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周觀展|故宮賞園林文化,奧賽觀“美好年代”
告別春意融融的三月,澎湃藝術梳理四月第一周精彩展覽。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放眼全球園林文化,推出“樂林泉——中外園林文化展”,將宋徽宗奇石與莫奈睡蓮并置呈現(xiàn);在上海,法國藝術家法布里斯·伊貝爾“從山谷中來”將自己在法國西部生活與創(chuàng)作移至上海;奉賢博物館“秋水長天”聚焦清代單色釉瓷器展。
在法國,奧賽博物館推出“美好年代晚宴粉彩海報”,呈現(xiàn)“現(xiàn)代廣告之父”Leonetto Cappiello 的海報設計作品;在倫敦,“驚人之作:維克多·雨果的素描”鋪陳開文學之外的雨果;在巴塞爾,“北極光”展覽展示了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和加拿大藝術家對于風景的描繪。
上海
法布里斯·伊貝爾:從山谷中來
地點: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展期:2025年4月2日—6月29日

展覽匯集法國藝術家法布里斯·伊貝爾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至今的70余件代表作,其中包括為上海特別創(chuàng)作的20余件新作。通過這場展覽,伊貝爾在隱喻與實體間,將他在法國西部生活與創(chuàng)作的故土移至上海。
東西匯夢——中意當代版畫交流展
地點:上海多倫現(xiàn)代美術館
展期:2025年4月3日—6月2日

展覽以版畫為媒介,將呈現(xiàn)15位中國和15位意大利藝術家自20世紀70年代至今創(chuàng)作的近百件具有代表性的版畫、綜合材料和新媒體藝術作品,展現(xiàn)兩個文明古國在當代鮮活的文化創(chuàng)造力和生命力。
天地大觀:跨越時光的文明印記
地點:龍美術館(西岸館)
展期:2025年3月22日—6月29日

展覽匯集約200件(套)私人機構收藏的商周至明清時期物品,包括甲骨文、青銅器、玉器、佛像、瓷器、家具等,探索跨越3000年的中國文明史。重點展品包括三函商代甲骨刻辭、西周宣王五年青銅兮甲盤、明成化斗彩雞缸杯等。
三十——劉海粟美術館建館30周年紀念展
地點:劉海粟美術館
展期:2025年3月15日—5月28日
以劉海粟美術館三十年發(fā)展歷程為主線,全面呈現(xiàn)美術館的藝術傳承與文化擔當。展覽共計展出作品及文獻144件,其中更有多件館藏“鎮(zhèn)館之寶”級別古畫作品及劉海粟絕筆畫作首次展出。
上海博物館東館歷代繪畫、中國歷代書法
地點:上海博物館東館
展期:2025年2月19日展品更新

此輪書畫常設展,上博拿出了壓箱底的國寶級館藏。包括東晉王羲之《草書袁生帖》頁、唐代虞世南《行書汝南公主墓志銘》卷以及北宋郭熙《幽谷圖》軸、南宋李迪《雪樹寒禽圖》軸。
印象·派對:POLA 美術館藏印象派藝術展
地點:上海博物館東館
展期:2025年1月22日—4月21日

展覽由上海博物館和日本POLA美術館合作策劃,是 POLA 美術館在海外最大規(guī)模的展覽,匯集莫奈、雷諾阿、塞尚、梵高、高更、馬蒂斯、畢加索等30余位藝術家的近70件經(jīng)典之作,全景式呈現(xiàn)印象派藝術的開端、發(fā)展、興盛以及對后世藝術的持久影響。
姜寶林現(xiàn)代筆墨藝術研究展
地址:海派藝術館(閔行區(qū)新鎮(zhèn)路1536號)
展期:2025年3月21日-4月20日

耄耋之齡的畫家姜寶林是陸儼少、李可染的學生,展覽呈現(xiàn)了姜寶林先生在不同創(chuàng)作階段的重要探索,包括他早期開創(chuàng)性的白描山水作品,還涵蓋抽象化的創(chuàng)新之作以及花卉大寫意作品。
東西匯夢——中意當代版畫交流展
地點:上海多倫現(xiàn)代美術館
展期:4月2日——6月2日

