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遠離那些爹味太重的人

作者:洞見·姜榆木
任君無厭千回剝,轉覺臨風遍體輕。
你在生活中,是不是也遇到過這樣的人:
常常一副居高臨下的姿態,還有著極強的掌控欲;
張口說教,閉口指點,仿佛所有人都該聽他的;
明明年紀不大,卻迷之自信,總對別人的看法嗤之以鼻。
用現在較為流行的話來說,這種人就是“爹味太重”。
張小嫻曾說:“動輒子指點你人生的人,往往最后拖垮你的人生?!?
都是第一次做人,沒有誰有資格給誰當爹。
成年人要有不隨地大小爹的自覺,也要遠離那些爹味太重的人。
01
知名博主@貓球曾在直播時,談到同行業的一位學長。
剛剛分享了幾個片段,網友們便直呼受不了。
博主備考翻譯二級的證書,學長指點她說:
“以后都是AI翻譯了,多把時間花在有用的地方上?!?
博主在朋友圈曬了出去玩時的照片,學長在底下評論:
“還是少發這樣的照片,會給人一種不穩重的印象。”
最讓大家感到窒息的,是博主30歲生日那天。
本來生日宴會來了很多人,氛圍很是熱鬧融洽。
誰知學長突然來了一句:
“30歲了,可不能再像以前那樣了??!”
然后他語重心長地教導博主,30歲后做人要如何,做事要怎樣。
同桌的賓客頓時停住說笑,現場氣氛更是降至冰點。
爹味超標的人,心里只有自己。
嘴上說著為你好,其實從不在乎你的感受。
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只是為了證明:我是過來人,你該聽我的。
作家常清也有過這樣一個朋友。
他剛開始寫小說時,朋友老是說他不務正業。
后來他就不在朋友面前說寫作的事,而是悶在家里自己寫。
本以為這樣朋友就不會說什么了。
結果朋友到他家做客,看到他的初稿,又是一頓說教:
“我看過的文章多了去了,你這寫得差得遠了,還是別在這行浪費時間了。”
而正是這句話,讓常清在很長一段時間,陷入深深的自我懷疑。
于是,他決定徹底斷絕和這個朋友的聯系。
爹味太重的人從不會真心支持你,只會通過貶低否定你,索取自己想要的優越感。
和他們相處,自尊會被瓦解,自信會被挫敗,到最后只覺心力交瘁。
如果你也遇到了這種人,盡快遠離,是對自己最大的負責。

02
前上海日化CEO葛文耀加過幾個同齡人的聊天群。
本以為跟輩分相同的人在一起,會有很多共同話題。
然而沒過幾天,他把這些群全部給刪了。
葛文耀在自己的微博上解釋:
“我發現很多人不只是好為人師,甚至是好為人爹。
關鍵他們懂得并不比別人多,相處久了就會讓人十分厭煩。”
謙遜基于見識,爹味源于淺薄。
一個極度無知的人,才會缺乏敬畏,到處要給別人當爹。
周軼君剛做記者時,為獲取第一手資料,常常跑去現場做采訪。
單位有個老員工對她說:“女孩子應該多做內勤,跑東跑西的活可以讓男的去做?!?
周軼君很反感這種說教,只是礙于對方的資歷,也不好說什么。
后來她要寫份報告,老員工又在邊上指指點點。
還用恨鐵不成鋼的語氣說:“年輕人,寫報告連最基本的格式都不會?!?
而等他親自示范后,周軼君發現那是兩年前就已經不使用的格式。
這時她才知道,看似資歷很深的前輩,其實脫離一線太久,業務能力早已荒廢。
經歷過這件事情,周軼君增加了出外勤的頻率,盡可能遠離那位老員工。
而她也因此重拾信心,在工作中迅速成長,發表了一篇又一篇轟動行業的報道。
曾仕強教授曾說:
“凡是一見面就要教你這教你那,這種人大多沒什么底子。”
跟渾身爹味的人在一起,你不會學到真正有用的東西。
只會在日復一日的相處中,接觸到對方骨子里的狹隘與淺薄。
別把時間浪費在這種人身上,才能專心走好自己想走的路。

03
臺灣作家金惟純剛上大學時,遇到一位自稱是退休教授的老大爺。
起初他對大爺說的話很上心,態度也很誠懇,生怕表現出不敬。
但很快他發現,對方根本不是退休教授。
所說的道理也是錯漏百出,純粹就是為了賣弄。
因此,每當對方再來指教他時,他都會毫不客氣地反駁回去。
直到有一次,兩人爭得面紅耳赤。
老大爺差點一口氣沒上來,被送去醫務室搶救才脫離危險。
驚出一身冷汗的金惟純,認真反省了自己的行為。
經過深思之后,他決定不再和大爺爭論。
每次遇到大爺,不管對方說什么,他都點頭稱是,然后迅速離開去做自己的事。
渾身爹味的人,無非是想通過教導別人,凸顯自身的優越。
但凡與之論一句是非對錯,就會讓自己陷入無休止的爭吵。
不如主動讓步,如其所愿,讓他們對自己的影響點到為止。
被譽為“外貿女王”的企業家冉凌燕,參加過一次同學聚會。
有個考上公務員的同學,聽說她沒有結婚,而且還在自己創業,就陰陽怪氣地跟她說:
“別折騰到最后,創業沒創成,自己也沒人要了?!?
其實當時冉凌燕已經有了工作室,個人身價高達上千萬。
但她卻很誠懇地對同學說:
“是啊,其實我已經在抓緊備考,等我考上公務員,就再也不折騰了。”
聽她這么說,對方很得意地走開了。
而剩下的時間,冉凌燕就用來結交參會的同行,討論真正有意義的事情。
任君無厭千回剝,轉覺臨風遍體輕。
永遠不要試圖說服一個有爹味的人。
你沒有義務驅散別人身上的爹味,卻有責任不讓自己受其影響。
果斷轉身,不作停留,把精力留給適合自己的圈子,活出廣闊舒展的人生。
▽
曾在豆瓣上刷到這樣一條評論:
“爹味超標者的最可怕之處,不在于迂腐的認知、陳舊的經驗和油膩的性格。
而在于只要接近他們,你的信心和激情就會不斷流失,直到你變成和他們一樣的人。”
與人相交,最重要的是擇善而處。
和有毒的人劃清界限,才能把只有一次的人生過得不留遺憾。
原標題:《遠離那些爹味太重的人》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