸侵蝕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85億元。
2018年,我國海域共發現赤潮36次,累計面積1406平方千米。綠潮覆蓋面積最大值為193平方千米,分布面積最大值為38046平方千米。海水入侵、土壤鹽漬化、咸潮入侵等緩發性海洋災害依然比較嚴重,海水入侵與土壤鹽漬化范圍、咸潮入侵次數有所加大。
《中國海平面公報》顯示,海平面監測和分析結果表明,中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1980-2018年,中國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為3.3毫米/年,高于同時段全球平均水平。2018年,中國沿海海平面較常年(1993-2011年定為常年時段)高48毫米,比2017年略低,為1980年以來第六高。近七年海平面均處于近四十年來的高位。
近年來中國沿海海平面持續偏高,其長期累積效應直接造成灘涂損失、低地淹沒和生態環境破壞,并導致風暴潮、濱海城市洪澇、咸潮、海岸侵蝕和海水入侵等災害加重。同時,沿海地區的地面沉降導致相對海平面上升,加大海岸帶災害風險。
為有效應對海平面上升影響,保障沿海地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應加強科學調查監測和評估,優化海岸帶空間布局,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