展覽以版畫為媒介,呈現(xiàn)15位中國和15位意大利藝術家自20世紀70年代至今創(chuàng)作的近百件版畫、綜合材料和新媒體藝術作品,展現(xiàn)兩個文明古國在當代鮮活的文化創(chuàng)造力。
刻意
地點:上海靜安雕塑公園藝術中心
展期:4月1日——6月2日

展覽突破傳統(tǒng)版畫展模式,首度以“木刻原板”為主體展品,百余幅木刻原板與數(shù)字藝術、虛擬現(xiàn)實同場共振,完整呈現(xiàn)藝術家四十余年的創(chuàng)作母本真跡,刀刻痕跡清晰可見,充滿了時間的包漿與情感的依托。
秋水長天——清代單色釉瓷器展
地點:奉賢博物館
時間:3月28日——5月18日

展覽共遴選清初至光緒時期單色釉瓷器118套,共分11個板塊,涵蓋紅、藍、黃、白、青等多種釉色。極簡即為大雅,單色釉瓷器,至純至簡,歸于本真,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最為純粹的審美觀念。展覽將以單色釉瓷器純凈之美,展現(xiàn)清代景德鎮(zhèn)瓷藝的巧奪天工,并與觀眾共觀古代瓷器的一色千秋,感悟古人的匠心智慧,品味瓷韻的至高境界。
貞觀鑒——大唐歷史文化主題展
地點:閔行區(qū)博物館
展期:2025年1月23日—5月5日

展覽分為“大唐始立”“昌民初顯”“絲路華章”和“治世遺韻”四個部分。展覽文物年代跨度從北周到中晚唐,包括尉遲敬德墓志、微笑仕女圖、彩繪陶俑、鎏金銀壺等132件(套)文物,從政治制度、社會風貌、文化交流、歷史沿革等多方面展示初唐的歷史圖景,一窺唐太宗李世民的成長之路,邂逅貞觀之治的盛世華章。
艾哈邁德·馬塔爾:天線
地點:上海UCCA Edge
展期:2025年3月8日—6月8日

展覽全面展示沙特阿拉伯著名藝術家艾哈邁德·馬塔爾的創(chuàng)作歷程,涵蓋超過100件藝術作品。他的藝術實踐通過探尋集體記憶,揭示和記錄不為人知的故事,對沙特持續(xù)進行復雜而深入的描繪與解析。
銅為鑒·以照行:黑龍江省博物館藏宋金銅鏡展
地點:嘉定博物館
展期:2025年3月18日—6月20日

展覽遴選70余件宋金時期的銅鏡,按照紋飾分為“雙魚紋銅鏡”“龍紋鏡”“人物故事鏡”“瑞獸花鳥紋銅鏡”“銘文銅鏡”5個部分,通過比對宋金時期銅鏡,展示北方少數(shù)民族與中原內(nèi)地在長期交流中的民族融合現(xiàn)象,以及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上的碰撞與交融。
鏡像:盧齊歐·封塔納與米開朗基羅·皮斯特萊托
展期:2025年3月20日—6月15日
地點:Prada 榮宅(陜西北路186號)

封塔納(Lucio Fontana,1899-1968年)和皮斯特萊托(Michelangelo Pistoletto,生于1933年)是戰(zhàn)后意大利和國際藝術界的兩位巨匠。展覽匯集了20世紀40年代以來的26件作品,重點展示兩位藝術家對全新表達形式的探索,以及對以往被奉為圭臬的材料、方法和主題的摒棄。
川內(nèi)倫子:遙遠閃亮的星,在手中閃爍
地點:Fotografiska 影像藝術中心
展期:2025年2月21日—6月22日

展覽展出日本攝影師川內(nèi)倫子近年來的重要系列作品,包括《M/E》和《An interlinking》系列,呈現(xiàn)其獨特的攝影語言和對生活的敏銳感知。
編織,一起嗎?
地點:西岸美術館
展期:2025年2月18日一4月27日

