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千億房企實控人,突遭立案
原創 劉治穎 樂居財經
文/樂居財經 劉治穎
正值破產重整關鍵期,金科股份發生了一個“小插曲”。
4月3日晚間,金科股份公告,公司實際控制人黃紅云、控股股東重慶市金科投資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金科控股)于近日分別收到中國證監會下發的《立案告知書》。
因涉嫌存在未披露股票出現被強制過戶風險、未及時披露權益變動信息的違法違規行為,中國證監會于2025年3月27日決定對黃紅云、金科控股進行立案。
經當事人自查,本次立案調查事項涉及以下兩方面:
一是2022年金科控股及黃紅云因辦理券商質押式回購業務,因無力回購亦不能提供資金進行補倉,使得相關券商對質押股票進行強制平倉,導致所持有的金科股份股票被動減持,未能預先披露減持計劃;
二是黃紅云及金科控股在2022年與原一致行動人解除一致行動關系及減持公司股份造成權益變動情況后,黃紅云及金科控股作為信息披露義務人未及時履行權益變動報告書的披露義務。
金科股份在公告中表示,黃紅云及金科控股對上述事項深表歉意,現已深刻吸取教訓并學習了解相關規定,且深圳證券交易所針對上述事項已給予通報批評及采取相關監管措施。
同時,金科股份強調,上市公司不是涉事主體,不會對公司生產經營活動產生重大不利影響,公司將繼續穩步推進重整工作,不會對已經表決通過的《金科股份重整計劃(草案)》產生不利影響,亦不會對提交債權人會議表決的《重慶金科重整計劃(草案)》產生不利影響。
不過,有分析人士認為,盡管證監會立案對象并非上市公司本身,但實控人的合規問題,仍可能對公司治理和市場信心造成沖擊。
公開資料顯示,黃紅云是金科地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現任金科控股董事局主席。2020年,黃紅云憑借215億元身家在《胡潤百富榜》上排名第241。然而,僅隔一年時間,黃紅云財富縮水了七成,2021年身家僅剩60億元,2022年更是掉出了榜單。
值得注意的是,金科股份是國內首家進入破產重整程序的千億房企。
2024年4月22日,金科股份及其全資子公司重慶金科收到法院受理重整申請的裁定書,公司重整程序正式啟動。同年11月22日,確認上海品器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與北京天嬌綠苑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聯合體,為金科股份及重慶金科的中選重整產業投資人。
2025年2月18日,金科股份召開了重整案第二次債權人會議,并于3月31日公告宣布,《金科股份重整計劃(草案)》已獲第二次債權人會議表決通過;而《重慶金科重整計劃(草案)》已獲第二次債權人會議有財產擔保組、職工債權組、稅款債權組表決通過,普通債權組暫未通過。
針對重慶金科普通債權組表決未獲通過,公告指出是由于普通債權組主要為金融機構債權人,部分債權人正在履行內部程序,待履行完內部決策程序后方可投票表決。
業績方面,金科股份預計2024年營業收入在260億元-290億元,2023年同期為632.38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在205億元-285億元,2023年同期虧損87.32億元。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5年2月底,共有59家出險房企在債務重組或破產重整方面披露了進展,包括碧桂園,融創、遠洋等房企均有所進展。其中融創境內債二次重組成功,遠洋境外債重組獲兩地法院批準。
克而瑞分析認為,債務重組并非一蹴而就,其中仍存在諸多挑戰。在重組過程中,房企需要充分考慮債權人的利益,確保重組方案得到債權人的支持。同時,也要合理規劃債務結構,避免過度依賴某一種重組方式,降低未來的財務風險。除此之外,房企的重組成功并不意味著上岸,不管是展期還是消債,都只是減輕財務壓力,若要真正回到正常經營軌道,仍需通過市場的檢驗。
原標題:《千億房企實控人,突遭立案》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