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萬維鋼:什么樣的人會有迷信思維
渥太華卡爾頓大學的認知科學家吉姆·戴維斯(Jim Davies),2018年5月在《鸚鵡螺》雜志上發表了一篇文章【1】,說迷信思維,有一個腦神經科學的機制,甚至可以說是一個生理現象。
那迷信思維到底是什么呢?先說一個洞見:當人面臨不確定性的時候,就會有迷信思維。
鴿子變得迷信了
1948年,一位英國人類學家研究過巴布亞新幾內亞附近的一個原始部落,這個部落以打魚為生。他們所在的島上有個內湖,內湖里的資源非常穩定,只要去就有魚,但是數量和質量都一般。
所以漁民們有時候要出海捕魚,而出海是充滿不確定性的——有時候能打到又大又多的魚,有時候就會空手而回,搞不好還有危險。漁民在出海前有一種原始的宗教儀式,他們是迷信的。
但是人類學家注意到,漁民并不總是迷信的。漁民只在出海捕魚之前搞宗教儀式,要是去內湖捕魚就不搞迷信活動。
如果你真的信神,難道去內湖捕魚就不要感謝神的饋贈了嗎?看來漁民并不怎么在乎神的感受……他們只是想做一些事情去干預不確定性。
求神幫忙是低端的辦法,更高級的辦法是靠自己。如果“運氣”這么重要,那我能不能給自己增加一點好運氣呢?比如佩戴一個增加運氣的飾品。
有不少運動員講迷信。比如職業棒球球員,哪怕擊球技藝再高超,也只有1/3的可能性打出好球,不確定性非常大。運動員自然就會想,為什么我上一把擊中了,這一把就沒擊中呢?肯定是我某件事沒做對。
如果運動員在某一場比賽中發揮特別好,可能從此只要是比賽他就必須穿那場比賽穿的內衣。更普遍的做法是在每次擊球之前做一些特定的小動作,比如舔一舔球棒,用球棒在地上敲打兩下,或者在胸口畫個十字。
這種現象不僅在人類中存在,連動物界也存在。美國心理學家B.F.斯金納(B.F.Skinner)在1948年用鴿子做了一個實驗。
先把鴿子關進一個籠子里,籠子里有個小機關。一開始,鴿子一碰機關就會得到食物,鴿子的行為很正常,想吃東西就去觸碰機關。
然后斯金納改變了游戲規則。鴿子觸碰機關能否得到食物,改成隨機的。有時候碰一下就有,有時候碰好幾下都沒有。但是鴿子不知道什么叫隨機,它就琢磨,我上次到底做對了什么,結果就有食物了呢?
斯金納發現鴿子的行為模式變了。現在鴿子每次觸碰機關之前,都會做一些多余的動作。有時候是晃一晃腦袋,有時候是轉兩圈……
鴿子變得迷信了。
漁民舉行宗教儀式、運動員追求好運氣、鴿子做多余的動作,有的是指望神,有的是靠自己,但是本質上都體現了同樣一種思維——那就是在面對不確定性時,人們總想做點什么事情來干預一下。
明知道做了也不一定好使,但是我們還是要做,因為不做心里就不踏——這就是迷信。
火星上的人臉
下圖是一張非常著名的照片,是海盜1號探測器在1976年拍攝的【2】火星表面的某個地區:

下面這張更高分辨率的照片【3】,是后來對同一地點的拍攝。

明明雜亂無章、完全隨機的地方,我們總想看出什么意義和規律——這也是迷信。
迷信是一種生理反應
我從《鸚鵡螺》的文章中學到一個新知,那就是迷信思維其實是大腦的一種生理反應,而且可以通過藥物控制。
有個研究,先對受試者進行問卷調查,看看是否相信宗教和超自然現象這些傳統的迷信項目,之后分出一個迷信組和一個懷疑組。然后研究者給這兩組人看一些像是人臉的圖案,其中有的確實很像人臉,有的根本就不像,都是些隨機的圖案。