“編織,一起嗎?” 由法國建筑師兼藝術家艾米麗·克內(nèi)(émilie Queney)與蓬皮杜中心合作設計,是一項大型公共編織項目,涵蓋多臺可移動織機和編織基站。
對話透納:崇高的回響
地點:浦東美術館
展期:2024年10月1日—2025年5月10日

展出逾100件作品,分章節(jié)展示透納藝術生涯的發(fā)展及創(chuàng)作風格變化。展覽還通過當代藝術家的作品與透納的藝術遺產(chǎn)對話,以21世紀視角重新詮釋18世紀的藝術理念,讓觀眾領略大師杰作與藝術“崇高”的多元表達。
上海:攝影之都 1910年代-2020年代
地點:上海民生現(xiàn)代美術館
展期:2024年12月25日—2025年5月5日

展覽匯集35位長期生活于上海的攝影師與藝術家的268件作品,以及超過80件(套)相關資料、展品,以上世紀初就活躍于上海的丁悚、陶冷月、金石聲等藝術家的作品為起點,呈現(xiàn)上海與攝影跨越百年的變遷與發(fā)展。
情系紫玉光·墨海樓曹素功藏墨展
地點:上海筆墨博物館
展期:2025年3月3日—6月7日

展覽以曹素功經(jīng)典墨品和文獻史料為脈絡,從“溯古”“紀史”“賞珍”、“典證”四方面細數(shù)曹素功墨寶珍品,回溯其發(fā)展歷程。
北京
“樂林泉——中外園林文化展”
地點:故宮博物院
展期:4月1日——6月29日

展覽聚焦于園林,以“園林雅事”為敘事焦點,立足中國古典園林藝術,同時也放眼全球園林文化,通過雅集、鑒藏、游山、靜修、觀花、暢音六大園事,展開一場跨越時空的園林藝術對話。
中央美院美術館館藏陳列
地點:中央美院美術館
展期:2025年3月30日起

此次館藏陳列展將分“古代部分”和“現(xiàn)代部分”,展出500余件館藏。最引人注目的是,開幕當天館藏宋畫《山鵲枇杷圖》真跡將限時展出。這幅畫作也是自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新館建館以來首度公開亮相。宋代繪畫以其精湛的技藝、深邃的意境和豐富的題材,成為中國美術史上的一座高峰,希望通過此幅作品可以讓觀眾感受到宋代花鳥畫的生動傳神。
傳移模寫: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臨摹教學作品展
地點: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展期:2025年3月2日—4月16日

展出央美百年來中國畫臨摹教學的臨摹作品、課徒稿及臨創(chuàng)轉(zhuǎn)化創(chuàng)作共300余件,包括齊白石、李可染臨仿八大山人的畫作。對于中國畫學習,臨摹緣何重要?該展也引起了學界對于中國畫教學的討論與思考。
共融之光——中國·巴基斯坦藝術交流展
地點: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美術館
展期:2025年3月1日起

展覽以“交融與對話”為主題,通過“犍陀羅”“麥積山”“共融之光”三大板塊展開。其中,展出的犍陀羅雕塑均通過技術掃描、3D打印等技術復制而成,是中國與巴基斯坦對于犍陀羅藝術遺產(chǎn)的數(shù)字化與深入研究的一次合作。
震蕩不消磁——探測1990年代以來中國內(nèi)地和香港的聲音實踐
地點:中間美術館
展期:2025年2月22日—6月1日

展覽聚焦中國內(nèi)地及香港發(fā)生的聲音創(chuàng)作及其歷史,意在將聲音藝術視作一種能動且具有滲透力的實踐方法,探索其對話現(xiàn)實的諸多可能。展覽包括57位(組)聲音藝術家的近60件作品,特別是過去20年中活躍在聲音創(chuàng)作前沿的藝術家的最新作品。展覽還呈現(xiàn)了自1990年代以來,與聲音實踐相關的豐富的文獻資料,包括影像、攝影、文稿、設計圖、網(wǎng)頁以及實物等。
希臘人——從阿伽門農(nóng)到亞歷山大
地點:首都博物館
展期:2024年11月20日—2025年5月18日

