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 +13
這些由脾虛引發的問題,對應食療方推薦給您
原創 關愛您和家人健康
食療=中醫學、烹飪學、營養學理論指導下+食物為主體+配伍一定比例的具有特定功效的中藥+運用中國獨到的烹飪技術制作。

01
泄瀉
■脾陽虛型
完谷不化,臍腹冷痛不適、喜暖,瀉后則安,形寒肢冷,甚則久瀉不止、中氣下陷、脫肛等。
治宜溫陽健脾、祛濕止瀉。
蓮子燉雞
【材料】蓮子15克,白果、胡椒各5克,烏骨雞1只,鹽適量。
【做法】將烏骨雞宰殺干凈、切塊,加清水適量,煮沸后下蓮子、白果、胡椒,煮至雞肉熟爛,以鹽調味服食。
【功效】補腎健脾。
【注意事項】面紅目赤、口干舌燥等陰虛火旺者不宜食用;對任一成分過敏者不宜食用。
八珍糕
【材料】薏苡仁、芡實、白扁豆、蓮子、山藥各90克,黨參、茯苓各60克,白術30克,白糖240克,白米粉適量。
【做法】將上述藥材共研細末,同白糖、白米粉混勻,加水和勻,蒸熟為糕,平素可隨意食之。
【功效】益氣、健脾、滲濕,凡慢性腸炎屬脾虛泄瀉者服之最宜。
【注意事項】儲存時謹防發霉、變質;糖尿病患者慎用。
■脾氣虛型
大便時溏時瀉、遷延反復,食少且食后腹脹不適,稍進油膩食物,則大便次數增加,面色萎黃、神疲倦怠,舌質淡、苔白,脈沉細。
治宜益氣、健脾、止瀉。
黨參炒米茶
【材料】黨參20克,炒米30克。
【做法】將黨參、炒米加水4~5碗,煎至1碗半。代茶飲,隔天1次,中病即止。
【功效】補中益氣、健脾和胃,適用于脾氣虛之久瀉者。
【注意事項】口干舌燥者慎用。
蓮子茯苓糕
【材料】炒蓮子肉、炒糯米(或大米)各200克,茯苓100克(去皮),白糖適量。
【做法】將上述食材共研為細末,加白糖拌均勻,再加水使之成泥狀,蒸熟,待冷卻后壓平、切塊即成。
【功效】適用于脾胃虛弱所致的飲食不化、大便溏稀等。
【注意事項】糖尿病患者酌情食用。
02
腹痛
■脾胃陽虛型
腹痛綿綿、時作時止、喜溫喜按,形寒肢冷,神疲乏力、氣短懶言,胃納不佳,面色無華,大便溏稀,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
治宜溫陽健脾、和胃止痛。
花椒雞蛋餅
【材料】雞蛋2個,花椒15克,花生油少許。
【做法】先將花椒搗爛研成粉末,后將花生油倒入鍋底燒熱,打入雞蛋,同時將花椒末調入雞蛋中,炒熟趁熱食用。
【功效】溫中止痛、散寒除濕、和胃止痛。
【注意事項】對雞蛋過敏者慎用。
淮藥酥
【材料】淮山藥250克,黑芝麻10克,生姜10克,白糖100克,植物油適量。
【做法】將淮山藥去皮并切成菱角塊狀,黑芝麻炒香,生姜搗汁;將鍋燒熱,放入植物油,燒至油六成熱時將淮山藥塊放入鍋中,炸至外硬內軟,浮在油面時即可撈出;燒熱鍋,用油滑鍋,放白糖、姜汁,加少許水,煮至糖汁成米黃色,用筷子挑起糖汁成絲狀時,將炸好的淮山藥塊倒入,不停地翻動,使淮山藥塊外面包一層糖漿,然后撒上黑芝麻即成。
【功效】適用于腹脹腹痛、食少納呆等者。
【注意事項】陰虛燥熱及糖尿病患者慎用。
03
水腫
■脾陽虛水泛型
肢體浮腫,腰以下為甚,按之凹陷不起,脘腹痞滿脹悶、納呆、便溏,面色萎黃,畏冷肢涼,小便短少、大便或溏,舌淡胖、苔白膩或白滑,脈沉緩或沉弱。
治宜溫脾化濕、利水消腫。
蠶豆糕
