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謝未艾:倘若沒有聞中老師,一切皆不會發(fā)生 | 純粹新書
印度神話學(xué) (梵澄譯叢)
作者: [英]威廉·約瑟夫·威爾金斯 著 謝未艾 譯
出版社: 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純粹Pura
出版時間: 2025-01
文/謝未艾
周三的時候,江在群里留言說,恭喜我翻譯的新書出版。彼時,我的心中充滿了不真實感,一方面,知道這一次“美夢”或許要實現(xiàn),另一方面,新書還在路上,等待的這兩日,往事也便一一浮現(xiàn),歷歷在目。
我是從2018年開始翻譯瑜伽哲學(xué)作品的,迄今已有七年。《印度神話學(xué)》是我有幸能出版的第一部譯作,而我翻譯完成的作品,共有11部,計170余萬字。
近兩年來,我很少回望。我知道我能做到行動而不求結(jié)果,卻也深知,在內(nèi)心的深處,亦渴望著結(jié)果的倏然呈現(xiàn),因為——結(jié)果是原因的原因,要將真相參透,必得依其佐助。
若以瑜伽哲學(xué)作為開解之道,書籍的出版,實乃超驗之存在,照見了經(jīng)驗的現(xiàn)實。而身在經(jīng)驗世界的我們,對于超驗,會覺得遙不可及,不可思議,卻無從體會其視野與心曲。
謝謝曾經(jīng)發(fā)生的一切。謝謝曾經(jīng)遇見和正在遇見的每個人。謝謝細碎而又溫暖的不輟耕耘的歲月。謝謝正在被一束光照亮的,隱而未顯的未來。
謝謝你。

威廉·約瑟夫·威爾金斯《印度神話學(xué)》書籍設(shè)計展開圖
誓愿
倘若沒有聞中老師,一切皆不會發(fā)生。
無論是學(xué)識又或為人,聞中老師皆有數(shù)不盡的令人欽佩之處。不過,于我而言,最覺奇異也最難參透的,是他對于出書這件事,所葆有的那種幾乎超越于生命之全部的執(zhí)著。
我不明白,為什么這件事非做不可,不僅如此,也非要將之做成不可。
我知道可以從老師的作品中找尋答案。《從大吉嶺到克什米爾》記述了老師在印度訪學(xué)的歲月,我想,必是曾親身領(lǐng)受到文明的碰撞、輝映與感召,方才立下如此宏大的誓愿:
“未艾,老師要出100本書。”
100本。彼時,尚未面世一本。
我見證了過程中的不易。老師手上一直不缺有待翻譯的佳作,然行動開啟之際,譯者隊伍尚需建設(shè),想要遇見合適的、專業(yè)的、彼此具有深度共識而又惺惺相惜的出版團隊,亦是難上加難。
更不必說,行動過程中所遭遇的種種意想不到的考驗。
而為這一切竭盡所能的,說實話,起初只有聞中老師一個人。
我欽佩這種近乎于愚公移山的精神,一直。然捫心自問,之于我自己,又始終缺了一點“精氣”——為什么出書這事兒就這么重要?真的一定要有捧在手上的書,才算把事情做完全嗎?
把作品譯完,發(fā)出去。宛若向著那一片存在之海,放出了一枚小小的紙船。這些已然可以概括我之行動的全部。然對于老師不是這樣。
他就是要把書出出來。

威廉·約瑟夫·威爾金斯《印度神話學(xué)》書籍展示
文明的兩端
書,究竟意味著什么呢?
