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社論】誰家的曹園?生態保護紅線不容挑戰

近日,有媒體報道了“牡丹江森林深處驚現違建:毀林百畝削山挖湖建私人莊園”一事,引發社會廣泛關注。3月20日,國家林草局駐黑龍江省森林資源監督專員辦已成立督查組赴現地開展督查,對破壞森林資源、非法占用使用林地等情況進行核實調查。
據此前媒體報道,這座名為“曹園”的私人建筑群,從2005年開始建設,總投資上億元,氣勢宏偉,規模驚人,有朱檐高挑的“城樓”,有巨大的兩個人工湖,儼然大觀園的氣派。當地國土部門曾三次作出拆除并罰款的行政處罰,最終都淪為“一紙空文”。
曹園是誰家的?堂堂國有林區,被違規侵占開發十余年,儼然成了私人后花園,這無疑是對國家生態保護紅線的嚴重踩踏。
此次事件的具體來龍去脈,還有待調查。但從秦嶺違建別墅及石家莊削山違建別墅的嚴肅處理,再到“曹園”事件獲得國家林草局的專門督辦,都在強化一個常識:生態紅線不能突破,國有林地更不是無主之地。
在國字號林地上動刀、動土,或者肆意突破生態保護紅線,包括對自然保護區的違規開發,以及前些年高爾夫球場的遍地開花,這些一方面可看作是過去多年來,生態保護讓位于經濟發展、土地財政的一個縮影。如在2018年森林督查中,國家林草局在全國就檢查發現工程建設、采石采礦、違規土地整理項目等違法線索16萬余起,數量不容小覷。
另一方面,也與生態保護管理機制未能捋順不無關系。特別是國有林地保護,它牽涉到國家主管部門的垂直管理與地方屬地管理,央企代管與部門監管,以及不同部門之間的審批權、執法權等等關系的處理。
事實上,在新一輪機構改革中新組建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就是對此的回應。在前不久的兩會上,該部門相關負責人明確表示,多頭管理,說起來是大家管、多部門管,實際上是沒有主體,誰也不管或者管理不到位。本次機構改革組建林業和草原局,加掛國家公園管理局的牌子,就是要在體制機制上解決“九龍治水”的問題。
同時也要看到,林地破壞現象,不僅僅是生態保護的問題。其一,其帶來的惡劣影響,勢必溢出生態范疇;其二,多數違規建設開發,不把生態紅線和土地規劃放在眼里,往往都伴隨著權力亂作為、不當利益問題。徹查此類事件也是凈化地方行政、權力生態的契機。
就在前幾天,國家林草局發布消息稱,將在全國范圍內首次開展森林草原聯合執法專項行動,嚴厲打擊2013年以來非法開墾林地草原、非法濫砍盜伐林木等違法破壞森林草原資源行為。此次“曹園”可以說是撞上了“槍口”。從秦嶺到石家莊,再到面紗半啟的“曹園”,對于違規侵占林地現象的查處和治理,或許才剛揭開大幕。
當然,這仍是存量清理。要實現“不能因為經濟發展遇到一點困難,就開始動鋪攤子上項目、以犧牲環境換取經濟增長的念頭,甚至想方設法突破生態保護紅線”,還是要靠務實的監管和對紅線的切實捍衛。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