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郴障科技有限公司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我國成功構建國際首個基于DRO的地月空間三星星座

澎湃新聞記者 程婷
2025-04-16 08:29
來源:澎湃新聞
? 中國政庫 >
字號

4月15日,澎湃新聞從在北京舉辦的“地月空間DRO探索研究學術研討會”上獲悉,由中國科學院A類戰略性先導專項“地月空間DRO探索研究”部署研制的DRO-A/B兩顆衛星,在抵達并駐留地月空間“遠距離逆行軌道(Distant Retrograde Orbit,簡稱DRO)”后,已與先前發射的DRO-L近地軌道衛星建立起星間測量通信鏈路,這標志著我國已成功構建國際首個基于DRO的地月空間三星星座,并取得多項原創性重要成果,為我國開發利用地月空間,引領空間科學前沿探索奠定了堅實基礎。

不僅如此,DRO-A/B兩顆衛星發射一周年以來,還實現了國際首次DRO低能入軌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以及國際首次實現LEO衛星(低軌道地球衛星)跟蹤測量天基測定軌新質能力在軌驗證。

上述研討會由專項工程總體單位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以下簡稱“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中心”)主辦。

研討會現場,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中心研究員王文彬介紹地月空間DRO探索研究相關情況。本文圖片均為 澎湃新聞記者 程婷 攝

探索新疆域:地月空間遠距離逆行軌道

地月空間是從近地軌道、近月軌道向外拓展的新空域,距離地球最遠可達200萬千米;相對近地軌道空間,其三維空間范圍擴大上千倍。開拓與利用地月空間新領域對于取得新質能力,支持月球資源開發利用、人類深空駐留與跨行星活動,以及可持續發展太陽系探索等,均具有重大意義。

遠距離逆行軌道(DRO)是地月空間中一類十分獨特的有界周期軌道族,順行繞地、逆行繞月。其中位于相對地月的勢能高位軌道族,是連接地球、月球和深空的交通樞紐,具有低能進入、穩定停泊、低能全域可達等獨特屬性,是地月空間的天然良港。

就如通過航海發現新大陸、利用空氣動力實現洲際飛行、利用火箭進入太空一樣,地月空間DRO有望成為空間科學探索的新空域、部署空間應用基礎設施的新高地、支持載人深空探索的新起點,因此已經受到各航天大國的高度關注。對此,中國科學家同樣在密切關注、積極探索并迎難而上。

2017年,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中心科研團隊通過多年應用基礎理論研究,率先闡明了地月空間DRO的獨特屬性和戰略價值,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理論突破,刻畫了DRO的動力學相空間結構,定量揭示了其低能入軌特性,并啟動了預先研究和關鍵技術攻關。

2022年2月,中國科學院啟動實施A類戰略性先導專項“地月空間DRO探索研究”,提出自主創新、新穎獨特、簡潔可行的地月空間大尺度三星星座規劃。任務目標是研制并發射三顆試驗衛星DRO-A、DRO-B、DRO-L。

2024年2月3日,經奮力攻關,該先導專項首顆試驗衛星DRO-L,成功進入太陽同步軌道,并正常開展相關實驗。

2024年3月13日,DRO-A/B雙星組合體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運載火箭一二級飛行正常,但由于上面級飛行異常,衛星未能準確進入預定軌道。

跨越“死亡線”,完成太空“衛星極限生死救援”

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中國科學家團隊立即開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太空“衛星極限生死救援”。

科學家團隊根據地面測控站捕獲到時斷時續的衛星遙測數據分析判斷,DRO-A/B衛星組合體正在以200°/S的速度快速翻滾。工程團隊迅速制定應急處置措施:緊急上注姿態控制命令、有效實現速率阻尼、建立太陽翼對日姿態、成功實現星上蓄電池充放電平衡。

7個小時后,經衛星遙測數據分析判斷:DRO-A衛星太陽翼可轉動但無法鎖定,DRO-B衛星太陽翼既無法轉動,也無法鎖定;只能通過定期調整衛星組合體姿態,維持衛星能源安全。

衛星能源安全問題解決后,科研團隊又開始直面衛星入軌高度嚴重不足的難題。經遙測分析,DRO-A/B實際進入的初始軌道遠地點高度僅為13.4萬千米,遠低于預先設計的30萬千米。

3月15日,工程總師、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研究員林寶軍果斷做出決策:雙星不分離,并迅速制定軌道重構策略,通過雙星交替利用燃料抬升軌道高度,全力保障衛星組合體飛抵DRO。

3月18日和23日,工程團隊成功實施兩次近地點軌道機動補救控制,DRO-A/B衛星高度被相繼抬高到24萬千米、38萬千米,越過“死亡線”。

4月2日,DRO-A/B衛星成功實施關鍵奔月機動,進入預設低能地月轉移軌道。

7月15日,DRO-A/B衛星成功實施DRO入軌機動,準確進入預定任務軌道。在發射出現異常情況下,DRO-A/B衛星歷經123天飛行,航程超過800萬千米,終于進入預定軌道,為后續的衛星載荷在軌測試,提供了基本保障和有效支撐。

