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1346
馬上評|出沒出過國,都需要學好英語
一場關于“要不要學英語”的辯論登上了熱搜。網友花千芳發微博稱“英語是一種廢物技能”,適用面很窄,全民學英語是極大的浪費。王思聰怒懟其沒有出過國,稱“盡管出國可以用翻譯軟件,但這些軟件并不能翻譯出文化。”花千芳則回應,“語言是文化的基礎,語言西化思維就西化”。
此次爭論最后變成了對“出沒出過國”的人身攻擊,讓人遺憾,但唇槍舌劍間,再次將一個容易引發口水戰的話題拉到了公共討論空間:今天,我們還要不要學英語?
只要上過學的人,幾乎都有學英語的共同記憶。無數個不眠之夜的挑燈夜戰,拿著單詞書徘徊默記的抓耳撓腮,學生時代的學習更多是應試色彩。很多人學了十幾年,依然不具備基本交談的能力。步入社會后,不少人也發現少有機會用到英語——遇見外國人時的張口結舌畢竟也只是少數而瞬間的尷尬……似乎,我們曾花大力氣學英語,價值并不大?所以,“英語無用論”的說法也很常見。2017年,全國人大代表李光宇建議“高考取消英語科目,把中小學生的英語必修課改為選修課”,引發熱議。
但我個人還是認為,完全否定英語的作用有失偏頗。
純粹從效用來評判英語的作用,本身就落入了功利的陷阱。在學習中,很多的學科并不能簡單從功能性來考量,畢竟大部分學科在工作之后都不會成為安身立命的本錢。除了英語在工作上少有人用到,物理、數學、美術等學科在生活中的適用面更小,但這些學科也是鍛煉邏輯思維,培養審美能力的必要學科。每一門學科都有自己的“隱性紅利”,而英語的作用,就是提供了一扇窗口,可以一觀世界,體味時代。
于個人,英語是促進職業發展的必備技能。英語在幾十個國家是官方語言,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講英語,英語是商業上最普遍使用的語言;同時,無論是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權威著作大部分由英文著成或者是有清晰的英語譯本。所以,大部分職業想要做到“高精尖”都離不開英語,個人職業發展也難繞過這門語言。
我不認同花千芳“英語只是‘部分所謂精英’需要的技能”的言論。中國大學生人口比例不斷提高,社會對人才供給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從未來趨勢看,英語不再是大部分人都不需要用到的語言,而將成為越來越多人需要接觸和使用的實用工具。
中國需要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了解中國。“聯接中外、溝通世界”是國家自我表達的前進方向,想要擁有國際話語權的中國,更加需要把英語學好。就如一位網友所評論的:“今天學好英語,才能讓明天更多的人了解漢語。”
英語提供了一扇窗戶,個人和國家都可以放眼看世界。有沒有出過國,只是個人的財力問題,但是學習英語卻是對每個人都有裨益的事。讀懂時代,從讀懂語言開始;了解世界,也可以從學習英語開始。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