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減稅的同時,經濟學諾獎得主建議中國可以在這些領域考慮加稅

3月24日上午,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9年年會在北京開幕。哥倫比亞大學教授、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約瑟夫·斯蒂格利茨建議中國通過加稅的形式助力經濟結構性改革。
斯蒂格利茨表示,盡管中國在改革開放40年來取得了巨大成績,但仍有很多工作要做。如收入不平等問題、環境問題等。經濟制度方面,中國政府面臨征稅基礎不足的問題,特別體現在地方政府依賴土地財政和相應的事權支出不夠,用于基礎設施、教育、公共服務、衛生、環保的支出資金是不足的。因此中國需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斯蒂格利茨表示,他了解到中國近期關于減稅降費的措施。但他認為,中國現在也應該想想怎么加稅。因為合適的稅收結構,包括環保稅、土地稅、資本利得稅,都是比較好的稅種,可以很好的幫助經濟結構改革,去解決上述結構性問題?!肮┙o側改革需要設計增加良好的稅收。”他說。
他解釋稱,如果稅收結構設計得當,可以與社會發展目標相得益彰。例如通過征收環保稅可以加快垃圾回收,杜絕污染、浪費等行為。在提升綠色經濟方面,環保稅是非常重要的供給側措施。
此外,中國需要有一個生產性行業如制造業的繁榮,而不是房地產行業。如果有更多的資源進入到土地中,這些資源就被鎖定,不能在其他部分產生效益。另一方面,一些短期、高頻的金融交易活動只是一個財富的轉手,并沒有產生社會效益,反而會扭曲資源,包括資本、人力等資源,這些資源本來是可以使用得更有效率、創造實體經濟財富。所以土地稅與資本利得稅也是可以考慮的。
斯蒂格利茨特別提到,美國于1980年代開始進行供給側改革,留下了很多失敗的教訓,因為美國的減稅不僅使經濟增速下降,而且導致不平等加劇。
但斯蒂格利茨也強調,他說的供給側結構措施不應該只是讓個人致富,而是應該讓整個國家致富。創造財富和尋租是有差別的。很多人通過剝削他人和尋租的方式來致富,這種方式不能作為一個國家創造財富的基礎。
他建議中國考慮增加研究、教育、醫療方面的投資,以及增加學前教育和農村的投入,為婦女和老年人提供更多參與勞動的機會。應該更多關注制造業和服務業發展,同時盡量減少房地產業的投資。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