書對我而言是神圣的。我排布各種清單計劃,唯讀書一事,不在其間。我要在心意至真至純的時候讀書,縱然它是人生唯一的堅持,亦永遠值得如此堅持。
書是作者與讀者心神交匯的第三空間。在專注開啟的時刻,這份美好的聯(lián)結(jié),將會點亮真知的光芒,一如《瑜伽經(jīng)》之中,對三摩地所描述的那樣。
然直到“出書”這件事真正發(fā)生的時候,我才突然明白:書的背后是文明,全部的時空之中,所有的智慧凝結(jié)于一點,烙印下無盡的能量,這能量匯聚于一本書,甚或匯聚于這本書所承載的某個符號,然后——
它不斷生長,不斷延長,長在每個人的心上。
親愛的《極簡》的小伙伴們,是你們讓我“參透”了這一點。我從未想過,一本書的問世,會收到這么多的支持和關(guān)愛。我知道這份支持和關(guān)愛并非僅僅源出于對我個人的喜愛和鼓勵,而是因為——
你們感受到了這本書和它的能量本身。
讓文明的力量呈現(xiàn)。這就是出書的意義和價值。
威廉·約瑟夫·威爾金斯《印度神話學(xué)》內(nèi)封立體圖
摘星者
“梵澄譯叢”的誕生與生長,是一場摘星之旅。
這幾日,“摘星”二字倏然闖入我的腦海,便再不肯離開。古往今來的圣賢們啊,他們是一顆顆天上的星。天上的星星們,無一不是光芒萬丈的太陽。
以“光年”計算的距離,讓這些太陽,隱而不顯,只余星星點點之微芒。
《印度神話學(xué)》的作者威廉·約瑟夫·威爾金斯便是一名摘星者。他不遠萬里抵達印度次大陸,將各式神話與傳說一一收集,又以從不在場的“在場”,樸素地呈現(xiàn)其真容,這才有了你我掌中的這本書。
而另一名摘星者,則遨游于文明的宇宙。他感受過星星的溫度,見識過它們的光輝。他滿懷虔誠地悉心將它們收集,從至為純凈的精神時空,把它們帶回人間,交到了一位位譯者的手上。
我從聞中老師手中,鄭重地接過一部部待譯作品,猶如接過深沉的囑托——摘星者架起天梯,往還于一個個時空,小心收藏其中數(shù)不盡的圣賢智慧,希望它們在這個世紀,在屬于我們的這個時空開出花朵,還有……
重現(xiàn)太陽的光芒。
這便是我們所見到的,“梵澄譯叢”的作品。

威廉·約瑟夫·威爾金斯《印度神話學(xué)》書籍設(shè)計展開圖(不帶腰封)
至誠歲月
在這個光影交織的時代,在這個一切加速成熟,一切也加速被遺忘的時代,真正的價值是什么呢?獨屬于書的價值,又是什么?
夜晚的燈光下,我捧著散發(fā)著墨香的《印度神話學(xué)》,忽然發(fā)現(xiàn),若使書中那枚小小的、窄窄的書簽稍稍傾斜,便會折射出滿目銀色的星輝。
“這宇宙被黑暗包裹著——無從察知,無可分辨,無以探尋,無法了解。它完全沉入了深眠。”
這是書中的句子。我在翻譯的時候從未想到,這般抽象的描摹,會被不期然的巧思,化作足可呈現(xiàn)于面前的存在之面容——這宇宙被黑暗包裹著,光明,在它之中。
獨屬于書的價值,是與它結(jié)緣的每一個人,為其所傾注的生命歲月。
是時間本身。
傾注時間,折疊時間,封存時間。靜候時間開出花朵,開在每一位讀者的心上。
在哲學(xué)的世界里,時間是存在,時間是死神。時間之中,便是開啟真知的密碼。
在現(xiàn)實的生活中,時間是虔誠,時間是敬意。時間之外,無不是無常中的恒常。
誰說業(yè)力輪轉(zhuǎn),只是必須掙脫之綁縛?它是牽念,亦是牽系,讓素未謀面的人們,將同樣的一份誠意,傾注于同一件事。由是誕生了真正的作品,它獨一無二,為時間所銘記。
謝謝與《印度神話學(xué)》結(jié)緣的每一個你。
威廉·約瑟夫·威爾金斯《印度神話學(xué)》封面平面圖
(本文原題為《摘星——寫在譯作《印度神話學(xué)》出版面世之際》,轉(zhuǎn)載自微信公眾號: 不讀書會害怕)
印度神話學(xué) (梵澄譯叢)
作者: [英]威廉·約瑟夫·威爾金斯 著 謝未艾 譯
出版社: 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純粹Pura
出版時間: 2025-01
