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 +19
中共中央、國務院:引導勞動密集型產業梯次向縣域轉移,穩步提高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業農村比例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規劃(2024-2035年)》(下稱《規劃》)。
《規劃》提出,到2027年,農業強國建設取得明顯進展。鄉村全面振興取得實質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邁上新臺階。穩產保供能力鞏固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達到1.4萬億斤,重要農產品保持合理自給水平。農業科技裝備支撐持續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取得突破,育種攻關取得顯著進展,農機裝備補短板取得階段性成效。現代鄉村產業體系基本健全,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延伸拓展,農業國際競爭力進一步提高。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取得積極進展,農村生態環境明顯改善,集中力量抓好辦成一批群眾可感可及的實事,逐步實現出行、用水、如廁便利,穩步提升污水治理、診療服務、養老保障、鄉風文明、產業帶農水平。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基本同步,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持續縮小。到2035年,農業強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鄉村全面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現代化基本實現,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糧食產能穩固、供給更加安全,鄉村產業鏈升級完善、融合更加充分,鄉村設施完備配套、生活更加便利,鄉村公共服務普惠均等、保障更加有力,農業農村法治建設更加完善,鄉村治理體系基本健全、社會更加安寧,農民收入穩定增長、城鄉發展更加協調。到本世紀中葉,農業強國全面建成。供給保障安全可靠,科技創新自立自強,設施裝備配套完善,鄉村產業鏈健全高效,田園鄉村文明秀美,農民生活幸福美好,國際競爭優勢明顯,城鄉全面融合,鄉村全面振興,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實現。
《規劃》提出,把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作為頭等大事,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筑牢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物質基礎。全面加強耕地保護和建設,提升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水平,健全糧食生產扶持政策,強化糧食和重要農產品儲備調控,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規劃》提出,以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為引領,以產業急需為導向,加快以種業為重點的農業科技創新,推進重大農業科技突破,以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推進農業強國建設。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水平整體躍升,推動種業自主創新全面突破,推進農機裝備全程全面升級,促進數字技術與現代農業全面融合。
《規劃》提出,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牢牢守住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的底線,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促進農業經營主體高質量發展,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增活力添動能。提升家庭經營集約化水平,推進農村集體經濟活權賦能,推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質增效,健全便捷高效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規劃》提到,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壯大縣域富民產業,推動縣域產業加快融入鄰近大中城市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引導勞動密集型產業梯次向縣域轉移。支持涉農高校、企業辦好高質量職業技能培訓,鼓勵開展農民工急需緊缺職業專項培訓,健全跨區域就業服務機制,建立區域勞務協作平臺,促進農民就業拓崗增收。加強農村宅基地規范管理,允許農戶合法擁有的住房通過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盤活利用。有序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制。健全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籌資機制,推進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覆蓋全體農村居民并適時提高基礎養老金標準,健全低保標準制定和動態調整機制。
《規劃》提到,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統籌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全面提高城鄉規劃、建設、治理融合水平。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推動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健全政府投資與金融、社會投入聯動機制,穩步提高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業農村比例。構建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新編縣鄉級國土空間規劃安排不少于10%建設用地指標用于農業農村。健全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配套政策體系,推行由常住地登記戶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制度,推動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社會保險、住房保障、隨遷子女義務教育等享有同遷入地戶籍人口同等權利。把縣域作為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切入點,推動城鄉交通道路連接、供電網絡互聯、客運物流一體,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標準統一、制度并軌。加強縣域商業體系建設,發掘農村消費潛力。

- 曲终人不散
- 3起整治形式主义典型问题被公开通报
- 六部门发文优化离境退税政策

- 六家企业亮相,“北证领航”业绩说明会
- 试点股票新证券代码即将启用,北交所迎来“920”时代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十艘神舟系列载人飞船
- 歇后语,“芝麻开花”的后半句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