展覽匯聚了希臘國家考古博物館、塞薩洛尼基考古博物館等希臘境內(nèi)14家博物館和文物機構的270件(套)藏品,全面涵蓋古希臘文明各個時期。
美的多元——古希臘的藝術與生活
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
展期:2024年11月6日—2025年6月5日

展覽將以“美”為主題,不同于以往以歷史時期為主線的展覽敘事,從“日常”“妝飾”“人體”三個角度展開古希臘生動的美學圖卷,來自希臘國家考古博物館的279件(套)陶器、青銅器、金器、玻璃器、壁畫、雕塑等代表性文物,時間跨越5000年之久,涵蓋基克拉迪文明、米諾斯文明、邁錫尼文明,以及幾何陶時期、古風時期、古典時期和希臘化時期等古希臘所有重要歷史時期。展品絕大部分為首次出境展出。
江蘇
吳國的北方朋友
地點:蘇州博物館
展期:2025年3月21日—6月5日

展覽以晉、楚、吳三國的文化交流為明線,以春秋時期諸侯爭霸與禮制文化為暗線,呈現(xiàn)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故事。展覽共計展出文物116件/套,涵蓋春秋時期的青銅禮器、玉器等門類,春秋五霸晉文公作器——晉公盤,也首次來蘇展出。
藝壇同仁:吳作人與李苦禪作品展
地點:吳作人藝術館
展期:2025年3月1日—6月2日

本次展覽將呈現(xiàn)吳作人和李苦禪的45件書畫作品,回顧他們長達四十年的交往與情誼,探索二人藝術風格理念的異同,以及他們對中國現(xiàn)代美術發(fā)展所產(chǎn)生的深遠影響。吳作人曾赴法國留學,他借鑒西方油畫的觀念和技法,提升中國畫的造型能力。李苦禪師從齊白石,擅長創(chuàng)作大寫意花鳥畫,畫風濃重豪放、氣勢磅礴。
錦繡江南:中國傳統(tǒng)織繡工藝的巔峰創(chuàng)造
地點:南京博物院
展期:2025年1月22日—4月22日

本次展覽分為“織·神機妙算”“繡·巧奪天工”“染·五色斑斕”三個單元,全面呈現(xiàn)江南地區(qū)紡織工藝七千年歷史,通過織繡探索“中國制造”的創(chuàng)新精神、“中國設計”的理念與內(nèi)涵。展出作品時間線完整,上起新石器時代的紡織工具,下到近現(xiàn)代乃至當代作品均有收錄,體現(xiàn)出數(shù)千年來江南勞動人民為紡織工藝傳承的不懈努力。多數(shù)展品為40余年來首次公開展出。
觀天下:大明的世界
地點:南京博物院
展期:2025年1月22日—7月20日

展覽敘事橫跨14至17世紀,將明代中國置于第一次全球化的浪潮中,通過“日月初升”“航海傳奇”“白銀貿(mào)易”“無問西東”“美美與共”五個部分,以逾400件(套)展品呈現(xiàn)明代中國與世界的互通、共融。
馬——從地中海到江南的千年權力象征
地點:蘇州吳文化博物館
展期:持續(xù)至5月18日

展覽通過油畫、中國畫、版畫、雕塑、絲織品、車馬器、陶俑等種類文物,講述古今中外,人類與馬在不同歷史階段的不同關系。
浙江
浙里尋珍:2024年度考古成果展
地點:浙江省博物館
時間:3月22——5月25

本次展覽集結“2024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fā)現(xiàn)”評委會選出的26處遺址出土的400余件文物,分“文明新證”“越地風華”“東南肇興”“海陸交響”4個篇章,呈現(xiàn)浙江萬年文化史的壯闊長卷。
郁勃縱橫——吳昌碩、錢瘦鐵、橋本關雪藝術傳承展
地點:湖州市美術館
時間:3月30日——6月29日

二十世紀上半葉,吳昌碩(1844-1927)、錢瘦鐵(1897-1967)、橋本關雪(1883-1945)三位有著明顯師承關系的藝術家以金石書畫為媒介,在中日藝術長河上架起了一座跨越時空的文化長廊。正是對這段藝術史的回眸,也鉤沉出不少中日藝術交流的佳話。展覽展出三位藝術家的藝術精品。
廣東
往來千載一悲鴻:徐悲鴻誕辰一百三十周年紀念展
地點:廣東美術館新館
展期:2025年3月1日—6月15日

