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明查|緬甸地震后地面“冒出石油”?
速覽
- 網傳“緬甸地面冒油”的視頻和圖片應為地震后的土壤液化現象,并非冒出石油。
- 目前,關于緬甸地震的報告并未顯示當地有大量石油冒出。網傳說法中引用的報告不存在,其中提到的地震裂縫地區實際受到地震影響微乎其微。

事件背景
3月28日14時20分,緬甸中部發生7.9級強震,震源深度30公里。
隨后,社交平臺流傳一些視頻和圖片稱,緬甸地震后許多地區冒出石油。還有說法聲稱緬甸地面冒出原油這個說法來自緬甸能源部的報告。




網傳說法截圖。
明查
網傳視頻、圖片從何而來?
網傳視頻使用了多段“石油”畫面,而其中一段畫面出現的緬甸語文案實為,“剛才,地震后的田野中有水涌出。”使用InVID軟件截取網傳視頻關鍵幀,可以追溯的畫面出自緬甸當地居民的TikTok,不過原視頻并沒有提到地面“冒油”,只是對這種黏土現象表示驚詫。
需要指出的是,海外視頻平臺在傳播這類“冒油”畫面時都提到了“土壤液化”,而非“石油”。“土壤液化”是指砂質土壤在受到地震這種外力條件變化時,顯著喪失強度和剛度,通常表現為像液體一樣流動。

網傳視頻的部分片段于3月28日發布于TikTok。
此外,對網傳“巖漿”圖片進行反搜,泰國朱拉隆功大學理學院生物系教授在接受泰媒Ejan采訪時指出,這些“奇怪的泥印”并不是熔巖,而是土壤液化后土壤沸騰造成的。這篇報道中使用了網傳圖片。


Ejan 3月31日報道中使用網傳圖片以展示土壤液化現象。
事實上,網傳“緬甸地面冒油”的說法沒有可靠信源,美國期刊《科學新聞》于4月1日發布文章介紹緬甸地震背后細節時稱,美國地質調查局加利福尼亞州地球物理學家Susan Hough指出,由于這次地震斷裂很淺,因此它產生的所有地震能量波幾乎同時到達地球表面,產生了強烈的災難性震動,而土壤液化的現象加劇了地震的破壞性影響。這會導致地面下陷,地面上的所有建筑物也會下陷,建筑物的地基也會被破壞。

Science News報道截圖。
印度空間研究組織 (ISRO) CARTOSAT-3衛星圖像也顯示,在地震中心地帶,曼德勒和實皆周邊地區確實出現了明顯的土壤液化現象。


CARTOSAT-3衛星圖像報告截圖。
有報告證明“緬甸地面冒油”?
網傳說法所述緬甸“震后油氣資源評估報告”實際上并不存在。截至發稿前,緬甸能源部尚未發布地震相關報告。4月7日,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協調廳(OCHA)與緬甸境內開展工作的各人道主義分組及其下屬工作組合作編寫了一份“緬甸地震應對情況報告”,其中也沒有石油相關內容。
網傳說法稱,“克欽邦帕敢鎮西北側山體裂縫中,每小時涌出3噸石油。”然而,從地圖上看,帕敢鎮(25°37′N,96°19′E)位于克欽邦首府密支那(25°23′N,97°23′E)的西北方向。根據全球獨立機構運營分析與獨立中心COAR發布的緬甸地震快速評估報告,此次地震影響范圍最北至密支那南部,更北部的帕敢鎮受到地震影響并不明顯。報告同時指出,地震發生后,帕敢鎮附近仍然有軍事沖突在持續發生。

COAR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數據所列圖表,最北部紫色區域為帕敢鎮附近。
綜上所述,網傳“緬甸地面冒油”的視頻和圖片應為地震后的土壤液化現象,并非冒出石油。目前,關于緬甸地震的報告并未顯示當地有大量石油冒出。網傳說法中引用的報告不存在,其中提到的地震裂縫地區實際受到地震影響微乎其微。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