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宿敵、熱血、夢想……這樣的高中籃球聯賽比漫畫更動人
三月的最后一天,盧灣體育館里,計時器的時間走到了最后15秒,球場大熒幕上的分差只有4分。防守方不停移動著,試圖逼迫對手失誤來發起最后的反擊,但領先一方的后衛揚手投籃,命中了殺死比賽的一記三分球……
在NBA賽場上經常出現的“一球決勝”,如今在耐克高中聯賽(下稱:耐高)上海賽區的決賽中被完美復制。
最終,傳統名校南模中學完成了在上海高中籃球的21連霸,隊員們圍成一圈將教練高高拋起,觀眾席上的同學揮舞著旗幟瘋狂呼喊著“王者”的口號。
而落敗的一方,是最近幾年快速成長的“最強挑戰者”上海中學國際部,他們的球員在場邊忍不住落淚,而身后為他們吶喊的同學和家長,仍然情緒激昂……
這是屬于校園籃球獨有的畫面——不同于職業籃球,這片球場上更多的是一份單純對籃球的熱愛,以及對勝利的渴望。

高中聯賽也有“宿敵”故事
在NBA里,球迷和媒體總喜歡講述一段段“宿敵”的故事,就像湖人和凱爾特人的對抗,以及詹姆斯和杜蘭特的對決。
而如今,類似的“宿敵”較量戲碼,也出現在了上海高中籃球的賽場上。
這幾年,上海高中的傳統強隊南模中學和上海中學國際部(下稱:上中國際)總是會在各種高中聯賽的決賽賽場上相遇。站上耐克高中聯賽上海賽區最后一站的賽場前,他們剛剛在Jr.NBA聯賽上碰面。
而南模中學一直以“王者”的身份勝出一籌,兩隊之間的比賽,分差時常以兩位數收場。上中國際像是被“宿命”束縛了一般,一直難以越過南模中學這座大山。
但上中國際的英國教練羅思杰不服,“在耐高的決賽上掀翻南模,甚至是我們一年前就制定好的計劃?!?/p>
這也確實是上中國際最好的機會,因為南模中學的兩名內線核心都因傷缺戰,以身高和身體對抗為優勢的南模中學,一下子失去了最大的取勝關鍵。
比賽當晚,盧灣體育館里每一位上中國際的學生和家長都聲嘶力竭地吶喊著,即便他們在上半場曾經一度落后了接近20分。
“上中國際恐怕是沒機會了,又要吞下一場打敗?!眱晌桓咧猩^眾在中場休息時議論著,然而大部分人沒有想到,下半場一開始,上中國際的球員突然在球場上進攻更加堅決,拼搶更加積極,也防守得更加兇猛……第一次代表上中國際出場的陳子杰命中了8記三分球。
當上中國際在第三節完成反超時,南模中學的觀眾席陷入了一片沉默。這么多年來,這支上海高中的“王者”還從未被逼入如此尷尬的局面。
如果不是南模11號核心球員吳澤昊的穩定發揮,上中國際幾乎要完成大逆轉。可惜,“幸運之神”這次還是未能站在上中國際一邊。

熱血源于那份歸屬感
當終場哨響之時,比分定格在了94比87。
上中國際其實早已經“彈盡糧絕”,5位主力球員中,有4人在最后一節犯滿離場,但是留在場上的高二后衛陳麒鈞和高一前鋒陳子杰卻沒有放棄。
即便他們身邊替補上場的球員有些手腳生疏,但他們還是不斷鼓勵著隊友,自己努力折返于球場的兩端。
陳麒鈞打到腿部抽筋,在隊友的攙扶下坐到場邊,但是不到三五分鐘,他又重新回到場上。當他走上球場時,身后的同學爆發出了山呼海嘯的尖叫,正是他在最后48秒投進了一記“漂移三分球”,將分差縮小到了4分。
“如果他的隊友沒有犯規過多,如果他們能夠留在球場上拼到最后,如果他的抽筋沒有影響到他……”
一位多年跟隨CBA球隊的記者都被這樣的畫面震撼,“真的比不少職業比賽還要熱血?!?/p>
走下決賽的賽場時,陳麒鈞哭了,他用球衣遮住自己的臉,而球隊的高三中鋒莊成則上前一把摟住了他,不停地安慰。
在他們的頭頂上,一塊耐高聯賽的廣告牌貼在墻上,上面寫著“一生只有一次耐高”。對于陳麒鈞來說,他的高中聯賽才剛剛開始,而莊成只能將遺憾留在自己的高中生涯。
“這其實就是一種歸屬感。”在場邊見證了這樣一場精彩決賽的中國女籃國家隊員邵婷頗為感慨。
邵婷曾經也在上海的建平高中參加了數次耐高聯賽,不過都沒能打入決賽,所以,她更能理解這種情感。
“沒能在高中打到決賽是我一直的遺憾,但是在高中時代的那份歸屬感對我的籃球人生影響很大?!?/p>
邵婷到現在都記得,當年每一場比賽,學校的學長學姐都會來為她加油,球隊里每一位球員的家長都坐在一起,奮力吶喊。這么多年過去,這樣的場面依舊在高中籃球的賽場上一次次出現著。

從商業價值到社會責任
“其實我真的很羨慕現在打球的學生們,他們的比賽環境已經比我們好多了。當年,我們有時候還是在室外場比賽,更不要說這么好的盧灣體育場了?!?/p>
邵婷在賽后的一句玩笑,道出了如今國內高中聯賽的真實一面——這幾年,校園籃球正在被越來越重視。
在全國各地,特別是一二線城市,越來越多高中聯賽正在舉行,不同的主辦機構找到了不同的合作伙伴來搭建起高中籃球的平臺。
比如這個包含了16支球隊、38場比賽、240名球員的耐克高中籃球聯賽上海賽區比賽,就為上海的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創造了交流和對抗的平臺;而在北京賽區,女子聯賽也拉開了戰幕。
更重要的是,這些校園聯賽的商業價值正在逐漸得到挖掘。
據澎湃新聞記者了解,今年的耐高聯賽和去年一樣,四強球隊助威T恤都可以在實體和網上商城買到,而聯賽特有的周邊產品,包括球鞋、球褲、運動外套等等一應俱全。
“這些為聯賽專門設計的裝備,價格都做出了調整,比較適合學生的購買力?!币晃荒涂斯鞠嚓P人員告訴澎湃新聞記者,“而且這些周邊產品在學生的圈子里很受歡迎?!?/p>
比賽現場,幾乎所有學生都穿著這樣的球衣和球鞋到場助威。更有意思的是,不少已經畢業的學生也為了母校而去購買這些裝備,然后“拖家帶口”前往球場加油。
這樣的畫面,難免令人聯想到了美國的NCAA籃球。

NBA中國青少年發展副總裁王曄就曾對澎湃新聞記者坦言,“校園籃球的商業價值正在被發掘?!?/p>
“以籃球作為載體活躍校園氣氛,才會讓更多學生參與進來。其實現在有不少企業都希望成為校園籃球賽事的合作伙伴。”
商業化對于推廣校園籃球并不是一件壞事,學生球員可以由此享受更好的比賽環境,擁有更多的轉播平臺,并且得到更多的關注。與此同時,球員依舊能保持那份對籃球純粹的熱愛和執著。
不僅如此,如今的高中聯賽不僅開發了商業價值,也更加注重社會責任。決賽之前,四強球隊就走進了四所小學,和小學生們分享籃球技巧和打球經歷,傳播籃球的正能量。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