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什么樣的家庭,可以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對孩子而言,家庭是其最好的港灣,父母是其最好的引路人。
一個孩子,能充分開發自身的天賦,將來變得有出息、更優秀,家庭環境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父母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教育方式和處世方式,都會對孩子的性格、心理和行為有重大作用,產生深遠影響。
究竟什么樣的家庭,可以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呢?一起來看看吧!

01
父母具有優秀品質的家庭
著名教育家斯賓塞說:
“我們終其一生,也許不會積累太多的財產,也沒有什么名望。
但每一個父母都通過生活積累了一些好的經驗和品行。把這些給孩子吧,他們會用新的生命去放大,發出光芒?!?
每個家庭給予孩子的各項條件,也不盡相同。
但有一樣東西,是每個父母都可以給的,那就是人品。
而這世間所有的關系,無論始于什么,最終都會落在人品上。
父母的人品不同,帶給孩子的,可能是迥然不同的人生。
一位網友,分享了關于父母的故事:
爸媽不是什么厲害人物,只是賣牛肉的小販,但我家的牛肉總比別人家貴一塊。
小時候,我對這個百思不得其解,后來,我終于找到了答案。
原來,菜市場里其他幾個商販都在牛肉里注水,一斤肉二兩水,雖然便宜了一塊,但能多掙不少。
我不解的問父親,為什么咱們不注水。
父親摸著我的頭說,做人要厚道,不能昧良心。
再說了,誰也不傻,你昧了良心,喪了人品,以后誰還敢找你買啊。
后來,我發現菜市場里的商販來來去去換了好幾撥,但自家生意永遠是最好的。
父母雖然都是普通人,不能給予我優越的條件,但他們的為人和品行,卻永遠刻在了我的心里。
托爾斯泰曾說過:“全部教育,或者說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到榜樣上,歸結到父母自己的端正和完善上?!?
如果你的孩子在外惹是生非,別人指責你孩子時,就會說:“這個孩子真沒家教!”
而孩子長大后出問題,一定也是父母種下的根源。
孩子的成功與否,與父母對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否正確息息相關。
真正能讓孩子成材的,是與他為人處世有關系的人品。
人品的樹立來自于榜樣的力量,父母作為孩子的榜樣是不能逃避的。
02
父母恩愛的家庭
沒有一種恩愛的規格,高過父母的恩愛,沒有一種幸福的溫度,超越家庭的和睦。
父親能為孩子做的最好的事,就是愛他的母親,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彼此恩愛。
很多家庭有了孩子后,孩子就成了家庭的中心,相對于孩子來說,另一半總是被相對冷落的一方。
實際上,家庭最好的狀態是,爸爸愛媽媽,媽媽愛爸爸,并且隨時隨地表現出來,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馨幸福。
霍思燕和杜江,是娛樂圈恩愛夫妻的典范。
杜江進門時,總是先抱抱妻子,然后才去抱兒子嗯哼。夫妻兩人毫無避諱的在嗯哼面前擁抱,展現他們的恩愛。
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嗯哼,會把媽媽當小公主寵著、會想著給寵物醫生帶糖、會主動關心別人,他不缺愛,所以也不吝嗇愛。
在家庭生活中,孩子最希望的,就是父母恩愛。
因為,父母吵架,孩子會左右為難;孩子承受不了來自父母的一次又一次爭吵;愛打架爭吵家庭的孩子,會變得敏感脆弱,毫無幸??裳?。
“家庭排列系統”創始人海靈格提出,幸福家庭關系是這樣的:
夫妻倆親密并肩站立,孩子站在父母的前面中間位置,形成穩定的等腰三角形關系。
所有家庭關系中,夫妻關系是第一位的。
當你以夫妻關系為第一位時,孩子就自然不會以自我為中心。
父母恩愛、不吵架,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愛你的孩子,從愛你的伴侶開始。

03
懂得尊重的家庭
尊重孩子的前提,是信任。
每個人的人生,都有無數種可能,而人生的選擇權,屬于自己。
父母該做的,就是相信孩子能夠處理好自己的事情。
父母在孩子的生活中,應該是一個提供意見、善提意見的角色,應該是孩子的引路人、啟發者,而不是決策者。
冰心說過:“要讓孩子像野花一樣自然生長,要尊重兒童的天性和選擇。”
健康成長中的孩子,除了有愛,更應該有尊重。這種尊重,不是溺愛般地讓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也不是家長式地說了不能做就是不能做。
讓孩子在選擇中成長、學會承擔后果,而不是規劃好他們的人生計劃,逼著他們去執行。
家長不僅要尊重孩子,更要在為人處世上尊重他人,孩子在這樣的環境長大,能夠學會自尊,更學會尊重他人。
04
學習型的家庭
莫言曾在微博中說:
“我崇拜反叛父母的孩子,因為我認為敢于最早舉起‘反叛大旗’的孩子,必定是治世英雄的雛鳥,父母僅僅會愛并不及格,因為母雞也會愛,何況最真摯的愛的另一面往往是最苛虐的酷政。
父母必須接受訓練,具有相當的質量才行?!?
沒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沒有不需要學習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是不斷學習提高的結果。
而學習,則是提升自己的有效途徑。
曾被評為首屆中國書香之家、首都最美家庭、全國最美家庭的李巖一家,是因學習而改變人生軌跡的典范。
畢業于山西礦業學院的李巖做過采煤工程師,后來辭職到北京,先后從事過IT、傳媒等職業,后來辭職創辦了“第二書房”。
這一切,跟這個家庭的一個特質分不開。
李巖全家都是“極度愛書之人”,無論去哪里,隨身都會帶一本書,女兒從小耳濡目染,也養成了隨身帶書、隨時閱讀的習慣,成為了北大才女,并出版了自己的著作。
而他的太太劉稱蓮,在陪伴女兒成長的過程中,也自學成才,成了知名的家庭教育專家。
“我的人生,我的家庭,都因為讀書而改變,閱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李巖如是說道。
董卿說:“要想你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你自己就去做什么樣的人?!?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言傳身教,要想孩子愛學習,父母首先要營造一個有學習氛圍的家庭。
在閑暇時間,父母能夠放下手機,關上電腦電視,拿起書本,拿起報紙,多閱讀,或者學習一門技能。
從李巖的家庭來看,正是因為家長的自我提升,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女兒閱讀習慣的養成。
在這樣充滿學習氛圍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學習就會成為孩子的習慣,而不是一種被強制性執行的一種負擔。

