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圓桌|泡沫也是科技驅動力,質疑具身智能促使行業更嚴肅思考

澎湃新聞記者 蔣立冬 AI創意
對于創投圈大佬朱嘯虎的“退出具身智能”言論,多位行業內專家稱帶動了關于人形機器人發展狀態的討論,這是一件對行業有益的好事,泡沫也可以被視為驅動力。
4月10日,在商湯技術交流日舉辦的圓桌論壇上,談到“近期最能代表具身智能進展的一件事”,人工智能企業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大裝置事業群總裁楊帆表示,今年以來,最具有標志性的事件就是“機器人行業的頭部投資人開始公開質疑行業當下的階段”。
楊帆認為,這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時刻:“這種質疑的出現標志著一個轉變。在此之前,盡管大家都在談論機器人,但更多人可能仍將其視為實驗階段或研發階段的產品。而當這些質疑的聲音出現時,它促使我們所有人開始更加嚴肅地思考:作為一個產業、作為一個商業領域,機器人行業還有多遠的路要走。”
此前,金沙江創投管理合伙人朱嘯虎在采訪中表示,金沙江天使基金在過去幾年投過一些早期的具身智能項目,最近幾個月都在退出。他認為,具身智能現在特別火,但商業路徑還不清晰,尤其是人形機器人。在進一步回應中,朱嘯虎稱具身智能“熱度太高了,肯定是要經過泡沫期”。這番言論引發了具身智能企業圈和創投圈的巨大爭論。
在論壇上,人形機器人企業銀河通用的合伙人兼大模型負責人張直政贊同楊帆的觀點,即爭議的出現證明了大家在嚴肅地考慮機器人行業的前景。
張直政還指出,即使泡沫存在,也并不意味著具身智能行業面臨嚴重問題:“在我看來,泡沫是科技創新的必然驅動力。歷史上,許多技術的早期想象都被視為泡沫,比如我們在寫信時對無線通信和手機的想象......當大家開始討論泡沫時,這其實意味著技術的想象力已經突破了當前的邊界。”
張直政表示,作為一線的科研人員,應當從宏觀敘事出發,結合微觀的產業應用的需求,將技術真正落實下來、讓其變成服務大家的工具,在樂觀謹慎地看待各種觀點的同時保持創新活力和動力。
上海交通大學副教授、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首席科學家閆維新也分享了自己對于具身智能“泡沫”問題的看法。在他看來,泡沫是指偏離了原本價值的一系列現象,可以類比為PID控制渠道(一種反饋控制機制),存在超調和回調的過程:“不要認為超調了多少就偏離了多少,也不要因為回調了多少就喪失信心。只要大方向正確,具身智能及其相關應用的落地,以及機器人本身的上限和現有應用場景的下限之間的交集終將被找到。”
閆維新認為,從業者需要冷靜思考,在智能制造、服務娛樂、特種替身等多個領域,具身智能或許可以逐步發揮作用,滿足公眾需求。例如,他很期待看到機器人發揮危險替代作用,在危險的場景中替代人類:“我覺得,這是在3到5年后我們所能夠看到的。不要因為現在大家有些負面的想法,就覺得這條路不行,還是要有信心。”
此外,談到具身智能行業的中美差距,閆維新表示,可以分別從算力、算法和樣本這三個角度進行分析:算力部分,在訓練端、推理端和相關生態上,國內與國外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國產技術正在逐漸追趕,差距在逐步縮小;算法部分,可以說國內與國外旗鼓相當;而在樣本部分,雖然國內在開放場景下的樣本收集量很高,但在機器人操作過程和應用場景下的數據收集方面仍有欠缺,也有更大的機會。
楊帆則表示,要正視不足才能進步:“對于應用方而言,最終有效的指標是端到端的結果。我認為,硬件上的缺點或不足,可以通過軟件的努力來彌補,比如在模型和硬件之間進行更好的適配和優化。一個典型例子是DeepSeek,他們通過考慮模型結構、參數和硬件規格,實現了讓全行業震撼的推理性價比。”
楊帆補充道,行業的進步需要上下游之間進行更深入的交流,相信通過“卷”的方式,中國科創行業在全球競爭中都將展現出強大的綜合競爭力。

- 巴基斯坦被断水
- 外交部回应美称中美仍在谈判
- 全国贸易摩擦应对工作会议召开

- 华宝证券:去年股票ETF规模增长近100%,为市场注入流动性活水
- 美股开盘:道指开盘跌0.1%,标普500涨0.1%,纳指涨0.1%

- 动物体内的一种脂类化学物质,能引起动脉硬化或胆结石
- 中国的一位著名建筑学家,是林徽因的丈夫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