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人民日報刊文:聆聽民主政治的鏗鏘足音
陽和啟蟄,品物皆春,正值共襄國是、共謀偉業的“兩會時刻”。
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開幕。參加會議的662名代表,通過了具有臨時憲法性質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選出了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為新中國的成立完成奠基禮。占世界人口1/4的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改革開放初期的1979年,五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一口氣通過了刑法、刑事訴訟法、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等7部法律,其中一部尤其引人注目,那就是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它的出臺,為建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確定了法律依據,增強了國家對外開放政策的可信度,成為改革開放的重要法治里程碑。大發展大變革的指針,導引中國踏上富起來的康莊大道。
新時代新使命新征程。在全國兩會這個舉世矚目的政治舞臺上,代表委員的每一次建言獻策都關系國計民生,每一次參政議政都影響未來發展。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加強網絡環境下知識產權保護、增進民營小微企業“獲得感”、治水下好“一盤棋”……今年代表委員們提交的議案提案沾露珠、冒熱氣,凝聚著干部群眾團結一心、奔跑逐夢的精氣神兒,為強國征程鋪就一段新坦途。
有外媒曾指出,全國兩會是“向外界展現中國特色政治制度的一個機會”。私有財產保護入憲、制定食品安全法、設立“全民健身日”“文化遺產日”……正是得益于代表委員們的真知灼見、睿智良言,無數“煩心事”“攔路虎”“硬骨頭”轉化為中國發展進步的墊腳石,提振了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邁向美好生活的腳步能聽得見,國家治理的程式能看得清,民主政治能解決得了真問題,這些制度效能,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偉大政治創造標注下生動注腳。
一份份議案提案,書寫著人民的所思所盼、所喜所憂,投射下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矯健英姿,也見證了新型政治制度、新型政黨制度的成熟完善。制度優勢有多深厚,制度效能有多磅礴,與代表委員高水平履職密不可分。建言資政,只有高質量的議案提案才會擲地有聲。代表委員察真情、詢真意、講真話、用真心,把社情民意體現到國家治理中,把履職盡責書寫在祖國大地上,才能讓中國特色的新型政治制度和新型政黨制度顯示出更為強大的生命力和優越性。
“我們這代人,感情純凈如水,對黨和國家充滿無限忠誠,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說這話的人,是《我的祖國》演唱者、人民藝術家郭蘭英先生。她回憶起1954年當選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的情景,“在和選民見面時竟然被熱情的群眾抬了起來”。人民民主正是從中國土壤中生長出來,所以能贏得人民群眾的真心擁護。念茲在茲,更多華章正在書寫。雄關漫道,更大輝煌寄予未來。
(原題為《聆聽民主政治的鏗鏘足音》)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