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
- +1
“零糖”飲料為什么是甜的?真的健康嗎?
來源: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指導專家:張慧,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營養科主治醫師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日益增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飲食中的含糖量。超市里琳瑯滿目的“零糖”飲料,因其低熱量、低糖、低脂肪的特點,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然而,長期飲用零糖飲料真的健康嗎?

PART 01
什么是零糖飲料?
依據國家標準《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GB 28050-2011),零糖飲料指每100毫升飲料中糖含量不超過0.5克的飲品,即不含或含極少量葡萄糖、蔗糖、果糖等天然糖分的飲料。
零糖飲料的甜味主要來自甜味劑。甜味劑根據來源,可分為人工甜味劑和天然甜味劑兩類。人工甜味劑包括阿斯巴甜、安賽蜜、三氯蔗糖、糖精等;天然甜味劑包括糖醇類甜味劑、甜菊糖、羅漢果苷、赤蘚糖醇等。這些甜味劑的甜度遠高于天然糖分,但熱量極低或幾乎為零。
PART 02
人工甜味劑的益處

熱量低:人工甜味劑的甜度是蔗糖的幾十倍甚至幾百倍,但幾乎不提供熱量,適合需要控制體重的人群;
控制血糖:人工甜味劑不參與血糖代謝,因此不會引起血糖波動,適合糖尿病患者或需要控制血糖的人群;
減少發生齲齒的風險:口腔內的細菌接觸到糖后,會慢慢吸收并利用糖產生酸,破壞牙齒,造成蛀牙。但人工甜味劑等代糖和細菌不產生反應,代糖減少了齲齒的發生風險。
PART 03
人工甜味劑的潛在風險
影響代謝健康:盡管零糖飲料幾乎不含糖分,但長期攝入人工甜味劑可能影響代謝健康。一些研究發現,人工甜味劑可能會破壞腸黏膜屏障,干擾腸道菌群的組成和代謝,影響葡萄糖代謝,增加胰島素抵抗的風險;
加重對甜食的渴望程度:人工甜味劑可能影響大腦對甜味的感知,導致對甜食的渴望程度日益嚴重,進而可能增加總熱量的攝入,從而引起肥胖,世界衛生組織不建議食用代糖來控制體重;
危害心血管健康:部分研究表明,長期大量攝入零糖飲料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尤其是阿斯巴甜和三氯蔗糖,長期食用甜蜜素和糖精亦會導致肝腎功能受損。
PART 04
天然甜味劑的益處
安全性較高:天然甜味劑(如甜菊糖、羅漢果苷)通常被認為比人工甜味劑更安全,因為它們來源于天然植物,且經過長期使用驗證;
低熱量:與人工甜味劑類似,天然甜味劑的甜度高但熱量極低,適合人們控制體重和血糖;
改變腸道菌群:研究表明一些糖醇代謝產生短鏈脂肪酸,可增加腸道菌群多樣性,從而預防或聯合治療代謝相關疾病;
改善便秘:部分糖醇類甜味劑可作為通便劑使用,預防或緩解便秘,如木糖醇、乳糖醇。
抗氧化作用:一些天然甜味劑(如甜菊糖)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能對健康有益,如木糖醇、麥芽糖醇、乳糖醇、羅漢果甜苷等,可通過減少氧化應激反應和清除自由基對肝臟起一定的保護作用。
PART 05
天然甜味劑的潛在風險
口感與耐受性:部分天然甜味劑(如甜菊糖)可能帶有苦味影響口感;某些天然甜味劑(如赤蘚糖醇)食用過多可引起胃腸不適,如腹痛、腹脹、腹瀉。
“零糖”飲料在控制體重、血糖管理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然而,長期飲用仍有增加熱量、影響代謝健康、危害心血管健康等方面的潛在風險。因此,在選擇這些飲品時,應綜合考慮自身健康狀況、營養需求及飲食習慣,避免過度依賴。日常建議在專業營養師的指導下,制定個性化的飲食計劃,確保營養均衡,促進整體健康。

- 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祝您健康》編輯部出品 -
內容策劃 / 排版:朱菁菁、顧欣雨
原標題:《聽健康丨“零糖”飲料為什么是甜的?真的健康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qianze:人家已经受灾了,你还要人家捐款捐物?
- 2021-10-08 ∙ 江苏回复举报




















- qianze:人家已经受灾了,你还要人家捐款捐物?
- 2021-10-08 ∙ 江苏回复举报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