本書系統(tǒng)介紹了印度自《吠陀本集》(公元前二十世紀或更早)至《往世書》成書時期(約公元三世紀)長達數(shù)千年間的神話和精神傳統(tǒng)譜系。本書分為三大部分,每個部分都包含了或長或短的神話背景介紹,以及其發(fā)源歷史、精神譜系、流傳故事等,客觀還原了印度歷史中吠陀時期、史詩時期及其之后各時期的面貌。作者以現(xiàn)代學(xué)術(shù)研究的嚴謹態(tài)度,拋棄個人偏見及觀點,對印度精神譜系做了貫通流暢的梳理和解讀,使本書具有學(xué)術(shù)價值的同時,也具有簡潔明了的閱讀性。
作者簡介:
威廉·約瑟夫·威爾金斯,即W.J.威爾金斯,19世紀中晚期在加爾各答的巴瓦尼泊學(xué)院從事教學(xué)和研究工作。威爾金斯撰寫了多部有關(guān)印度神學(xué)和哲學(xué)研究的著作,包括《印度往世書》《當(dāng)代印度教》《在印度的日常生活與工作》等。
譯者簡介:
謝未艾,作家、譯者,專注于吠檀多哲學(xué)與瑜伽哲學(xué)的翻譯與研究。
吉檀迦利 (梵澄譯叢)
作者: [印度] 泰戈爾 著 聞中 譯
出版社: 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純粹Pura
出版時間: 2022-07
《吉檀迦利:獻歌》(Gitanjali: Song Offerings)出版于1912年,共收詩103首,由泰戈爾從自己多部孟加拉文詩集中選出并譯為英文。此詩集所收錄詩歌是泰戈爾思想觀念和藝術(shù)風(fēng)格的代表作,亦為泰戈爾獲得1913年諾貝爾文學(xué)獎的主要作品。“吉檀迦利”是孟加拉語“獻歌”的譯音,這部抒情詩集是泰戈爾“奉獻給神的祭品”。他以輕快歡暢的筆調(diào)歌詠生命的枯榮、現(xiàn)實生活的歡樂悲喜,表達了對理想王國的向往、對生命的關(guān)懷和思索。語言優(yōu)美,哲思深刻。經(jīng)由印度哲學(xué)研究者聞中先生的翻譯,將泰戈爾詩歌中對生活、理想、生命等方面所要表達的深度以精準的措辭表現(xiàn)了出來,讀來深刻優(yōu)美而不乏生動輕快,是《吉檀迦利》繼冰心譯本后別樣出彩的一個新譯本。
非暴力的呼聲:演講與箴言 (梵澄譯叢)
作者: 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 著 文明超 譯
出版社: 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純粹Pura
出版時間: 2025-03
本書匯集甘地經(jīng)典演講與著述,內(nèi)容涉及政治、經(jīng)濟、社會、文化、精神生活等,較全面地展現(xiàn)了甘地的思想深度。“非暴力不合作”理念如何運用、呈現(xiàn)于人類社會的各領(lǐng)域。從本書內(nèi)容的文本形式看,可分為兩大部分:甘地的公開演講記錄,以及其各種著作、文章的摘錄。演講記錄具有較強的現(xiàn)場性,有助于讀者了解甘地面對的具體情境,從而更深入地理解其思想及觀念;著述摘錄部分內(nèi)容全面、篇幅短小精悍,發(fā)人深省。
非暴力的細節(jié):甘地書信選 (梵澄譯叢)
作者: 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 著
阮思余 莊楠 等 譯
出版社: 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純粹Pura
出版時間: 2025-02
《非暴力的細節(jié):甘地書信選》第一部分完整地收錄了甘地親筆所寫的一百封信件,其中大多數(shù)信件寫于不同的時期,針對當(dāng)時印度的重要歷史事件寫成,由甘地的諸位友人及同事進行了系統(tǒng)整理,通過這些信件可以洞悉到甘地那豐富多變的思想內(nèi)涵和人格魅力。第二部分為甘地的信件摘錄,收錄了甘地寫給同事以及重要公眾人物的諸多信件,其中蘊含著甘地的眾多不同主題的著名思想,這些思想大多具有普世性意義,能夠充分啟迪引發(fā)人們的思想智慧。
我為此而生:甘地自傳 (梵澄譯叢)
作者: 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 著
尚勸余 吳蓓 尚沫含 譯
出版社: 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純粹Pura