【材料】蠶豆250克,紅糖150克,生姜20克。
【做法】將生姜搗汁備用;將蠶豆以水泡發后剝去皮,加水煮爛,趁熱加入紅糖、姜汁,拌勻、壓攪成泥,待冷制成餅狀,隨量當點心吃。
【功效】溫潤脾陽、利水消腫。
【注意事項】糖尿病患者慎用。
鵪鶉玉米扁豆粥
【材料】鵪鶉2只,大米200克,玉米60克,白扁豆25克,大棗6個,帶皮生姜15克。
【做法】將鵪鶉去毛及內臟,大米、玉米、白扁豆、生姜、大棗洗凈,按常法煮粥,溫食,也可代餐食用。
【功效】補益五臟、利水消腫。
【注意事項】糖尿病患者慎用。
■脾氣虛水泛型
下肢腫脹,按之凹陷不易恢復,面色萎黃、神疲乏力、聲低氣短,小便短少,舌淡、苔白滑,脈弱。
治宜健脾益氣、利水消腫。
黃芪燉鱸魚
【材料】黃芪30克,鱸魚1條,蔥、姜、醋、鹽、黃酒各適量。
【做法】將鱸魚宰殺干凈,黃芪用紗布包好;將鱸魚和黃芪包一起放入砂鍋中,再加入適量的清水及蔥、姜、醋、鹽、黃酒;先用大火燒沸,再用文火煮至魚肉熟后撈出藥包即成。
【功效】健脾益氣、利水消腫。
【注意事項】痛風及慢性腎臟病患者不可久服。
黃芪苓術大棗粥
【材料】黃芪30克,山藥30克,茯苓皮30克,大棗2個,白術15克,大米100克。
【做法】先將黃芪、白術、山藥、茯苓皮、大棗(去核)水煎取汁,再加大米煮為稀粥。
【功效】健脾補氣、利濕消腫。
【注意事項】糖尿病患者慎用。
04
閉經
■脾氣虛型
月經由量少色淡而漸至閉經,面色蒼白或萎黃,心悸怔忡、氣短懶言、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脈細弱無力。
治宜補益脾氣、養血調經。
當歸紅棗粥
【材料】當歸15克,粳米50克,大棗10枚,紅糖適量。
【做法】將當歸用200毫升溫水浸泡片刻,然后煎濃汁至100毫升,去渣取汁,加入粳米、大棗、紅糖,再加水300毫升煮至米開湯稠即成。
【功效】補血調經,主治氣血虛弱之閉經。
【注意事項】陰虛火旺之閉經者慎用。
老母雞煲木耳紅棗
【材料】老母雞1只,木耳30克,大棗15枚,麻油、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將老母雞宰殺干凈,與泡發的木耳、大棗同入砂鍋中煮,煮熟后加入鹽、味精、麻油調味即成。
【功效】補益脾氣、養血調經。
【注意事項】陰虛火旺之閉經者慎用。
■脾陽虛型
月經初潮較遲或月經量少逐漸至閉經,疲倦乏力,腰酸腿軟,畏寒肢冷,頭暈耳鳴,舌淡紅、苔少,脈沉弱或細澀。
治宜溫補脾陽、養血調經。
龍眼粥
【材料】干龍眼肉(桂圓肉)10克,薏苡仁30克,紅糖1匙。
【做法】將干桂圓肉與薏苡仁同煮粥,加紅糖1匙即可食用,每日1劑。
【功效】溫補脾腎、養血調經。
【注意事項】陰虛火旺者不宜食;糖尿病患者慎用。
當歸羊肉羹
【材料】當歸25克,枸杞子15克,何首烏10克,羊肉500克,料酒、鹽、味精、蔥、姜各適量。
【做法】將當歸、枸杞子、何首烏用紗布包好扎緊口,與洗凈的羊肉、蔥、姜、鹽、料酒一起放入砂鍋內,加適量水,先用大火煮沸,再改小火燉至羊肉爛熟,棄藥加入味精即成。
【功效】溫補脾腎、養血調經。
【注意事項】口干舌燥、心煩易怒等陰虛燥熱之閉經者慎用;痛風患者不宜久服。
■脾陰虛型
經血由少而漸至停閉,五心煩熱、兩顴潮紅,睡眠盜汗,或骨蒸勞熱,或咳嗽唾血,舌紅、苔少,脈細數。
