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郴障科技有限公司

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解放日報頭版:“機器人養老”,想象空間正打開

李珺瑤/解放日報
2025-04-06 07:50
浦江頭條 >
字号

近日,70歲的胡先生走進位于中國電科21所的“上海市特種機器人創新中心”。這位愛好旅游、常出遠門的退休老人,穿上助老型外骨骼機器人,從步行到登梯一一試用。 受訪者供圖

問及老年人最感興趣、最有意愿消費的智能養老商品時,選擇生活輔助類的人最多。其次是健康監測類,其中智能可穿戴設備、慢病管理設備、醫療設備、康復訓練設備分別有58.6%、48.6%、38.6%、24.3%的人選擇

在上海一家社區看護中心,一位護工穿戴上腰部外骨骼,輕而易舉地將患腦癱的老人抬上病床。

設備自重3.5公斤,穿脫僅需要20秒至30秒。背上它,宛如給人體注入“超能力”——提重物助力30公斤,綜合減負60%以上。類似功能的外骨骼,在工業領域已成熟應用,但進入社區還不到一年時間。

“未來養老100%靠機器人”“對失能半失能老人進行護理的機器人,有望在五年左右的時間進入家庭”……近期,“機器人養老”話題頻上熱搜,而真實世界中,人工智能企業能順利進入養老市場嗎?

記者走訪了企業、養老院與社區,探尋科幻照進現實的產業現狀。

“人機共生”的新起點

將外骨骼機器人的落地場景,從工業逐步拓展至養老等,是傲鯊智能今年的目標。

除了輔助護工搬動行動不便的老人,外骨骼機器人還能幫助老人行走。

傲鯊智能創始人徐振華介紹,某種程度上,外骨骼機器人不僅是機械功能的載體,更是人機共生的物理媒介,用鋼鐵和代碼重新定義人類能力的邊界。

過去,傲鯊的產品主要應用在裝備制造、航空物流、能源、礦山等工業場景。“相對于民用而言,工業對成本的容忍度更高,產品形態可以沒那么小。”傲鯊智能市場總監張華告訴記者,因為成本的關系,目前傲鯊的外骨骼機器人還沒有正式針對C端(個人消費者)的產品,而是選擇和養老機構或社區合作。

比傲鯊更早進入社區的傅利葉,是最早一批與上海社區醫院合作老年人康復的AI企業。

傅利葉的康復機器人扮演輔助治療的角色,使用時治療師必須在場。2022年,上海市“為民辦實事項目”建設85家示范性社區康復中心,傅利葉的“全周期覆蓋智能康復訓練機器人”在全市數十家社區康復中心應用。

不過,智能康復訓練機器人在社區中使用的頻率并不高。金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一位治療師告訴記者,一是使用有門檻,“老人或多或少有些視力的問題,和機器互動、看屏幕做游戲對他們來說有點費勁”。二是這款設備的長處是服務肢體癱瘓等重癥患者,但這類患者很少會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尋求幫助。

“對機器人的最終需求還是會落到個人用戶。”張華說,他們對未來產品的定位是“養老輔具”,能以小家電的形式走向市場、直接面向消費者。傲鯊正在探索利用社區公共空間“共享租賃投放”,老人在小區里看到共享櫥柜,可以自行選擇付費使用。這條路,才剛剛開始。

現實與理想的差距

在養老服務中,機器人能幫到什么程度?在不同的技術階段,有不同的答案。像傅利葉、傲鯊等人工智能企業扮演的,正是“尋路者”的角色。

今年各種爆火的機器人相關新聞,也讓普通老百姓對原本遙遠的AI有了很多想象。對于老年人來說,期待中的人工智能產品是什么樣的呢?

記者發放了一份調查問卷,得到70位老人參與。當問及智能養老產品的接觸度,有57%的老人表示,對“智能養老產品”沒有概念。不過,當記者提到“天貓精靈”“小愛同學”等常見產品時,大部分老人都瞬間明白,頻頻點頭。

問及老年人最感興趣、最有意愿消費的智能養老商品時,選擇生活輔助類(如:智能家居控制系統、生活輔助機器人、自動清潔設備)的人最多。其次是健康監測類,其中智能可穿戴設備、慢病管理設備、醫療設備、康復訓練設備分別有58.6%、48.6%、38.6%、24.3%的人選擇。

