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十個壞習慣,讓孩子的學習止步不前
作者 | Barbara Oakley
翻譯 | 胡珅
全文2236字 閱讀時間約6分鐘
作者簡介:Barbara Ann Oakley, 美國奧克蘭大學工程學教授,研究領域為STEM專業教育、工程學教育等相關教育領域。她總結了孩子學習的十個好習慣和十個壞習慣,值得家長深思。從今天起,幫孩子改掉這些壞習慣吧!它們欺騙孩子,消磨孩子的時間,讓他們誤以為自己真的在學習。

1. 不自覺地反復重讀。很多學生看書的時候只是身不由己地坐在那里,眼睛一行一行地瀏覽著紙面,但實際上看到的東西并沒有進到腦子里。真正的讀書應該是把書合起來仍然能回憶起剛剛的內容,否則反復重讀就是在浪費時間。
2. 標記過多重點。有的學生在書上劃了重點就想象著自己已經記住了。但實際上,他們只是在用手里的馬克筆一行一行地標出顏色。突出重點,絕不意味著把整片內容全部劃出,這樣一來便沒有什么重點可言。你應該讓重點部分精煉一點,每個知識點上都標記出最重要的部分就足夠了。如果想讓劃重點真正幫助記憶,僅僅劃出還不夠,要確保真的記住了這些重點。
3. 看一遍參考答案就想當然地覺得會做了。這是學生在上學期間犯下的最嚴重錯誤之一。但你要想想,如果沒有參考答案,你還能做出這道題嗎?你還知道每一個步驟是什么樣的嗎?
4. 拖延到最后一刻。假設明天要參加一場田徑比賽,你能等到今天晚上十二點才開始練習跑步嗎?顯然不能。人的大腦就像肌肉一樣,對任何事物一次性所能承受的強度都是有上限的。

6. 小組合作變成茶話會。很多學生喜歡和朋友一起學習,大家一起討論問題,互相提問解答。這是一種新興的學習方式,可以讓枯燥的學習變得更加有趣,找到自己的思維誤區,從而強化學習效果。但是,大部分的學生討論學習沒幾分鐘,就把話題轉成了微博上哪個明星又上了熱搜。所謂的小組合作就這樣變成了浪費時間的娛樂項目。如果這樣的話,那是時候考慮解散,再找找看別的學習小組了。
7. 做題之前不讀教科書。沒有人可以在還不知游泳為何物的時候就潛入泳池。教科書就好比我們的游泳教練,它能幫助我們找到一切問題的答案。如果一個學生連教科書都懶得讀,那他做什么題其實都是在浪費時間,也一定會碰壁。所以,在開始讀教科書之前,你要大致翻閱一下整個章節,對這個章節的主要內容要有一個基本了解。

8. 有疑問不及時跟老師或同學溝通。老師非常希望有疑問的學生到辦公室提問,也很樂于幫助他們解答,因為老師的職責便是為學生答疑解惑。但是,真正令人擔心的,往往是那些從來不愿意主動找老師的學生。千萬不要做這樣的學生。
9. 一直在分心,卻誤以為自己很投入。每來一條消息,每聊一句天,都會分散你的注意力,讓你無法投入足夠的腦力到學習中。每一次中斷都會讓你的注意力神經偏離原本的關注點。
10. 睡眠不足。我們在睡覺時,腦組織細胞會將解題技巧等信息整合在一起,并且大腦會在睡覺之前練習、重復一遍這一天所記住的東西。長時間的疲勞會使大腦中的毒素累積,破壞快速思考所需要的神經連接。如果你在考前沒有良好的睡眠,那么之前做再多的準備都是徒勞。