治宜滋陰、清熱、調經。
當歸益母茶
【材料】當歸8克,益母草10克。
【做法】將上述兩種藥材用沸水沖泡或以水煎取淡藥液代茶飲,每日2劑或以上。
【功效】適用于月經量少、有血塊、口干煩熱等者。
【注意事項】陽虛患者慎用。
冬蟲草燉鴨
【材料】公鴨1只,冬蟲夏草10克,鹽、蔥、姜各適量。
【做法】公鴨去毛及內臟、洗凈,放入砂鍋內,加冬蟲夏草、鹽、蔥、姜、水,以小火煨燉,熟爛即成。
【功效】滋陰、清熱、調經。
【注意事項】陽虛患者慎用。
05
便秘
■脾氣虛型
大便并不干硬,雖有便意,但排便困難,用力努掙則汗出氣短,便后乏力,面白神疲,肢倦懶言,舌淡、苔白,脈弱。
治宜補脾益氣、潤腸通便。
紅薯大棗羹
【材料】紅薯200克,大棗30克,蜂蜜適量。
【做法】將紅薯削皮切碎后和大棗一起入鍋,在鍋內加入500毫升清水,用大火將紅薯、大棗熬至黏稠狀時加入蜂蜜攪勻,然后用文火再煮10分鐘即成,每日1劑。
【功效】補中益氣。
【注意事項】陰虛燥熱之便秘者慎用。
土豆蜜膏
【材料】鮮土豆1000克,蜂蜜適量。
【做法】將鮮土豆洗凈、去皮,用擦刮刀擦成細絲、搗爛,以潔凈紗布絞汁;取土豆汁放在鍋中,先以大火、后以小火煎熬濃縮至稠黏時同比例加入蜂蜜,再煎至稠黏如蜜時停火,冷卻后裝瓶備用。每次一湯匙,直接食用,每日2次,空腹食用。
【功效】適用于面色蒼白、神疲乏力、少氣懶言之便秘。
【注意事項】陰虛燥熱之便秘者慎用。
■脾陰虛型
大便干結如羊屎狀,形體消瘦,頭暈耳鳴,兩顴紅赤,心煩少眠,潮熱盜汗,腰膝酸軟,舌紅、少苔,脈細數。
治宜滋陰清熱、潤燥通便。
桑葚蜜膏
【材料】鮮桑葚1000克(或干品500克),蜂蜜300克。
【做法】鮮桑葚(或干品)洗凈,加適量水煎煮,每30分鐘取煎液1次,加水再煮,共取煎液2次,合并煎液,再以小火煎熬濃縮,至較稠黏時加蜂蜜,至沸停火,冷卻后裝瓶備用。每次1湯匙,以沸水沖化飲用,每日2次。
【功效】適用于兩顴紅赤、頭暈耳鳴、心煩少眠、潮熱盜汗、腰膝酸軟之便秘。
【注意事項】脾氣虛、脾陽虛患者不宜食用;糖尿病患者不宜多食。
三仁糕
【材料】杏仁30克,芝麻仁60克,郁李仁30克,蜂蜜200克,面粉500克。
【做法】將杏仁、郁李仁去皮尖,將芝麻仁用小火焙干,共研為細末,然后混入面粉、蜂蜜,加適量水反復攪拌,成形后放入烤箱內加熱烤熟即成,三餐皆可食。
【功效】潤腸通便、潤肺止咳。
【注意事項】腹脹、便溏等脾陽虛患者不宜食用;糖尿病患者不宜多食。
■脾陽虛型
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難,小便清長,面色?白,四肢不溫,腹中冷痛,或腰膝酸冷,舌淡、苔白,脈沉遲。
治宜溫補脾陽、潤腸通便。
鎖蓉羊肉粥
【材料】肉蓯蓉15克,鎖陽5克,羊肉60克,大米100克,鹽、蔥花各適量。
【做法】先將肉蓯蓉、鎖陽加適量清水煎煮30~45分鐘,去渣取汁,再加入米及羊肉煮粥,最后加入鹽、蔥花調味。
【功效】適用于脾腎陽虛之便秘,癥見畏寒肢冷、腰膝酸軟、大便干結等。
【注意事項】陰虛燥熱之便秘者慎用。
蓯蓉韭菜炒蝦仁
【材料】蝦仁250克,肉蓯蓉30克,鮮韭菜100克,花生油30克,鹽2克,味精、料酒各適量。
【做法】將肉蓯蓉用料酒洗凈、切片,將韭菜洗凈、切成寸段;鍋內加入花生油燒熱,放入肉蓯蓉片、韭菜、蝦仁翻炒,出鍋前加入鹽、味精炒勻即成。