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正高級工程師張軍表示,DRO小衛星最終成功進入預定軌道,展示了中國在深空故障恢復和自主導航技術上的突破,凸顯了小型衛星在復雜任務中的靈活性和適應性。

研討會現場,張軍介紹DRO衛星平臺創新點等。

成功構建地月空間三星星座,開啟新紀元

此后的2024年8月28日,工程團隊開展了大膽細致的遠程操控,使DRO-A/B衛星組合體成功分離,且處于同軌編隊伴飛狀態。分離30分鐘內,雙星互相拍照,科研人員對衛星太陽翼受損情況有了清晰了解。

更為重要的是,技術指標顯示,分離后,雙星能源平衡,平臺及載荷工作正常。

8月30日,工程團隊一鼓作氣,三顆衛星兩兩之間成功構建K頻段微波星間測量通信鏈路,驗證了三星互聯互通的組網模式。至此,全球首個基于DRO的地月空間三星星座成功實現在軌部署,并持續在DRO軌道探索、新質能力、地月尺度星間鏈路及載荷技術等方面,開展在軌演示驗證和預定科學研究。

據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中心副主任、研究員王強介紹,該先導專項已經推動地月空間DRO探索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實質性突破:

國際上首次實現航天器DRO低能耗入軌。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中心科研團隊在多年地月空間航天動力學與空間探索研究基礎上,創新性提出以飛行時間換取更大載荷重量和應急處置裕度的設計理念,并在該先導專項中得到驗證,最終消耗傳統手段五分之一的極少燃料,即完成了地月轉移及DRO低能耗入軌,這是我國航天器首次實現低能耗地月轉移。這一突破顯著降低了地月空間進入成本,為大規模地月空間開發利用開辟了新路徑,標志著我國地月空間探索新時代的來臨。

國際上首次驗證117萬公里 K頻段星間微波測量通信鏈路,突破了地月空間大尺度星座構建核心關鍵技術瓶頸。

國際首次驗證地月空間衛星跟蹤衛星定軌導航新質能力。隨著三星互聯組網成功,我國成功驗證了衛星跟蹤衛星的天基測定軌新體制,在軌衛星3小時星間測量數據,即實現了傳統方式2天跟蹤測量數據的定軌精度。這一突破顯著降低了地月空間航天器運行成本,為航天器高效運行開辟了新路徑。

據與會科研人員披露,DRO-B衛星已于2025年3月底開始實施地月巡航機動任務,正在向共振軌道可控轉移。

王強表示,在地月空間DRO探索研究專項中,科研團隊在工程強約束和發射異常的情況下,獲得了低能地月軌道設計、軌道重構、衛星能源風險管控等方面的實踐經驗,為我國發射部署更多的地月空間航天器,積累了寶貴的理論方法和工程經驗。

未來,我國科研團隊將進一步研究地月空間復雜多樣的三體軌道問題,認識和掌握地月空間環境演化規律;利用DRO長期穩定性,部署70億年誤差1秒的原子光鐘,支持量子力學、原子物理等領域基本科學問題研究,開展廣義相對論更高精度的驗證等。

澎湃新聞從研討會上了解到,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中心作為本先導專項工程總體單位,負責DRO低能入軌飛行任務總體設計、載荷系統及地面應用系統研制建設,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負責衛星研制,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負責衛星測控。

    責任編輯:程真
    圖片編輯:金潔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百家乐官网是骗人吗| 百家乐官网赌具哪里最好| 百家乐家居| 在线百家乐官网博彩| 优博网| 威尼斯人娱乐城博彩投注平台| 做生意看风水| 百家乐官网赌场策略| 福海县| 大发888真人关键词| 百家乐游戏客户端| 阴宅24山水口吉凶断| 百家乐官网平台出租家乐平台出租 | 百家乐娱乐城新闻| 迪威百家乐官网娱乐网| 赌百家乐官网的方法| 澳门档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金博士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大发888论坛爱好| 威尼斯人娱乐789399| 百家乐网上娱乐场开户注册 | 百家乐官网游戏唯一官网站| 百家乐官网最新投注方法| 百家乐官网庄闲的概率| 网上百家乐官网公式| 金宝博备用网址| 威尼斯人娱乐官方网| 娱乐网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乐是真的吗| 百家乐官网特殊计| 百家乐官网那里信誉好| 电子百家乐官网规则| 百家乐官网平游戏| 百家乐靠什么赢| 百家乐官网特殊计| 鑫鑫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官网电投软件| 百家乐官网透明牌靴| 百家乐官网单机游戏下| 真人百家乐官网出售| 百家乐官网赌博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