養成十個好的學習習慣
1. 自己回想。每讀完一頁東西后,把書合上,從書本上移開目光,回顧一下剛才讀到的東西講的是什么。不必使勁兒回憶那些你沒有記住的細節,用一兩句話把重點總結出來就好。不一定需要很長的整塊時間,去上課的路上,從剛才讀書的房間換到一個新屋子的空隙,這些機會都可以利用起來。簡單來說,回想就是在自己的腦海里總結,擁有這種能力是高效學習的必要條件之一。
2. 自我測試。無論何事,無論何時,你都可以進行自我測試。準備一些隨身攜帶的小卡片,寫上一些問題,隨時
隨地考考自己。
3. 把問題組塊化(百度百科:在心理學中,為了方便記憶我們把一些要記憶的東西加以分類或加工使之成為一個小的整體,就稱之為組塊)。組塊解題就是通過練習一個解題方法,從而加強理解,以后再遇到這種問題一下子就可以反應出來。也就是說,每解完一道題,你都應該從頭到尾重做一遍,強化一下自己的記憶。要做到每一個步驟都爛熟于心。把每道題都當成一首歌,在腦海里循環播放,把信息組塊熟記,像哼唱流行歌曲一樣信手拈來。

5. 做練習時交替使用不同的解題技巧。不要一直反復使用同一種解題方法。否則一段時間之后,你會發現自己只是在機械地重復同一道題的相同步驟。你應該把所有的知識點和解題技巧融合起來, 每次嘗試做一些新的類型題。這樣一來,你會漸漸學會辨別,遇到什么樣的題型、什么步驟,具體應該使用哪個技巧(書里的內容排版往往都是傳統的分類方式,因此你需要自己嘗試。)每完成一項作業和考試后,不要忘了檢查,找到錯誤,弄明白做錯的原因,然后重新思考正確的解題方案。有一個辦法可以讓學習效果更好:準備一些問題卡片,卡片的正面寫下問題,背面寫下問題答案。記得一定要用手寫,不能用電腦打,因為手寫可以幫助強化記憶神經結構,比打字的印象更加深刻。你還可以給每張卡片都拍張照,放到手機的學習App里,隨時看一看。隨機考考自己不同類型的題目。還有另一種測試方法是隨意翻書,隨機找出一頁問題,看看自己是否能做出答案。
6. 休息一下。第一次碰到一種新題型,難免會有很多孩子不會做、找不到對應的數學定理或科學概念。所以堅持每天學一點,不要妄想一口氣把一整學期的東西都學會。苦于沒思路的時候,索性休息一下,這樣反而會讓大腦的另一部分更好地在后臺交接運作。

7. 學會解釋和類比。當你在掙扎于某個概念時,想一想,如果讓你給一個十歲的孩子講這個東西,怎么講他才能明白?類比是個好辦法,確實有助于理解,比如物理老師告訴學生電流就像水流一樣,這樣可以讓抽象的知識點變得更加貼近生活、簡單易懂。此外,不要只在腦子里對自己解釋,要大聲說出來或寫下來。嘴上說一遍,紙上再寫一遍,這會讓學到的東西烙印更深(即形成神經記憶結構)。
8. 專注。關掉手機和電腦上惱人的消息提示音和鬧鈴。打開計時器,設置一些25分鐘為周期的時間段。在這些時間段里,專注于學習,全神貫注投入,不要分心。計時結束以后,給自己一個小小的趣味獎勵。每天多一些這樣的25分鐘,你的學習一定會得到很大提高。再嘗試去找一個適合自己的學習時間和地點,從今天起徹底改掉動不動就要瞥一眼手機和電腦的壞習慣吧!
9. 先難后易。早上起來先做最難的題,因為這是一天當中頭腦最清醒的時候。
10. 心理對比。先想想你來自哪里,再想想如果你努力學習你可以去到什么夢想的地方,在心里對比一下現實與理想。把你的愿望打印成照片,或是文字,貼在你寫作業的書桌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不要忘了夢想。感覺到沒有動力的時候就抬頭看一看那個夢寐以求的地方,這會幫助你和你愛的人夢想成真。

???????*以上內容謹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如有不同見解請給我們留言。本譯版首發于“羅博深數學”微信公眾號,翻譯內容屬羅博深數學及其母公司Expii Inc.所有,轉載需注明譯者姓名及來自“羅博深數學”公眾號。歡迎關注微博@羅博深,微信公眾號“羅博深數學”:LuoboshenMath,與我們共同分享數學、教育的樂趣。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