【功效】適用于脾陽虛之便秘。
【注意事項】陰虛燥熱之便秘者慎用。
06
帶下
■脾氣虛型
帶下色白或淡黃,質黏稠、無臭氣,如涕如唾,綿綿不斷,面色白或萎黃,精神疲倦,食欲缺乏或有便溏,舌質淡、苔薄白或膩,脈緩弱。
治宜健脾益氣、升陽除濕。
芡實粥
【材料】芡實米30克,核桃肉15克(打碎),大棗5個(去核),粳米30克,白糖適量。
【做法】先加適量水煮芡實米、粳米,半熟時加入核桃肉、大棗,煮爛成粥,出鍋前加入白糖,早餐食之。
【功效】適用于脾氣虛之帶下。
【注意事項】陰虛燥熱或濕熱者慎用。
薏米茯苓山藥粥
【材料】薏苡仁(薏米)60克,茯苓(研粉)20克,山藥30克,粳米100克,大棗8枚,紅糖適量。
【做法】將上述食材共加水煮成粥,出鍋前加適量紅糖調味。每日1次,連用7~10天。
【功效】適用于脾氣虛之帶下。
【注意事項】陰虛燥熱或濕熱者慎用。
■脾陽虛型
帶下量多、清稀如水、綿綿不斷,腰腿酸軟,精神萎靡,伴小腹發冷、發脹或隱隱作痛,面色?白、身體乏力、手足不溫,或大便溏稀,兩足浮腫,舌苔薄白滑潤、舌質淡紅,脈遲緩細。
治宜溫陽補脾。
核桃瘦肉湯
【材料】豬瘦肉500克,核桃肉60克,蓮子肉、芡實各30克,大棗5枚。
【做法】將豬瘦肉、核桃肉、蓮子肉、芡實、大棗分別洗凈后放入鍋中,加水大火煮沸后用小火煲3小時即成。
【功效】補益脾腎、收斂止帶。
【注意事項】陰虛燥熱之帶下者慎用。
羊肉羹
【材料】羊肉絲50~100克,胡蘿卜片適量,草果、陳皮、高良姜、蓽茇、胡椒各3克,蔥白10厘米,鹽、白面各適量。
【做法】先將草果、陳皮、高良姜、蓽茇、胡椒用紗布包扎,與羊肉絲、胡蘿卜同煮,熬成湯汁;在湯之內加入蔥、鹽,再加入面粉,做羹劑食之。
【功效】溫補脾腎、收斂止帶。
【注意事項】陰虛燥熱之帶下者慎用。
■脾陰虛型
帶下黃白或黃赤、質黏稠、有臭味、量多,小腹脹痛或有熱感,或陰道瘙癢,并伴有口苦、惡心欲吐、飲食不香,小便黃熱,舌苔黃膩、質紅,脈滑數。
治宜養陰清熱、利濕止帶。
金針菜百合炒肉
【材料】金針菜60克,百合30克,豬瘦肉100克,鹽、糖、醬油、生粉、味精各適量。
【做法】將豬瘦肉洗凈切片,加入鹽、糖、醬油、生粉、味精拌勻,腌制10分鐘備用;將金針菜、百合用沸水浸泡10分鐘后撈出洗凈;起油鍋,下金針菜、百合和適量鹽炒勻,再加入豬肉炒熟即成。
【功效】養陰清熱、利濕止帶。
【注意事項】陽虛導致的帶下清稀如水者慎用。
白果冬瓜子飲
【材料】白果10個,冬瓜子30克,蓮子肉15克,胡椒3克,白糖適量。
【做法】將上述食材用水熬煮后去渣,加入白糖調勻即成。每日服用2~3次,每次一小杯。
【功效】養陰清熱、利濕止帶。
【注意事項】陽虛導致的帶下清稀如水者慎用。
07
心悸、失眠
■脾氣虛型
不能入睡,到后半夜或近天亮才睡著,伴有心悸、健忘、倦怠、面色少華,舌質淡,脈虛弱。主要由思慮太過、勞逸失調、損傷心脾氣血、心神失養所致。
治宜益氣健脾、養心安神。
茯苓餅
【材料】茯苓細粉、米粉、白糖各200克。
【做法】將三味原料加適量水,調成糊,以微火在平底鍋里烙成極薄的煎餅。
【功效】健脾補中、寧心安神。
【注意事項】陰虛火旺所致心悸、失眠者慎用;糖尿病患者慎用。
參棗米飯
【材料】黨參10~20克,大棗10枚,糯米100克,白糖50克。
