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岳飛師父周侗墓:東臨衛河,南瀕洹水丨河南·安陽·內黃
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石盤屯鄉,南林高速公路一側,靜臥著岳飛師父周侗之墓,如同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編輯此地,不僅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更流傳著諸多動人的民間傳說。(王子瑞攝)
以下,就讓我們一同探尋這方古墓的地理位置、歷史背景、文化符號及現狀。

周侗(約1040—1119年),北宋武術家、軍事教育家,號“陜西大俠”。
他精研槍法、箭術,被尊為形意拳鼻祖。晚年收岳飛為關門弟子,傾授武藝、兵法及忠義精神,奠定其“精忠報國”之志。
民間傳說其弟子含林沖、盧俊義(文學演繹),然正史僅載岳飛一脈。
周侗主張“文武并重”,以“武護道”理念塑造岳飛“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的價值觀。
逝后葬于內黃,岳飛親題“恩師周侗之墓”,師徒情誼成中華武德典范。

周侗墓,坐落于內黃縣石盤屯鄉麒麟村東南三里之遙,當地人親切地稱之為“岳古堆”。
石盤屯鄉,宛如一顆綠色的翡翠,鑲嵌在內黃縣城西北15公里的土地上,東臨衛河之畔,南瀕洹水之濱,西鄰豆公鎮,北接楚旺鎮與田氏鎮,總面積達44.3平方公里。
這里,曾是岳飛童年成長的搖籃,一段師徒情深的故事,便在這片土地上悄然上演。
據古籍所載,宋崇寧二年(1103年),黃河決堤,岳飛隨母漂流至此,于石盤屯鄉清流村(今石甕村)獲救,并在此地拜周侗為師,習練武藝。


墓冢巍峨,碑刻滄桑。周侗墓直徑逾十米。
冢前曾經矗立著一塊古樸的墓碑,上面鐫刻著岳飛書寫的“恩師周侗之墓”幾個大字。舊碑現已不存。

墓旁,更有“系馬槐碑記”靜靜佇立,相傳為岳飛祭拜時拴馬之處,如今雖已移至內黃縣文物庫房,但其背后的故事,卻仍在民間廣為流傳。

民間傳說中,周侗的魂靈化為一條守護岳飛的“神蟒”。
昔日,岳飛曾在麒麟村琉璃井旁偶遇巨蟒,將其化為銀槍,此槍隨他征戰四方,所向披靡;而當岳飛被十二道金牌召回時,銀槍又化龍歸水,寓意著周侗精神的永恒延續。
《說岳全傳》等文學作品,更是將周侗塑造成林沖、盧俊義之師,雖未見于正史,卻賦予了其“一代武學宗師”的崇高地位。

小說中:岳飛在在其恩師周侗墓旁搭了一個窩棚,并自冬季起守靈至次年三月。他的結拜兄弟來拆了他的窩棚,敦促他回去照顧自己的母親。

編輯盡管周侗墓尚未被列入內黃縣官方文物保護單位名錄,但作為岳飛文化的重要載體,它已成為石盤屯鄉文旅資源的瑰寶。

近年來,當地政府以“岳飛成長地”為主題,整合周侗墓、岳飛廟、琉璃井、岳飛溝等古跡資源,精心打造“岳飛大道景觀帶”,推動鄉村振興與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

每年農歷二月十五,石盤屯鄉都會舉行盛大的祭拜活動,紀念岳飛與周侗師徒二人,弘揚忠義精神。2021年,當地文聯與攝影家協會更是組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采風活動,通過鏡頭捕捉周侗墓及周邊歷史遺存的獨特魅力,進一步傳播其深遠的文化價值。


周侗墓緊鄰南林高速公路,交通便捷,四通八達。
這里與衛河景觀、楸樹基地等生態資源交相輝映,共同構成了“忠信石盤屯”的文旅名片。
石盤屯鄉不僅以蔬菜種植、林果業聞名遐邇,更兼具深厚的歷史底蘊與迷人的田園風貌,為訪客提供了豐富多彩的體驗之旅。

周侗墓,這座見證了岳飛師徒深厚情誼的古墓,不僅是中華武德文化與忠義精神的象征,更是內黃作為“華夏文明發祥地”的生動寫照。
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與豐富的傳說故事相互交織,共同譜寫了一曲動人的歷史贊歌。隨著文旅開發的深入推進,這一歷史遺存必將煥發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