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024年上海交通發展報告:實有小客車613萬輛,浦東機場旅客中轉率15.7%
4月10日,上海市城鄉建設和交通發展研究院發布2024年年度上海綜合交通發展分析報告。
報告顯示,2024年上海兩大機場完成航空旅客吞吐量1.25億人次,同比增長29%,并創歷史最高。在跨境團隊游、單向入境免簽等國家政策引導下,上海兩大機場出入境旅客達到3502萬人次,較2023年成倍增長。浦東機場中轉旅客達到1206萬人次,旅客中轉率15.7%,超越東京成田機場(9.5%)和首爾仁川機場(10.5%)。
報告提及,更新置換政策推動小客車號牌結構優化,整體保有增速放緩。截至2024年底,上海實有小客車約613萬輛,同比增長0.7%。其中,市區號牌252萬輛,新能源號牌146萬輛,滬C號牌110萬輛。中心城擁堵形勢依然嚴峻,快速路工作日早、晚高峰時段平均道路交通擁堵指數同比分別上升11%和8%。
此外,2024年,巡游出租車日均載客39.1萬車次,同比下降4.0%;網約車日均載客157.9萬車次,同比上升12.8%,占到出租車總載客車次的80.2%。公共汽(電)車日均客運量299.9萬人次,同比下降1.1%,為順應公交客流需求變化,公交車型向小型化發展,已投放超200輛中小型公交車,同時定制線路提供多樣化出行服務。
去年軌交日均客運量1027萬人次,同比增長2.4%
2024年,上海多層次軌道交通網絡建設有序推進,軌道交通客流穩定增長,本市軌道交通全網絡運營里程增至896公里。2024年軌道交通全年日均客運量(不含磁懸浮和金山鐵路)1027萬人次,同比增長2.4%。其中,工作日客運量1162萬人次/日,同比增長1.9%。客流增長主要源于近期新開通的線路,14號線、15號線、18號線工作日日均客流增量占比超10%。進出城方向客流聚集效應顯著,工作日早高峰(7-9點)9號線星中路-合川路站區間、11號線楓橋路-曹楊路站區間、1號線上海火車站-漢中路區間,早高峰小時斷面客流均超過4.8萬人次。
其中,市域機場線開通,實現虹橋、浦東兩大樞紐之間40分鐘內快速通達,開通初期日均客流3.3萬人次,平均乘距約31.7km,約71%的客流與兩場有關,其中兩場間客流0.76萬人次。
公共汽(電)車客運量逐步企穩,定制線路提供多樣化出行服務。全市公共汽(電)車日均客運量299.9萬人次,同比下降1.1%,約29%的客流接駁軌道交通。為順應公交客流需求變化,公交車型向小型化發展,已投放超200輛中小型公交車。2024年10月《城市公共交通條例》正式公布,在保障公眾基本出行的前提下,鼓勵定制化出行服務業務的拓展。針對通勤、就醫、助學、文旅等需求,久事公交、浦東公交等均已開設不同需求的定制公交線路。
網絡預約發展模式持續加速,巡游車和網約車出行特征趨同。2024年巡游出租車日均載客39.1萬車次,同比下降4.0%;網約車日均載客157.9萬車次,同比上升12.8%,已占到出租車總載客車次的80.2%,同比增加2.9個百分點。巡游車及網約車日均每車載客約14次,平均乘距9.5-10km。時辰分布方面,工作日網約車早高峰訂單進一步集中,早高峰(7-9點)訂單占全天訂單的比重同比增加0.6個百分點,達到12.6%。
輪渡越江功能依然重要,多措并舉保障夜間越江。輪渡交通(含黃浦江輪渡及三島輪渡)保障越江功能,日均客運量7.9萬人次,同比下降3.9%。為響應市民夜間非機動車越江需求,復興東路上層隧道于2025年2月16日起每晚11:00至次日5:00開放電動自行車試通行(機動車及其它非機動車禁止通行),與周邊輪渡運營時間相互錯開,確保非機動車24小時的安全越江服務。
小客車整體保有增速放緩,中心城擁堵形勢依然嚴峻
更新置換政策推動小客車號牌結構優化,整體保有增速放緩。截至2024年底,上海實有小客車約613萬輛,同比增長0.7%。其中,市區號牌252萬輛,新能源號牌146萬輛,滬C號牌110萬輛,長期駐滬外省市號牌約105萬輛。新能源號牌滲透率進一步提高,轉化滬C、長期駐滬外省市號牌更新置換需求,滬C號牌同比減少9萬輛,長期駐滬外省市號牌同比減少約10萬輛。