徐悲鴻作為中國美術現(xiàn)代轉(zhuǎn)型的樞紐人物,其藝術實踐始終貫穿著“致廣大而盡精微”的學術邏輯。展覽通過徐悲鴻的“江南徐生:啟蒙、求學與藝術蛻變(1895-1925)”“生于憂患:藝術教育與家國情懷(1926-1936)”和“自強不息:民族責任與美育思想(1937-1953)”三大歷史切片,結合73件代表作品與大量文獻的互文性敘事,深度解碼其“藝術救國”理念與“寫實主義”方法論的時代生成機制。
友涵與余友涵:余友涵的早期經(jīng)驗與晚期風格
地點:深圳美術館(新館)
展期:2025年3月25日—6月16日

此次展覽是余友涵先生離世后的首個大型回顧展,全面呈現(xiàn)藝術家跨越半個多世紀的創(chuàng)作生涯,涵蓋了 100 多件作品和豐富的文獻資料。在此次展覽中,兩位策展人,劉鼎與盧迎華,基于自身藝術史和思想史的雙重視野,勾勒出余友涵先生立足于自身的藝術探索,與時代孜孜不倦地對話的卓越成果,也從他的個人實踐中提煉出若干與當代藝術史相關的關鍵性問題。
李山:量子跳躍
地點: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
展期:2025年3月24日—5月23日

本次展覽由國際知名策展人侯瀚如策劃,將呈現(xiàn)李山十多年來跨多種媒介的創(chuàng)作,包括其代表性的生物藝術裝置、近年創(chuàng)作的巨幅繪畫、特定場域大型裝置、多年研究書稿以及實驗性影像作品等。展覽將以“沉浸”的體驗方式,帶領觀眾從多感官角度深入探索李山對生命與科學、生物與藝術以及人類未來可能性的深刻認知與思考。
薛松:“自然-非然”
地點:深圳市當代藝術與城市規(guī)劃館
展期:2025年3月25日—6月29日

展覽匯聚薛松近四十年藝術生涯的精粹,全面呈現(xiàn)從波普拼貼到抽象表現(xiàn)的藝術發(fā)展,涵蓋共六十余件畫作及文獻檔案,并聚焦藝術家 2019 年以來的 “法自然” 系列新作。展覽特邀藝評家、獨立策展人姜俊博士策劃。
山西
理想與光榮——古希臘古羅馬雕塑藝術展
地點:山西博物院
展期:2025年1月1日—5月5日

展覽展出來自英國利物浦國家博物館134件(組)珍貴雕塑,展現(xiàn)作為西方文明之源的古希臘、古羅馬雕塑藝術,帶觀眾領略遙遠的地中海之濱,古代人類對人體美的極致展現(xiàn),對理想、對和諧、對美的不懈追求。這些雕塑作品,無論是神像、英雄像還是普通人物的雕像,都體現(xiàn)了古希臘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人性的深刻理解。
變局——春秋時期的晉與秦
地點:山西博物院
展期:2025年1月1日—5月5日

展覽由山西博物院聯(lián)合上海博物館、河南博物院、陜西歷史博物館、甘肅省博物館、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等16家文博單位共同舉辦,以206組珍貴文物,展現(xiàn)了東周時期,特別是春秋時期晉國與秦國之間復雜多變的關系,領略那個時代的風采。
遼寧
簡述中國——甘肅出土漢簡精品展
地點:遼寧省博物館
時間:3月29日——6月15日

展覽從簡牘發(fā)現(xiàn)的歷史、簡牘中壯闊的絲路故事、漢代邊塞人家的日常生活、漢簡中蘊含的書法藝術出發(fā),以簡牘為媒介,解碼古代甘肅地區(qū)獨特的文化基因,全面、生動地展現(xiàn)簡牘里的絲路文明與中華智慧,展出重點文物包括“詔書”木楬、“甲渠候官”木簡、“懸泉置”木簡等。
漫步美中——古羅馬時期女性主題文物展
地點:遼寧省博物館
展期:2025年1月1日—7月1日

