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社論】中國外貿展現韌性與潛力

近期,美國以各種借口宣布對包括中國在內的所有貿易伙伴濫施關稅,嚴重損害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嚴重沖擊全球經濟秩序穩定。在此背景下,各界備加關注中國一季度外貿數據。
海關總署14日披露,今年一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10.3萬億元,增長1.3%。其中,出口6.13萬億元,增長6.9%;廣東、江蘇、浙江、上海、北京、山東、福建這7大省市合計進出口7.78萬億元,保持持續增長趨勢,占我國進出口總值的四分之三,實打實起到了挑大梁的作用。
在貿易保護主義盛行、地緣政治風險加劇的背景下,這組數據反映出了中國外貿在復雜國際環境中的韌性與潛力,同樣也彰顯了中國制造難以替代的吸引力。正如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所說,當前我國出口確實面臨復雜嚴峻的外部形勢,“但是天塌不下來”。
近年來,中國積極構建多元化的國際市場,深化與各國在產業鏈和供應鏈上的合作,這一策略不僅促進了合作伙伴的發展,也顯著增強了中國經濟的韌性和靈活性。通過“一帶一路”倡議等平臺,中國加強了與沿線國家的經濟聯系,拓展了貿易和投資的新空間,實現了資源、技術和市場的互補共贏。
同時,作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中國的內需本身作為重要的大后方,為經濟穩定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續提高和消費結構的不斷升級,國內市場需求呈現出多樣化和高端化的趨勢,尤其是在科技、綠色能源、健康醫療等新興產業領域,國內市場潛力巨大,也吸引了更多外資的進入。
此外,政府出臺的一系列擴大內需政策,如減稅降費、促進就業、改善民生等措施,進一步激發了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使得中國經濟在面對外部不確定性時能夠保持穩健的增長態勢。
從結構性變化的角度來觀察,廣東、浙江、上海等七個主要省市的進出口總額占到了全國進出口總值的四分之三,這些挑大梁的經濟大省,本身就是對外開放、進出口貿易最為活躍的省份,他們的持續增長,本身就是最大的信心來源。
不僅如此,面對復雜的外部環境,中國外貿企業正在通過提升產品附加值、優化市場布局、加強技術創新等方式,積極開拓新的發展空間。
特別是在高新技術產品和服務貿易領域,中國的競爭優勢正在逐步顯現。另一組值得關注的數據是,一季度,外貿大省出口高技術產品7835.2億元,增長4.5%,占我國同類產品的71.3%。其中,電子信息產品、高端裝備、生物醫藥分別出口3857.1億元、2365.8億元、301.1億元,分別增長1.6%、8.9%、9.9%。
這些數據不僅反映了中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正在提升,也展示了中國在高科技領域的制造能力和創新水平。這種結構性調整不僅有助于應對外部沖擊,也將為未來的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以及與其他國家和地區在產業鏈供應鏈上的深度合作,中國正在構建更加多元化的國際市場網絡。對于企業而言,面對外部不確定性,也正在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注重提升自身的技術創新能力,通過優化市場布局和加強品牌建設,拓展多元化國際市場。
從這個角度來說,通過不斷優化外貿結構,中國不僅能夠有效應對當前的外部挑戰,還將為未來的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我們將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以自身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