出版時間: 2025-02
甘地作為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的主要領(lǐng)導(dǎo)人之一,一生為真理和正義而不懈奮斗。他領(lǐng)導(dǎo)的非暴力抵抗運動贏得了全世界人民深深的敬意和欽佩,這一運動不斷引領(lǐng)印度走向獨立。本書介紹了甘地非暴力抵抗運動思想的起源和發(fā)展,主要內(nèi)容分為五個部分,是甘地僅有的兩部長篇歷史文獻之一,也是研究甘地早期思想和非暴力運動起源的經(jīng)典文獻。
給后來者:東西方文明沉思錄 (梵澄譯叢)
作者: 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 著
尚勸余 吳蓓 尚沫含 譯
出版社: 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純粹Pura
出版時間: 2025-03
《給后來者:東西方文明沉思錄》一書的主旨包括個人利益寓于眾人利益之中,人人都有以工作謀生的同等權(quán)利等。《印度自治》是對印度暴力派的回應(yīng)。《來自耶羅伐達圣殿》是甘地1930年被監(jiān)禁期間所寫的書信集。《薄伽梵歌簡論》是甘地1930年從耶羅伐達中央監(jiān)獄寫給薩巴瑪?shù)僬胬韺W(xué)院同事的信件。《建設(shè)綱領(lǐng)》強調(diào)建設(shè)綱領(lǐng)是用真理和非暴力的手段贏得完全獨立。《健康之匙》記錄了甘地用簡單的自然療法增進健康的基本思想。
我在南非二十年 (梵澄譯叢)
作者: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 著 黃迎虹 譯
出版社: 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純粹Pura
出版時間: 2025-01
《我在南非二十年》是由甘地親撰或口述(甘地撰寫30章,后面20章由甘地口述,助理記錄而成)的一部自傳體歷史題材作品,主要講述甘地在南非的21年間如何為爭取印度僑民的正當(dāng)權(quán)益與南非殖民者進行斗爭的過程,詳細描述了甘地從一名律師轉(zhuǎn)型為一個漸露鋒芒的政治家的過程。在此期間甘地逐步探索并發(fā)展出具有個人特色的政治斗爭手段和基本社會思想。從這個意義上說,甘地在南非的政治運動可視為后來轟轟烈烈、影響全球的印度獨立運動的預(yù)演。
心之所向:室利·阿羅頻多精神自述 (梵澄譯叢)
作者: 室利·阿羅頻多 著
梁海翎 包佳琨 韓笑 譯
出版社: 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純粹Pura
出版時間: 2025-03
《心之所向》系統(tǒng)梳理了印度現(xiàn)代哲學(xué)家室利?阿羅頻多不同時期的筆記、書信、草稿、演講稿等翔實可信的第一手資料,講述作者作為一個“人”在生命不同階段的思想和情感,將“圣”還原到“人”,從而為讀者全方位地展現(xiàn)了這位印度圣哲的生平和思想。全書主要內(nèi)容分為四個部分:室利?阿羅頻多更正他的傳記作者和其他作家對他的生平所作的一些陳述;室利?阿羅頻多于1890—1928年所寫的具有歷史重要性的一些信件,包括私人和公開信件,內(nèi)容涵蓋個人、家庭、政治生活、瑜伽和精神生活等;室利?阿羅頻多于1940—1950年關(guān)于印度和世界事件的公開聲明和信件;室利?阿羅頻多于1927—1949年關(guān)于他的修道院和瑜伽體系的公開聲明。
鮮花與美酒的杯盞 (梵澄譯叢)
作者: 斯瓦米·帕拉瓦南達 著 陳亞妮 聞中 譯
出版社: 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純粹Pura
出版時間: 2025-01