展覽以意大利久負盛名的卡比托利歐博物館館藏為核心,同時獲得國內(nèi)外十余家展覽機構支持,由中方和意方博物館專家學者組成聯(lián)合策展團隊,精心遴選古羅馬時期及我國兩漢時期與女性生命歷程相關的文物共計150余件套,旨在用實物呈現(xiàn)兩千年前古代世界中女性豐富的精神世界和昂揚的生命力量,再現(xiàn)絢麗多彩的女性敘事。
河北
約瑟夫·博伊斯:7000個夢想
地點:河北廊坊新繹美術館
展期:持續(xù)至2025年6月15日

該展覽是新成立的博伊斯研究中心(中國)的開幕首秀,以博伊斯的生態(tài)藝術項目《7000棵橡樹》為切入點,分七個章節(jié)回顧博伊斯的藝術。
湖南
惟楚風流——明清湖南士大夫的筆墨丹青
地點:湖南博物院
展期:2024年12月17日—2025年11月16日

展覽遴選湖南博物院藏明清時期湘籍或客湘士人的作品九十余件(套),試圖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明清時期湖南風雅士紳的書畫藝術。
香港
畢加索──與亞洲對話
地點:香港M+博物館
展期:2025年3月15日—7月13日

這一特展呈現(xiàn)150余幅藝術作品,包括60余幅畢加索作品及香港M+博物館藏品中的80多件亞洲藝術家作品,以一場跨文化和時代的對話呈現(xiàn)畢加索對亞洲藝術的影響。
森村泰昌與辛迪·雪曼:變裝化身
地點:M+
展期:2024年12月14日-2025年5月5日

展覽展出森村泰昌(日本籍,生于1951年)和辛迪·雪曼(美國籍,生于1954年)重要的早期系列作品,追溯其創(chuàng)作的本源,描述他們?nèi)绾沃貥嬎囆g史、電影和媒體文化中的經(jīng)典畫面。這些變裝化身的創(chuàng)意之舉并非單單模仿原來的作品,更體現(xiàn)了兩位藝術家的獨特視角和背景。他們再現(xiàn)的影像往往偏離原初的圖像,令人感到既熟悉又模糊。森村和雪曼透過與其模仿對象建立可游移變化的關系,揭示身份是具可塑性的概念。
塞尚和雷諾阿的世界:法國橘園美術館及奧賽博物館珍藏展
地點:香港藝術館
展期:持續(xù)至5月7日

該展覽以兩位印象派代表人物塞尚和雷諾阿為主題,展出來自橘園美術館及奧賽博物館的52件畫作,意在呈現(xiàn)塞尚和雷諾阿的藝術風格,并揭示他們之間的友誼。
流動的盛宴——中國飲食文化
地點: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展期:2025年3月19日——6月18日

飲食文化自然也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次展覽分“跨越生死”“跨越文化”“跨越山水”“跨越時間”四個單元,從新石器時代祭祀及陪葬飲食器具到多媒體餐桌上,探索當代飲食器具的前世與今生。
清溪流遠:澄觀中國山水藝術
地點: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
展期:2025年2月14日——5月11日

展覽將陳列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收藏的清朝初期(17世紀)至當代的山水畫作。展出作品體現(xiàn)了中國山水畫三個世紀的發(fā)展脈絡:清初新安畫派的查士標繼承文人畫傳統(tǒng),晚清嶺南畫派提倡中西折中,民國的廣東國畫研究會提倡于傳統(tǒng)中覓改良,而黃賓虹、劉海粟等人的創(chuàng)作則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中國繪畫多元發(fā)展的趨勢與形態(tài)。
修明武備:故宮博物院藏清代軍事文物
地點: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展期:2025年1月22日—2026年1月21日

展覽分為“龍興八旗”“刀劍天下”“騎射與槍炮”“操閱與軍禮”“以圖為史”和“防御海疆”6個單元,通過約190件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宮廷軍事文物,包括盔、弓箭、刀劍、馬具、繪畫、織品、圖籍、科學儀器等眾多類別的物品,呈現(xiàn)清代軍事組織、技術和藝術的發(fā)展。
當紫禁城遇上凡爾賽宮?十七、十八世紀中法文化交流
地點: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展期:持續(xù)至2025年5月4日