【做法】將黨參、適量大棗用水同煎半小時,去渣,留棗參湯;糯米蒸飯,適量大棗鋪于飯上,棗參湯加白糖煎為濃汁淋在飯上即可食用,每天1次。
【功效】補氣養胃。
【注意事項】陰虛火旺所致心悸、失眠者慎用;糖尿病患者慎用。
■脾陰虛型
一般入睡并不困難,但睡后易醒,醒后難以再入睡,并伴有心煩燥熱、心悸汗出、口干咽燥、頭暈耳鳴、舌質紅、脈細數等。
治宜養陰清熱、寧心安神。
白鴨冬瓜湯
【材料】白鴨1只,茯神、麥冬各30克,冬瓜500克,鹽適量。
【做法】將白鴨宰殺干凈,放入茯神、麥冬,加適量水,先煮一段時間;鴨肉快熟時放冬瓜,繼續煮至鴨肉熟透、冬瓜熟爛為止,最后放入少量鹽。吃鴨肉和冬瓜,喝湯汁,分2~3餐食完。
【功效】寧心清熱、滋陰安神。
【注意事項】脾陽虛所致心悸、失眠者慎用。
黃連雞蛋燉阿膠
【材料】黃連10克,生白芍20克,雞蛋2個,阿膠50克。
【做法】先將黃連、白芍加水煮取濃汁,去渣;再將阿膠加水約50毫升,隔火蒸化;把藥汁倒入后用慢火煎膏,即將煎成膏時放入蛋黃,拌勻即成。每晚睡前服1次。
【功效】適用于脾陰虛之失眠者。
【注意事項】脾陽虛所致心悸、失眠者慎用。
■脾陽虛型
神疲乏力、面色少華,平素怕冷,心悸怔忡、失眠多夢、頭暈健忘,食欲缺乏、腹脹、便溏,舌質淡、苔白,脈沉遲。
治宜溫陽健脾、養心安神。
黨參炒羊肉
【材料】黃羊精肉250克,黨參30克,菜籽油、生姜絲、五香粉、鹽各適量。
【做法】將黃羊精肉切成薄片;往鍋內放入菜籽油、生姜絲、鹽及水,煮沸后加入黨參,再過一會兒倒入黃羊肉薄片;出鍋前酌加一點兒五香粉,去藥吃羊肉,一天吃完。
【功效】補虛勞、扶陽氣、健脾胃。
【注意事項】陰虛火旺之心悸、失眠者慎用。
龍眼核桃參膏
【材料】龍眼肉200克,核桃仁100克,西洋參片10克,大棗肉200克,蜂蜜50克。
【做法】將上述食材熬煮至熟爛后制膏,每日早、中、晚各服1~2湯匙。
【功效】溫陽健脾、養心安神。
【注意事項】陰虛火旺之心悸、失眠者慎用。
08
血證(尿血、吐血、便血、崩漏)
■脾陰虛型
起病較緩,反復出血,伴有口干咽燥、顴紅、潮熱盜汗、頭暈耳鳴、腰膝酸軟等,舌質紅、苔少,脈細數。
治宜滋陰、清熱、止血。
荸薺飲
【材料】鮮荸薺500克,紅糖90克。
【做法】將上述材料加水,煮沸1小時;飲湯吃荸薺,每日1次。
【功效】清熱、養陰、止血。
【注意事項】氣虛之血證者慎用。
桑葚糯米粥
【材料】桑葚100克,糯米150克。
【做法】將桑葚煎煮取汁,與糯米同煮成粥。每日1~2次,空腹食用。
【功效】滋補肝腎、養血止血。
【注意事項】氣虛之血證者慎用。
■脾氣虛型
病程較長,久病不愈,反復出血,伴有神情倦怠、心悸、氣短懶言、頭暈目眩、食欲缺乏、面色蒼白或萎黃等,舌質淡,脈弱。
治宜益氣、固澀、止血。
山藥三七粥
【材料】生山藥10克(打碎),三七粉10克,龍眼肉(桂圓肉)20克,炮姜炭6克,糯米200克,紅糖適量。
【做法】將龍眼肉(桂圓肉)、炮姜炭先煮30分鐘;去炮姜炭渣,加山藥粉、三七粉、糯米慢火共熬成粥,出鍋前酌加少量紅糖,每日溫服2~3次。
【功效】適用于脾虛血瘀所致的嘔血、便血。
【注意事項】陰虛之血證者慎用。
木耳粥
【材料】黑木耳30克,粳米50克,大棗5枚,冰糖適量。
【做法】將黑木耳用溫水浸泡約1小時,加粳米、大棗、木耳、冰糖,共煮成粥,早、晚各服1次。