這是一本印度哲學(xué)研究專著,通過描述阿凡達、圣人和國王的故事,使印度經(jīng)典故事深受歡迎。智慧與愛是此書最重要的兩大主題。它教導(dǎo)讀者如何智慧地棲息于大地,教導(dǎo)讀者熱愛智慧,并且智慧地去愛。它獨特的優(yōu)勢在于將深邃的哲理融入富有趣味的故事,閱讀起來生動活潑,感動人心,可以稱其為成年人版的《一千零一夜》,凈化讀者的心靈,喚起其內(nèi)心真摯的情感。
《一切從未發(fā)生 帕帕吉傳》(上) (梵澄譯叢)
作者:大衛(wèi)·高德曼 著 顧象智原 譯
出版社: 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純粹Pura
出版時間: 2025-01
《帕帕吉傳》通過帕帕吉這一傳奇式的人物的生平故事,描寫印度文化、思想和修為等,借由他與眾多的歐美人士的接觸、多次訪問歐美各國的經(jīng)歷,在豐富的細節(jié)上使讀者身臨其境,切實體會印度智慧的獨到之處及其對世界的影響和啟發(fā)。《一切從未發(fā)生 帕帕吉傳》(上)主要講述帕帕吉從出生到五十六歲退休的經(jīng)歷,記載了印度文化、思想及生活的珍貴細節(jié),具體內(nèi)容包括早年生活、拉瑪那·馬哈希、擔(dān)任礦場經(jīng)理,以及退休后的經(jīng)歷等。
《一切從未發(fā)生 帕帕吉傳》(中) (梵澄譯叢)
作者:大衛(wèi)·高德曼 著 顧象 智原 譯
出版社: 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純粹Pura
出版時間: 2025-01
《帕帕吉傳》通過帕帕吉這一傳奇式的人物的生平故事,描寫印度文化、思想和修為等,借由他與眾多的歐美人士的接觸、多次訪問歐美各國的經(jīng)歷,在豐富的細節(jié)上使讀者身臨其境,切實體會印度智慧的獨到之處及其對世界的影響和啟發(fā)。其中,《一切從未分離 帕帕吉傳》(中)主要記述了帕帕吉1966年退休后游歷印度及出訪歐美的經(jīng)歷,描繪出一幅廣闊的跨文化畫卷,主要內(nèi)容包括哈德瓦、瑞詩凱詩,海外旅行(1971—1974)等章節(jié)。
生命的秘境 (梵澄譯叢)
作者: [印度]卡比爾 著 清寧、陳迦文、艾千又 譯
出版社: 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純粹Pura
出版時間: 2024-11
印度思想家卡比爾被喻為印度“國之瑰寶”,備受推崇且對泰戈爾影響深刻。卡比爾《生命的秘境》精選彰顯卡比爾璀璨智慧的巔峰之作,感性畫面與悠揚語言交織,簡樸而真誠,隨性而灑脫,熱情而深刻,吟誦出飄浮于浩瀚摯愛之海的偉大篇章。百首詩作,以質(zhì)樸之語呈現(xiàn)心中摯愛,其詩句如冉冉東升的旭日,吟誦間沖破思維的迷霧、滌凈世俗的塵埃,獨特譯文盡顯詩意精髓,讓您體悟非凡智慧,聆聽跨越世紀的純潔之歌。
風(fēng)儀與秋月:德溫德拉納特自述 (梵澄譯叢)
作者: [印度]馬哈希·德溫德拉納特·泰戈爾 著 潘敬一 譯
出版社: 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純粹Pura
出版時間: 2024-10
《風(fēng)儀與秋月》為印度思想家德溫德拉納特·泰戈爾的自傳。他是印度近現(xiàn)代哲學(xué)與社會啟蒙運動不可翻越的一章。本書聚焦在他的中青年時期,自18歲祖母去世至其41歲重新入世工作的經(jīng)歷。在此期間,作者從終日生活放縱奢侈的“王子”,逐漸蛻變?yōu)殇J意變革的世俗領(lǐng)袖。本書的內(nèi)容共有39個章節(jié),詳細講述了作者從早年的內(nèi)心掙扎與漫漫求索開始,走上修行之路,堅定反對偶像崇拜的精神底色,繼而取得社會活動的成果,但現(xiàn)實困境讓作者選擇了山中隱修,在自省中重新與精神聯(lián)結(jié),最后帶著對印度思想文化的了悟返回世間的過程。
甘地傳 (梵澄譯叢)
作者:[法] 羅曼·羅蘭 著 高勍 聞中 譯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純粹Pura
出版時間:2023-04
《甘地傳》,羅曼·羅蘭 “三賢傳”之一,充分挖掘甘地的思想和心路歷程,及其對人類的特殊貢獻,一部地道而純正的甘地心靈史!