這說明,現實與理想中的AI養老產品,還存在著一定差距。

在張華看來,“在人工智能剛進入大家視野的時候,大家會比較理想主義,想得比較美好。”但目前人工智能產品還只能起到輔助作用,比如,目前外骨骼機器人還做不到讓癱瘓的人自如地行走,但除了輔助行走,還可以給社區看護中心的養老護工佩戴,助力他們搬運老人上床。去年4月開始,傲鯊智能陸續和上海幾家社區看護中心進行了嘗試合作,效果還不錯。

張華說,“在老齡化趨勢下,我們看到的是整個社會對人的機能代償需求。幫助老人增強身體機能,思路可以更開闊些,今后我們還會結合AI大模型,適配更多功能。”

目前,傲鯊智能已將外骨骼機器人的成本降至數千元的消費級,預計今年或將有標準產品進入家電、電子消費市場。

成功推出國內首臺外骨骼機器人的傅利葉,也已轉換賽道,致力于人形機器人通用領域實現突破。可以想象,當技術成熟以后,老人期待的“生活輔助類”功能,可能一臺機器人就能滿足。

傅利葉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顧捷描繪了這樣的場景:“未來如果家家戶戶都有這樣一款人形機器人,當你想為遠方的父母做一桌飯菜時,只要戴上虛擬現實頭盔與機器人‘同步’,就能遠程遙控它完成一桌飯菜。”

破局需要多元助力

許多業內人士用“爆發的前夜”來形容養老機器人的發展,他們也越來越意識到,養老機器人需要突破從想象到實用的藩籬,不能僅僅依賴技術的單兵突進。

從目前來看,“機器人養老”遠沒有想象中普及,購買者目前還是B端(企業或機構)為主。而且,在管理政策上,像外骨骼這樣的“機器人養老”設備還是屬于“醫療器械”,需要獲得械字號才能售賣,整個周期需要3至5年,軟硬件修改起來也需要層層審核。

張華告訴記者,傲鯊智能目前在和各種類型的企業洽談合作擴展業務形態。

傲鯊計劃與國內一些人工智能企業加強腦科技合作,研究如何通過腦電信號去控制肢體的某些行為動作。“人的關節功能性代償是機器人無法幫忙的。比如,‘教會手怎么去做運動訓練’是一件復雜的事情。這就需要腦電的參與。”張華說。

在基礎硬件發展足夠成熟之后,人工智能企業需要對外開放“二次開發”,即根據現有基礎模型或技術框架,進行深度優化和功能擴展的開發。“我們構建底層架構,合作方根據不同需求進行開發,我們給他們開源。”張華說。

再智能的養老機器人,也僅是一臺終端設備,只有與大數據平臺深度融合,才能真正實現養老服務的人性化與安全化。近期中國聯通與傲鯊智能合作,希望將外骨骼機器人作為家庭生態中的一環,整合資源要素,形成政府、企業、社會、個人共同參與的養老服務生態圈。張華透露,這個項目正在楊浦區的一個街道試點。

傅利葉相關負責人介紹,人形機器人作為企業目前的核心業務,已與多家頭部企業、高校及科研機構開展二次研發合作。

放眼未來,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質生產力助力養老產業發展是大勢所趨。如何盡快讓新技術成熟落地,把這條新賽道走通走暢,需要更多元的力量參與進來。

    责任编辑:王卉
    图片编辑:金潔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0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
            二八杠 | 百家乐网址官网| 百家乐官方网站| 博九百家乐游戏| 蜀都棋牌游戏| 互联网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乐官网软件l柳州| 百家乐官网娱乐网址| 大发888娱乐场下载lm0| 百家乐官网高科技出千工具 | 转载24山五行相克| 皇博线上娱乐| 百家乐越长的路| 信誉百家乐官网平台| 百家乐77scs官网| 噢门百家乐玩的技巧| 百家乐官网15人桌布| 卡宾娱乐| 百家乐分| 百家乐官网翻天youtube | 游艇会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乐官网游戏打水方法| 威尼斯人娱乐城返佣| 网上百家乐网址| 普兰店市| 大发888合作伙伴| 百家乐娱乐城博彩| 澳门百家乐官网看路博客| 德州扑克高级技巧| 大发888娱乐场客户端| 太阳神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乐官网园胎教网| 大发888集团| 乐享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澳门百家乐官网是骗人的| 百家乐官网必胜下注法| 视频百家乐平台| 威尼斯人娱乐场送18| 噢门百家乐玩法| 百家乐斗牛稳赚| 真人百家乐什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