【功效】適用于脾虛氣弱所致的便血等。
【注意事項】氣虛之血證慎用。
09
肥胖
■脾氣虛型
肥胖臃腫、身體困重,神疲乏力,胸悶脘脹,四肢輕度浮腫,晨輕暮重,勞累后明顯,飲食如常或偏少,既往多有暴飲暴食史,小便不利,便溏或便秘,舌淡胖、邊有齒印、苔薄白或白膩,脈濡細。
治宜益氣、健脾、祛濕。
香菇冬瓜條
【材料】冬瓜500克,水發香菇100克,蔥花、蒜片各10克,鹽、味精、水淀粉、黃豆芽湯、香油各適量,花生油25克。
【做法】把冬瓜削去皮、挖凈瓤、切成長條,香菇洗凈、去蒂、切條;冬瓜條入開水鍋中煮斷生后撈出,瀝水;凈鍋上火,倒入花生油燒熱,放入蔥花、蒜片爆香,再加入冬瓜條、香菇條,調入鹽、味精,摻入黃豆芽湯,燒入味,勾入水淀粉,淋入香油攪勻,出鍋即成。
【功效】適用于脾氣虛所致的肥胖。
【注意事項】不可長期久服,以免引起營養不良。
燒兔肉
【材料】兔肉500克,青筍100克,油、姜、蔥、鹽各適量。
【做法】將兔肉洗凈、汆水、切塊,青筍去皮、洗凈、切塊;油燒熱,姜、蔥爆鍋,下兔肉至燒熟,加入青筍燒約10分鐘,出鍋前加鹽即成。
【功效】適用于脾氣虛所致的肥胖臃腫、神疲乏力、身體困重等。
【注意事項】痛風及慢性腎臟病患者不可久服。
■脾陽虛型
形體肥胖,顏面虛浮,神疲嗜臥,氣短乏力,腹脹便溏,自汗氣喘,動則更甚,畏寒肢冷,下肢浮腫,尿晝少夜頻,舌淡胖、苔薄白,脈沉細。
治宜溫陽健脾、化氣利水。
蝦米白菜
【材料】干蝦米10克,白菜200克,醬油10克,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將干蝦米用溫水發好;將白菜洗凈,切成約3厘米長的段;將油鍋燒熱,放入白菜炒至半熟,再將發好的蝦米、鹽、醬油、味精放入,稍加清水,蓋上鍋蓋燒透即可。
【功效】補脾腎、利腸胃。
【注意事項】海鮮過敏者慎用。
紅花黑豆飲
【材料】紅花5克,黑豆50克。
【做法】將黑豆去雜質、洗凈,加入適量清水,鍋上火,紅花用干凈紗布包好放入煮約30分鐘,然后去藥包飲湯。
【功效】適用于脾陽久虛夾瘀者。
【注意事項】出血性疾病患者慎用。
10
虛勞
■脾氣虛型
飲食減少,食后胃脘不舒,倦怠乏力,大便溏薄,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脈沉細。
治宜益氣、健脾、補虛。
淮杞牛肉湯
【材料】山藥600克,枸杞子10克,鹽6克,牛肉500克,鹽、胡椒粉、蔥花各適量。
【做法】將牛肉洗凈、切塊,汆燙后撈出,再用水沖凈一次;將山藥削皮、洗凈、切塊;將牛肉放入鍋中,加1600毫升水,用大火煮開后轉小火慢燉1小時,然后再加入山藥、枸杞子繼續煮10分鐘,出鍋前加鹽、胡椒粉、蔥花調味即成。
【功效】補益脾胃、益肺滋腎、補虛益氣。
【注意事項】陰虛燥熱患者慎用;痛風患者不可久服。
薏米瘦肉粥
【材料】薏苡仁(薏米)60克,豬瘦肉100克,大米100克,姜片、蔥花、胡椒粉、鹽各適量。
【做法】將豬瘦肉洗凈、切小塊,用料酒腌漬;大米、薏苡仁(薏米)淘凈,泡好;鍋中注入鮮湯,下入大米、薏苡仁(薏米)、生姜,大火煮沸,再放入腌好的豬瘦肉,轉中火熬煮;用小火將粥熬至黏稠時,調入鹽、胡椒粉調味,出鍋前撒入蔥花即成。
【功效】適用于脾氣虛所致的倦怠乏力、面色萎黃、納呆便溏等。
【注意事項】陰虛燥熱患者慎用。
■脾陰虛型