展覽精選故宮博物院及凡爾賽宮近150件珍品,呈現(xiàn)中法宮廷在文化、藝術、科技等領域互相欣賞、啟發(fā)及交流的歷史,以及兩國之間源遠流長的友誼。
臺北
歲時吉慶:院藏節(jié)令文物展
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
展期:2025年1月28日—4月27日

本次展覽依托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歲時文物,分“年歲時序”“三節(jié)同樂”“四時接應”3個單元,帶領觀眾通過不同的節(jié)令行事,一窺清宮廷的春夏秋冬四季物景。
心契仙蹤:故宮文物中的呂洞賓
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qū))
展期:2025年2月4日—4月27日

呂洞賓、鐘離權、鐵拐李、張果老、藍采和、韓湘子、曹國舅、何仙姑共同組成所謂的「八仙」,在元明戲曲中成為廣受歡迎的題材,其中又以「八仙過海」最為著名,常與「西王母蟠桃宴」的題材結合,成為明清器物中常見的吉祥裝飾。本次展覽將通過院藏繪畫和器物,展現(xiàn)文士求索的仙風道骨和世俗企求的長壽歡樂,帶領觀眾一窺呂洞賓的不同面貌。
繪心寫意:書畫里的人情味
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
展期:2025年1月10日—4月13日

本次展覽將匯集通過文字與繪畫來表達心意的書畫作品,通過日常書信、專為他人創(chuàng)作的詩詞書畫以及具有贈物意涵的圖像,展示書畫家的才情與意念,向觀眾呈現(xiàn)社會禮儀與人際關系的縮影。
海外
日本
京都國立近代美術館藏品展
地點:京都國立近代美術館
時間:3月13日——6月29

本次展覽為京都國立近代美術館2025年度第一回藏品展,共展出148件作品,涵蓋繪畫、陶瓷、雕塑、紡織品等類別。
希爾瑪·阿芙·克林特展
地點: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
展期: 2025年3月4日—6月15日

希爾瑪·阿芙·克林特(1862-1944)是瑞典藝術家,早在1906年便完成自己的第一幅抽象繪畫,比康定斯基、馬列維奇、蒙德里安等人更早地涉足抽象藝術領域,因此被視為西方抽象繪畫藝術的重要先驅(qū)者。這是藝術家亞洲的首次大型回顧展,以其代表作系列“神殿繪畫”為中心,共展出約140件作品,結合相關文獻資料,全面回顧阿芙·克林特的藝術生涯,探求她的創(chuàng)作特色及靈感源泉。
莫奈 睡蓮時刻
地點:京都市京瓷美術館
展期:2025年3月7日— 6月8日

展覽以莫奈“睡蓮”系列畫作為中心,展出法國瑪摩丹美術館收藏的約50件莫奈畫作,結合日本國內(nèi)的藏品,全面回顧莫奈晚年的藝術創(chuàng)作。此展在東京展出時,引起極大反響。
新加坡
鏡中鏡:心靈之旅
地點:藝術科學博物館(ArtScience Museum)
展期:2025年3月1日—7月6日

展覽運用尖端技術與創(chuàng)意藝術使人的內(nèi)心世界可見化,讓觀眾自行選擇探索路徑,在沉浸式的體驗中感受人類思想的潛力和無盡創(chuàng)造力。
法國
開胃酒和演出:美好年代晚宴粉彩海報
地點:奧賽博物館
時間:3月18日——7月2

本次展覽是奧賽博物館“藝術就在街頭”衍生展,展出海報設計師 Leonetto Cappiello(1875-1942)海報設計作品。Leonetto Cappiello 被譽為“現(xiàn)代廣告之父”。與此前海報設計師追求的畫面整體感和油畫構圖不同,他創(chuàng)新性地嘗試以簡潔背景和色彩對比突出中心人物,強調(diào)視覺焦點,對后來的廣告設計產(chǎn)生了極大影響。展覽將呈現(xiàn) Cappiello 自1899年至1939年參與的重要廣告項目,同時追溯他從習作、草圖到定稿的創(chuàng)作流程。
法國裝飾藝術設計師 Jacques-émile Ruhlmann 作品展巴黎
時間:3月12日——6月1日
地點:裝飾藝術博物

