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言短意長|誰可以做大學校長?
在國內,有一些職位被加諸了太多的意義,所以誰來做都顯得很難,也很累。
比如,中國的大學校長這一職位就屬于這種。
鑒于悠久綿長的文教傳統,人們對于大學校長尤其是名校校長有著非常高的期待。比如,校長應該是一位從小就學習優秀的學霸,是一位學富五車的學者,是一位情商極高的溝通者,是一位善于處理復雜問題的行政高手,更是一位能夠帶領學校大踏步發展的領導者。
只是當這所有的期待都同時加諸同一個人身上之時,這個職位就成了不堪承受之重。
大學校長應該具備什么樣的條件?誰可以做大學校長?
第一,大學校長應該是一位學有專長的研究者。
大學是傳授專業知識和從事專業研究的地方,不是行政機關。主其事者應該學有專長,也可以給其他學者做一個表率。
現在的大學校長成長之路基本上已經非?!跋嗨啤保合仁亲x書,不少人從本科一路讀到了博士,然后留校任教或者去其他學校任教;任教后實現職稱逐步晉升,從講師到副教授再到教授并相繼獲得碩導、博導資格,有的還在不同階段斬獲了各類國家級人才身份。
在職稱晉升的過程中,現在身為校長的他們大多會參與學院、學校的黨政管理工作,歷練自身的管理能力,逐步從學院副職晉升學院正職、學校副職,最后成為學校正職,執掌一校。
等到躋身校長這個階段,其本科的畢業院校,甚至高中學習階段之后是本科還是專科,都已不再重要。
如果你的校長高中學習階段之后緊接著的學歷是??疲銘摳吲d,你的校長該是一個多么堅韌的人、多么有學習能力的人。拿校長的初始高等教育學歷說事,就掩蓋了校長的努力與時代的背景。
第二,大學校長應該是一位高瞻遠矚的管理者。
做研究做得好的人不一定擅長學校行政管理工作,所以現在的校長大多要經歷很多年的學校管理工作歷練,經歷一個個管理崗位。
現在好一點的大學校長“標配”都是“兩院”院士。院士不一定不適合做校長,但也不是都適合做校長,兩個“崗位”要求各異。認為好校長一定必須是院士的,肯定也是一種誤解。
對于大學校長來說,最核心的能力就是戰略思維、決斷能力。辦大學和辦企業,有一點很相似,就是決定一個大學(企業)命運的可能就是那么幾個關鍵時刻,決斷對了,迎來大發展;決斷錯了,從此走向衰落。
這樣的時刻包括但不限于大學合并、校區設立、學科取舍等。
很多時候,大學向上提升還是向下沉淪,就取決于關鍵時刻的一個關鍵決策。校長權衡利弊得失之后的決斷能力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第三,大學校長應該是一位寬嚴相濟的忠厚者。
不管哪個學科,一個學者的成長自有其規律在。如果忽視這一規律,拔苗助長,非但不利于這所大學人才梯隊建設,還會造成管理者與教師的關系異常緊張。
大學校長初任校長的時間,絕大多數時候已經過了50歲,正是心態漸趨平和的“知天命”之年,寬嚴相濟、忠厚掌校,才是該大學之福。
一所大學要想有序發展,不能一直處于一種緊張關系之中,當然也不能毫無要求,一團和氣,在蹉跎中毫無建樹。該寬松的時候寬松,該嚴格之處嚴格,寬嚴相濟,方可看出一位校長掌校的能力與特色。
掌校不易,有能者任之。
(作者陳良飛系澎湃新聞政治新聞部總監、港澳臺新聞部總監,高級記者)

設計:王璐瑤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