羅曼·羅蘭為自己心心相印的異國友人甘地所著的傳記,其獨特之處在于用詞典雅,攝義深廣。更為罕見的是,傳記作者羅曼·羅蘭與傳主甘地都是時代激流中涌現(xiàn)出來的具備類似品質(zhì)的一世之雄杰,作者對傳主的理解與支持盡在書中,這是其他的甘地傳所沒有的。
1869年10月2日,甘地誕生于印度一個殷實的家庭。他出生時,印度這個古老神秘的東方大國早已喪失了它的輝煌與尊嚴,淪為英國的殖民地。這是甘地一生奮斗的重要背景。為了印度的獨立,他先后在南非、印度教導(dǎo)民眾,以其特有的“消極”方式與英國人的槍、刺刀和鐵棒抗?fàn)帯閭鞑ゲ嵺`他的非暴力思想,甘地付出了畢生的心血,一次又一次瀕臨生命的絕境,最后遭遇暗殺使自己的生命成為絕響……
辨喜傳 (梵澄譯叢)
作者:[法] 羅曼·羅蘭 著 朱彩紅 譯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純粹Pura
出版時間:2023-03
《辨喜傳》,系羅曼?羅蘭眾所周知的“巨人傳”之外,罕為人知的思想巨著“三賢傳”之一。羅曼?羅蘭以如椽巨筆,記述和闡釋辨喜這位聞名世界的印度近代哲學(xué)家、思想家、社會活動家,一生致力于古老智慧的思想軌跡。《辨喜傳》注重辯喜的心路歷程及其思想碰撞,文字充滿詩意和哲學(xué)高度,給讀者以靈性的啟迪。
辨喜與其師父羅摩克里希納同為印度近代思想之父,他還是把印度思想廣泛傳播到西方的第一人。本書第一部分講述辯喜自師父羅摩克里希納去世后開始的道院冥想和云游歲月直至離世的生活;第二部分講述辨喜的思想;第三部分論述了辨喜思想的影響。附錄涉及內(nèi)省沉思的科學(xué)價值,以及西方思想與印度思想的關(guān)系等。
羅摩克里希納傳 (梵澄譯叢)
作者:[法] 羅曼·羅蘭 著 梁海翎 章恬 譯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純粹Pura
出版時間:2023-05
《羅摩克里希納傳》,系羅曼?羅蘭眾所周知的“巨人傳”之外,罕為人知的思想巨著“三賢傳”之一,以豐富翔實的資料記述羅摩克里希納的生平,透過其思想及影響闡釋印度的哲學(xué)智慧,特別是印度傳統(tǒng)的思想和修習(xí),帶給讀者以精神的力量和靈性的啟迪。全書從不同層面詳細講述了羅摩克里希納“達到了三億印度人兩千多年來靈性生活的頂峰”的過程。同時,透過羅摩克里希納的一生可以了解印度的哲學(xué)智慧,特別是印度傳統(tǒng)的思想和修習(xí)。羅曼·羅蘭的傳記,不注重個人資料的羅列,而著重于人物的心靈發(fā)展以及對人類做出的特殊貢獻。
他山之玉:印度文化導(dǎo)論 (梵澄譯叢)
作者:[印] 斯瓦米·尼偉達南達 著 陳亞妮 江小敏 譯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純粹Pura
出版時間:2023-04
《他山之玉:印度文化導(dǎo)論》講述的是印度傳統(tǒng)文化,包括各種學(xué)術(shù)經(jīng)典與思想流派的介紹,是對印度文化與思想的鳥瞰式通覽,規(guī)模雖小,卻描述精當(dāng),義理純正,在印度廣受推崇,并一再重版,屬于最為暢銷的文化導(dǎo)論之一。本書通過對印度的正法的解說,介紹了吠檀多典籍和四大研修系統(tǒng),為我國讀者開啟了解印度文化與思想的一道窗口。
