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電價新政重塑新能源投資邏輯,中電建終止史上最大光伏組件集采
入市新政“136號文”在新能源市場形成的巨大沖擊波,令中國光伏行業史上最大組件集采突生變故。
澎湃新聞查詢中國電建集中采購平臺發現,中國電建集團(股份)公司9日發布《2025年度光伏組件框架入圍集中采購項目終止公告》,稱鑒于近期新能源電價政策調整等因素,導致招標人的采購需求發生了一定變化,故終止本采購項目。各投標人可聯系招標代理機構辦理投標擔保退還事宜。

自啟動招標以來,該集采受到業內高度關注。去年11月13日,中電建2025年度光伏組件、光伏逆變器框架入圍集中采購項目公開招標,采購光伏組件、光伏逆變器規模均為51GW。除了規模創史上最大之外,在光伏行業自律限產限價背景下,此次集采的價格風向標意義尤為顯著。
此次集采的光伏組件分三個標段,共58家組件企業參與,競標的激烈程度空前。由于不少報價低于光伏行業協會公布的0.68元/瓦最低限價,中電建遲遲未公布中標候選人。反觀同期啟動的逆變器集采,已于年初公示中標候選人。
在此期間,光伏行業環境發生劇變。
2月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重磅發布《關于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通知》(發改價格〔2025〕136號),提出按照價格市場形成、責任公平承擔、區分存量增量、政策統籌協調的思路,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文件將2025年6月1日作為“新老劃段”的分水嶺,存量項目和增量項目將以不同的價格方式結算。
“136號文”的橫空出世,標志著新能源“固定電價”時代終結,自此告別“旱澇保收”和政府定價,直面電力市場波動的嚴峻考驗,被稱為新能源的“成人禮”。對于新能源投資主體而言,既往的盈利測算模型徹底失效,投資邏輯的復雜程度直線上升。政策過渡期,更多細節有待地方政策進一步明確,投資方的觀望情緒加重。
據行業媒體報道,新政之下,央國企普遍面臨“未來新能源電站如何測算?投資決策以什么作為參考標準?”的困惑,不少項目因此按下暫停鍵,由此引發連鎖反應。有民營企業表示:“剛拿到指標的、或者已經談妥的EPC合同,無法在6月1日之前并網的項目,新政策之后都要重新議價,由于無法明確收益率,這些項目必須做好短期內無法交易的準備。”對于央國企開發商而言,“與地方政府談好的產業配套以及其他費用,現在都擱置暫停,要等項目重新測算之后再決定。”
光伏組件的價格也出現較大波動,央國企集采因組件價格上漲出現放緩。受136號文及《分布式光伏發電開發建設管理辦法》影響,光伏行業在低谷期出現短暫搶裝潮,推動產業鏈價格上漲。但在當前供需下,漲價難以持續,隨著政策切換節點臨近,搶裝需求退坡,業內共識是光伏價格即將轉頭向下。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