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固定心態(tài)與成長心態(tài),教你正確面對失敗
原創(chuàng) Anthony D 酷炫腦

Via:blauthbianca
作者 | Anthony D. Fredericks
翻譯 | 王齊家
改寫 | 棉花熊
審校 | 嚴佳靜
朗讀 | 鴿仔
美工 | 老雕蟲
編輯 | 加薪
“只有那些敢于失敗的人,才能取得巨大成就。”
— Robert Kennedy
01 關鍵點
失敗是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因素。
我們從失敗中學到的東西可能比我們從成功中學到的東西更重要。
失敗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它也可以是一個學習的機會。
02 成敗恐懼癥與成長心態(tài)
失敗恐懼癥并不是一個常會在工作閑聊中被提到的名詞,但是對失敗的恐懼是一種常見的狀況,在這種狀況下,我們的創(chuàng)造力往往停滯不前,從而阻止我們在生活中前進。
盡管我們在生活中都經歷過失敗,但我們對失敗的反應卻并不完全相同。我們中的一些人能夠接受失敗的概念,將其作為一種重新聚焦和重新塑造我們思維的方式。
而有些人對它的反應是蜷縮成一個小球,把自己與世界隔絕開來。有相當多的證據支持這樣的觀點:一些人擁抱失敗,而另一些人則在每一個可以想象的機會中回避它。對一些人來說,失敗是好的;對另一些人來說,它是壞的。
一個有趣的研究方向強調了這樣一個概念:具有“成長心態(tài)(growth mindset)”的人會把挑戰(zhàn)和失敗作為重新思考的機會;而具有“固定心態(tài)(fixed mindset)”的人則會將失敗視為完全的失敗——如果我現(xiàn)在沒有某些天賦和技能,那我可能永遠也不會有。具有“固定心態(tài)”的人接受這樣的信念:你要么生來就有天賦,要么就永遠也不會有。簡而言之,你要么在一個群體內,要么在另一個群體內。
心理學家Carol Dweck廣泛研究了這些心理套路,并提供了臨床證據,證明大多數(shù)人有意將自己置于這兩組中的一組。Dweck說:“你給自己分配的組別往往決定了你對待失敗的反應。如果你經歷了失敗并放棄了,那么你就會很容易將自己歸入了“固定”組;如果你經歷了失敗并將其作為學習機會或改進的墊腳石,那么你就將把自己置于“成長”組。
她的研究意義在于,失敗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狀況。例如,我們在去朋友家的路上錯過了左轉彎;我們忘記按時交電費,被罰了款;我們在新年決議中說要減掉20磅,而六個月后,我們的體重還是一樣。
正是我們對待失敗的方式決定了我們的思維是固定的還是準備好成長。而且,正如你可能想象到的,認為自己是“成長”組成員的人往往能夠比那些自認為是“固定”組的人產生更多創(chuàng)造性的想法。

Via:《陽光小美女》
03 一個熟悉的成長型思維的例子
在19世紀后期,愛迪生試圖改進燈泡。在兩年多的時間里,他試驗了許多潛在的燈絲,像是竹筍、動物毛發(fā)、蜘蛛網、碳和銅,他試圖找到一種能夠維持光線的元素。
在這個漫長而艱巨的過程中,一位記者被派來采訪他。在采訪過程中,記者問愛迪生:“似乎你已經嘗試并試圖發(fā)明白熾燈泡,但每次都繼續(xù)失敗。這是為什么呢?”愛迪生直視著記者的眼睛說:“我沒有失敗。我只是找到了一萬種不會成功的方法。”
愛迪生知道,他對失敗的解釋是發(fā)明過程中的一個關鍵部分。他相信,每一次不成功的嘗試都使他更接近自己的最終目標。在對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的研究中,心理學家發(fā)現(xiàn),將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與沒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區(qū)分開來的最顯著特征之一是: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犯了很多錯誤并繼續(xù)努力克服它們,而沒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犯了一個錯誤就停止了。大多數(shù)人認為成功和失敗是兩極對立的,但實際上,它們是同一過程的一部分。
前火箭科學家Ozan Varol再次強調了這一思維結構的重要性:“如果我們不承認我們失敗了,我們就不能學到任何東西。當我們把自己的失敗歸咎于外部因素時,像是監(jiān)管機構、客戶、競爭對手等等,我們就沒有辦法改變方向。”

Via:《陽光小美女 》
參考文獻(點擊滑動查看)
1. Carol Dweck. 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 (New York: Ballantine Books, 2006).
2. Anthony D. Fredericks. From fizzle to sizzle: The hidden forces crushing your creativity and how you can overcome them (Indianapolis, IN: Blue River Press, 2022).
3. Ozan Varol. Think like a rocket scientist: Simple strategies you can use to make giant leaps in work and life. (New York: Public Affairs, 2020).

酷炫腦長期征集腦科學、心理學類文章,歡迎投稿
投稿請發(fā)郵箱:2829023503@qq.com
點這里,讓朋友知道你熱愛腦科學
原標題:《固定心態(tài)與成長心態(tài),教你正確面對失敗》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