作者斯瓦米·尼偉達南達是印度現(xiàn)代思想的一位先驅(qū),也是一位重要的教育家,同時是杰出的作家、深刻的思想家和雄辯的演說家。他書寫了許多具有極高學(xué)術(shù)價值的書籍,在當(dāng)今的印度文化圈內(nèi)仍然廣受歡迎。
云使之歌 (梵澄譯叢)
作者:[印]迦梨陀娑 等 著 賈勤 譯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純粹Pura
出版時間:2022-12
本書系學(xué)者聞中主編的“梵澄譯叢”之一,《云使之歌》是1500多年前印度古代詩人迦梨陀娑寫下的愛情長詩,具有想象奇絕、譬喻絢麗的詩歌意境,是開啟印度文化詩意之門之作!迦梨陀娑,印度古典詩人、劇作家,1956年,世界和平理事會將他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本書上部收錄迦梨陀娑的詩作《云使》112首,下部收錄《安陀迦頌》96首。抒情長詩《云使》以愛情為主題,描寫因被貶謫而與愛妻分離的夜叉,托一片雨云向愛妻表達思念和愛意忠貞的故事。詩人想象奇絕,譬喻絢麗,正所謂“詩人感物,聯(lián)類不窮,流連萬象之際,沉吟視聽之區(qū)”,全詩情真意切,樸實無華,使人感同身受。《安陀迦頌》是對盲人安陀迦的頌贊之歌。詩人從天地萬物、人世的歡樂與虛空等展開一系列描述,贊頌了安陀迦不凡的一生。
銀盤中的寶石 (梵澄譯叢)
作者:[印] 帕德瑪那潘·克里希納 著
劉文艷 葉繼英 聞中 吳承庭 池秀芝 譯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純粹Pura
出版時間:2023-04
《銀盤中的寶石》從不同角度描寫了克里希那穆提,作為一位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心靈哲學(xué)大師的思想精髓,全方位呈現(xiàn)這位世界級哲人的生平,系走近克里希那穆提及其修行的參考指南。
本書是一本回憶錄,作者克里希納通過個人回憶,描述了他與主人公克里希那穆提在眾多會議上的接觸,以及對維瑪拉·塔卡、阿秋·帕瓦爾當(dāng)和拉塔·布尼爾等與克里希那穆提關(guān)系密切等人的訪談,介紹了20世紀偉大的心靈導(dǎo)師克里希那穆提的思想與生平。全書分為上下兩個部分,上部分是由與克氏關(guān)系密切之人的采訪匯集而成,內(nèi)容涉及到克氏生活與思想的方方面面,以及對話記錄,其中不乏種種精辟且引人深思的探討。下部分是對克氏教誨的集中闡述,內(nèi)容涉及自我、真理、關(guān)系、行動、教育、快樂等根本性論題。目前已被譯成多種文字,在歐美多個國家出版。
● END ●
原標題:《謝未艾:倘若沒有聞中老師,一切皆不會發(fā)生 | 純粹新書》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