研究者發現,迷信組的人,非常善于在不是人臉的圖案中識別出人臉來,就好像把火星上那個山丘看成人臉一樣。而懷疑組的人就比較理性,他們不會強行認出人臉,不像就是不像。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強行發現規律和意義,跟傳統意義上的迷信有密切聯系。
而科學家發現,這種強行發現規律和意義的能力,跟大腦分泌的多巴胺很有關系。
多巴胺,是一種神經遞質,能影響情緒,相當于大腦中的一個獎勵系統。比如賭博贏了錢,大腦就會大量分泌多巴胺。而這項研究還告訴我們,多巴胺還能刺激人去發現規律。
研究人員讓受試者服用了一種叫“左旋多巴”的藥物,這個藥能提升大腦里的多巴胺。吃了這個藥之后,本來看不出圖像中有人臉的人,也能看出人臉來了。
多巴胺調節了人發現規律的能力。多巴胺不足,明明有規律,人們也看不出規律;多巴胺過多,明明沒有規律,人也能找出規律來。
這樣來看,“迷信”跟“探索”其實是同一種思維,只有程度的區別。
迷信的四個等級
我們在世上生活,總要總結周圍事情的規律,并且嘗試干預和控制,這些是人的本能。找規律、想控制,這不叫迷信——迷信是過度地找規律和想控制。
反思自己到底是理性探索還是已經陷入迷信,我們需要問自己兩個問題。
第一,你相不相信,身邊有些事情,是你不管做什么都控制不了的。
第二,你相不相信,這世界上有些事情,是無緣無故發生的。
如果你不相信,說“我命由我不由天”,一定要掌控自己的命運,認為世界上沒有偶然的事情,那你這就是迷信思維。
據此,我想把迷信分成四個等級。
第一級是求神保佑。這個比較低級,寄希望于一種無法證明其存在的神秘力量,把命運交給神。
第二級是追求好運氣。這有點自我奮斗的意思,棒球運動員的小儀式和鴿子的多余動作,都算是積極的探索。
第三級是陰謀論。不相信有什么巧合,認為世界上所有事情都是有緣故的。比如那些認為整個世界杯都被賭球集團操控的人,他們過低估計了操控世界的難度。
第四級很難識別,是隨時隨地都能發現生活中的意義。
美國一個超市曾經實行過一個政策,如果顧客結賬用的是信用卡,他的名字就會出現在收據上,超市要求收款員看一眼顧客的名字并且念出來,比如收款員會對我說:“謝謝你,萬先生。”這樣做能給人一種親切的感覺。
結果這個政策沒實行多久就取消了,因為男顧客容易想多。有的顧客想,為什么這個女收款員要特意看一眼我的名字,她是不是對我有意思呢?有的顧客會主動找女收款員搭訕,甚至在停車場等著人家下班。明明是個機械化的、例行公事的動作,他都能從中去找到某種意義。
從第一級到第四級,越低級的迷信越明顯,越高級的越普遍。
關鍵就是怎么面對隨機事件。公司某人犯了一個大錯誤,作為領導應該怎么辦呢?這人是不是故意犯錯?公司會不會“國將不國”?是不是非得來個嚴懲,然后修改公司章程,要求全體員工學習,形成一個新制度來避免這種錯誤?如果有點啥事都這么干,公司就沒有正事兒了。
事實是有些事兒就是無緣無故發生的,純偶然——或者你至少可以把它當作是純偶然,因此你永遠都控制不了。承認控制不了、放棄控制,才是科學態度。
最后我們可以對迷信做個廣義的定義:所謂迷信,就是在沒有道理的地方尋找道理,在沒有意義的地方找到意義,在沒有規律的地方發現規律,在沒有因果的地方強加因果。
注釋:
1.Jim Davies,Explaining the Unexplainable,Nautilus,May 2018.
2.圖片來源:https://zh.wikipedia.org/wiki/塞東尼亞區。
3.同上。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