口干唇燥,不思飲食,大便燥結,甚則干嘔,呃逆,面色潮紅,舌紅、少苔,脈細數。
治宜養陰、健脾、補虛。
山藥老鴨湯
【材料】老鴨1只,龍眼肉(桂圓肉)10克,山藥15克,枸杞子15克,姜片適量,鹽適量。
【做法】將鴨子宰殺干凈、切塊,淮山藥去皮后洗凈、切段;將鴨子、山藥、龍眼肉(桂圓肉)、枸杞子、姜片一并放入砂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用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燉煮至鴨肉爛熟,出鍋前調入鹽即成。食肉飲湯,每周1~2次。
【功效】適用于脾陰虛所致的虛勞。
【注意事項】脾陽虛所致的虛勞者慎用。
麥冬黑棗烏雞湯
【材料】烏雞1只,枸杞子15克,麥冬15克,人參10克,黑棗15克,鹽適量。
【做法】將烏雞宰殺干凈、切塊,加入枸杞子、麥冬、人參、黑棗、適量水共煲,用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燉煮,雞熟爛后加入鹽調味,食肉喝湯。
【功效】養陰生津、潤肺清心。
【注意事項】脾陽虛所致的虛勞者慎用。
■脾陽虛型
面色萎黃,食少,形寒肢冷,神疲乏力,少氣懶言,大便溏薄,腸鳴腹痛,每因受寒或飲食不慎而加劇。
治宜溫陽、健脾、補虛。
補骨脂當歸羊肉湯
【材料】羊肉500克,當歸15克,補骨脂10克,米酒30克,鹽、姜各適量。
【做法】將羊肉汆燙去血水后撈起沖凈,姜切成段;將羊肉、姜、當歸、補骨脂、米酒一起放入鍋中,加水至蓋過材料,用大火煮開后轉小火燉約40分鐘,出鍋前加鹽即成。
【功效】溫脾助陽、大補虛損。
【注意事項】陰虛燥熱患者慎用。
羊肉胡蘿卜粥
【材料】羊肉50克,胡蘿卜半根,大米100克,大蔥、生姜、胡椒粉、陳皮、鹽各適量。
【做法】將羊肉、胡蘿卜切成小塊放入鍋中與大米同煮,煮沸后加大蔥、生姜、胡椒粉、陳皮、鹽煮成稀粥即成。
【功效】溫陽健脾、補腎養胃。
【注意事項】陰虛燥熱患者慎用。
上述這些食療方,可結合具體情況選擇,但應注意,吃一次未必有效,需要堅持服用一段時間,若不見效或出現不適,應及時與中醫師溝通交流,以免錯用。
內容來源:
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脾虛就這么補》
本書主編:
廣東省中醫院主任醫師 胡世云
聲明:本材料僅供疾病認知教育使用,無意提供任何醫療建議或推薦具體治療方案,與您個體疾病狀況有關的任何治療方案或其他醫療相關問題,請咨詢您的主治醫生。
注意:本文封面圖片和文內圖片均來自版權圖庫,轉載時請注意,避免侵權。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曲终人不散
- 3起整治形式主义典型问题被公开通报
- 六部门发文优化离境退税政策

- 六家企业亮相,“北证领航”业绩说明会
- 试点股票新证券代码即将启用,北交所迎来“920”时代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十艘神舟系列载人飞船
- 歇后语,“芝麻开花”的后半句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