05
懂得情緒管理的家庭
調查顯示,90%的家長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會產生焦慮情緒:
怎么樣才可以和孩子更好地溝通?
太忙沒時間陪孩子怎么辦?
孩子考試成績下滑了怎么辦?
……
為何產生焦慮?很多家長無法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緒。
長期處于焦慮中的家長,往往敏感易怒,經常對孩子發脾氣。
而長期處于家長負面情緒下的孩子,一方面會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變得暴戾,亂發脾氣;另一方面會因缺少父母理解而導致親子關系疏遠。
更嚴重的是,父母無法控制情緒,很有可能會毀了孩子。
由于疏忽,一個新手媽媽讓五個月大的孩子不慎從床上摔落。
本就自責的她,不但得不到丈夫的安慰和體諒,反而被丈夫指責“不上班,在家連孩子都看不好”。一氣之下,選擇了帶著孩子一起跳樓。
我們學著控制自己的情緒,讓孩子成長在一個正面積極環境中,盡管有的時候控制會很困難,但我們也要盡力去嘗試。孩子在良好的情緒氛圍中,成為一個管理情緒的人,人際關系也不會差。當面對問題時,他們便會理智思考,而不是感情用事。
請相信,如果你給孩子帶來的是憂郁和悲觀,那么他們也會報之于憂郁和悲觀;如果你為孩子獻上歡樂與喜悅,他們也會報之以歡樂、喜悅。
06
好好說話的家庭
有人說:“教育好不好,看父母的說話方式,就知道?!?
的確,俗話說:“字如其人”。同樣,父母說話的方式,也可以體現父母的態度和性格。
父母嗓門太大,動不動就罵人,不僅影響夫妻關系,還會嚇到孩子;而好好說話的家長,則能和睦相處,讓孩子活在和諧穩定的家庭環境中。
家人間相處,要懂分寸、有禮貌。
溫和的語言,是家庭中不可缺少的。對待孩子,更要言語溫和、友好有禮貌。
某學者在這一方面做得很好:
他是一個十分注意引導孩子的父親,同時又十分尊重孩子的個性和意愿。
他對每個孩子的未來,都有周到的考慮和安排,卻不強求他們一定按照自己的意圖去辦。
家庭是放松與休息的場所,不要把在社會中的委屈和不滿發泄到家人身上,給家人擺臉色。與家人相處,說話要讓人舒心,凡事別只會諷刺挖苦。
而懂得好好說話的家庭,往往生活得特別幸福,夫妻同心,孩子才能在最友善的環境里成長。

07
有規矩的家庭
無規矩,不成方圓。
我們都說,教育孩子,管的太多、太少,都不好。
父母對孩子放縱的愛,會讓孩子失去底線;而給孩子太過嚴格的愛,則會讓孩子失去自我。
那怎么辦呢?給孩子定規矩。
“有規矩的自由叫做活潑;沒有規矩的自由叫做放肆;不放肆叫做規矩,不活潑叫做呆板?!?
立家規,首先是責任使然,家長有這個意識糾正孩子的壞習慣,孩子有這個意識讓家庭因為好習慣而變得更好。
家規不單單是針對孩子,而是針對家庭的每個成員,父母也應該嚴格要求自己,給孩子做出榜樣。從小立好的家規,對孩子來說,這些規矩就會成為習慣,而不是束縛。
孩子是復印件,父母是原件,家庭是復印機。父母的一舉一動,會深深地烙印在孩子的心底;家庭的環境,會最終反映在孩子未來漫長的人生路中。
培育優秀的孩子,光從孩子身上下功夫是不夠的。
父母改變觀念,做孩子的榜樣,樂于同孩子一起成長,為孩子提供好的家庭環境,才是培養優秀孩子的“靈丹妙藥”。
文章來源:教師e家、人生哲學網等,侵刪
原標題:《什么樣的家庭,可以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