骨干路網擴容增效,停車管理智慧惠民。2024年重點推進北橫通道東段、S3公路(周鄧公路-G1503公路兩港大道立交)工程等骨干路網項目,高快速路總里程達到1126公里。持續實施“停車難”綜合治理工程,全年共創建34個停車資源優化項目,開工建設5877個公共停車位,新增2608個錯峰共享停車位,有效緩解了一批住宅小區、醫院的停車矛盾;積極推進智慧停車場(庫)和數字化停車應用場景建設,利用上海停車APP拓展“錯峰共享”、“停車預約”等功能;新增一批 P+R 停車場(庫)開放運營。
路網出行需求持續釋放,重要節點通行效率顯著提升。中心城擁堵形勢依然嚴峻,快速路工作日早、晚高峰時段平均道路交通擁堵指數同比分別上升11%和8%。其中,晚高峰擁堵超過早高峰,中心城快速路及地面道路晚高峰擁堵指數較早高峰分別上升6.0%、2.2%。持續推進道路擁堵點改善項目,深化“精準治堵”策略,局部道路節點運行有所改善。
至2024年底,電動自行車保有量為1183萬輛,同比增加了130.7萬輛。 同時,慢行交通路權有序拓展,慢行交通空間品質不斷提升。2024年,上海完成慢行交通網絡完善工程55項,涉及為既有道路增設慢行通道,建設跨阻隔慢行通道、完善無障礙設施等項目,提升慢行系統連貫性和包容性;“禁非”道路恢復非機動車通行,完成浙江中路(牛莊路-漢口路)、溧陽路(長山路-四川北路)等道路的非機動車恢復通行工作,同步完成標志標線的更新指引。
機場出入境旅客達3502萬人次,浦東機場旅客中轉率15.7%
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躍上新臺階,港口集裝箱吞吐量突破5000萬標準箱大關。得益于外貿出口重箱、國際中轉箱、水水中轉量的持續增長,上海港全年集裝箱吞吐量達到5150.6萬標箱,同比增長4.8%,連續15年排名世界第一。
上海港口連通度居全球首位,2024年,外貿集裝箱吞吐量3442萬TEU,同比增長2.1%,占比達到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的67%,其中,亞洲(44.4%)、北美洲(23.8%)和歐洲(18.5%)航線排名前三。
上海國際航空樞紐被賦予新定位,航空客貨運實現雙增長、雙進位。2024年,上海兩大機場完成航空旅客吞吐量1.25億人次,同比增長29%,并創歷史最高,全球城市排名從第十提升至第三位(與東京并列);完成貨郵吞吐量420.6萬噸,同比增長11%,全球城市排名提升至第二位。
在跨境團隊游、單向入境免簽等國家政策引導下,上海兩場出入境旅客達到3502萬人次,較2023年成倍增長,連續22年位居大陸地區機場首位。浦東機場中轉旅客達到1206萬人次,旅客中轉率15.7%,超越東京成田機場(9.5%)和首爾仁川機場(10.5%)。
鐵路對外客流不斷攀升,樞紐布局優化促進客流均衡化。2024年,上海鐵路對外客運量2.59億人次,同比增長7.2%。隨著年底滬蘇湖高鐵的開通運行及2025年1月5日新鐵路列車運行圖的實行,上海地區主要鐵路客站功能定位同步進行優化調整。
“軌道上的長三角”再添新動能,區域交通設施日趨完善。2024年,上海在對外綜合運輸大通道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滬蘇湖高鐵、機場聯絡線、軌交17號線西延伸至西岑已于年底開通運營,有序推進滬通二期、滬渝蓉高鐵等干線鐵路以及上海示范區線、嘉閔線、南楓線等市域鐵路建設。G15嘉金段、S16、G50、G228、G318、G320等干線公路繁忙路段和省市對接道路新改建工程有序推動,結合上海大都市圈綜合交通規劃,深化跨省通道研究對接,省際公路互聯互通水平持續提升。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