本次展覽是“裝飾藝術一百年”系列紀念展之一,致敬裝飾藝術運動代表人物、法國設計師 émile-Jacques Ruhlmann。émile-Jacques Ruhlmann 是一位家具設計師、室內(nèi)設計師。他的作品以取材珍稀、設計精巧著稱,是裝飾藝術運動中奢侈和現(xiàn)代性的代表。展品包括 émile-Jacques Ruhlmann 生前留下的26本素描本、1925博覽會展廳壁紙、兩家壁紙制造商 French Wallpaper Society 和 Desfossé & Karth 提供的原始壁紙等。
蘇珊娜·瓦拉東
地點:蓬皮杜中心
展期: 2025年1月15日—5月26日

蓬皮杜中心2025年的開年重磅展覽獻給19、20世紀之交最重要的藝術家之一:蘇珊娜·瓦拉東(Suzanne Valadon)。匯集了200多幅繪畫與素描作品,此次展覽全面回顧了瓦拉東大膽且極具獨創(chuàng)性的職業(yè)生涯,追溯了這位藝術家獨特的人生軌跡,為我們展示了從她作為蒙馬特地區(qū)備受青睞的模特,到她在同行和評論界獲得認可的歷程。
英國
驚人之作:維克多·雨果的素描
地點:倫敦皇家藝術研究院(RA)
展期:2025年3月21日—6月29日

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1885)創(chuàng)造了不朽的文學經(jīng)典。鮮有人知的是,他同時也是一位極具力量的視覺藝術家。從早期的漫畫和旅行創(chuàng)作、到他戲劇化的風景畫以及對抽象的實驗。展覽匯集了精美的紙上作品,鋪陳開文學之外的雨果。
愛德華·蒙克肖像作品展
地點:英國國家肖像館
展期:持續(xù)至6月15日

尼采式的狂熱、象征主義與表現(xiàn)主義,瘋狂、早逝的命運……這是世人對幽默風趣、玩世不恭的愛德華·蒙克的印象。當然,他最為人熟知的身份,是1893年那幅充滿痛苦情緒的《吶喊》的創(chuàng)作者。展覽匯集了40余件繪畫與紙上作品,其中大部分作品此前從未在英國展出,這些作品讓觀眾步入蒙克的社交圈,并發(fā)現(xiàn)這位藝術家的另一面。
錫耶納:繪畫的崛起(1300-1350)
地點:英國國家美術館
展期:2025年3月8日—6月22日

14世紀初葉,錫耶納作為意大利的藝術之都,吸引大批藝術家前來學習、合作和探索。展覽將匯集超過100件歐洲早期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雕塑、金屬器和紡織品等,闡述錫耶納藝術家的創(chuàng)造力及其對周邊地區(qū)的影響。重點展品包括杜喬(Duccio,約1255-1319)的“梅斯塔”祭壇畫和西蒙尼·馬蒂尼(Simone Martini,1284-1344)的“奧爾西尼”多聯(lián)畫。
從戈雅到印象派:奧斯卡·萊因哈特收藏
地點:科陶德美術館
展期:2025年2月14日—5月26日

科陶德美術館以2025年奧斯卡·萊因哈特藝術館閉館修繕為契機,承辦奧斯卡·萊因哈特收藏在瑞士境外的首次大規(guī)模展出。本次展覽將集中呈現(xiàn)西班牙畫家弗朗西斯科·戈雅、法國浪漫主義畫派先驅(qū)西奧多·杰利柯、法國現(xiàn)實主義畫派創(chuàng)始人古斯塔夫·庫爾貝,以及多位印象派和后印象派藝術家的作品。展品包括馬奈《在咖啡館》、亨利·德·土魯斯-勞特累克《小丑沙烏考》、塞尚靜物畫以及梵高在阿爾勒住院時期創(chuàng)作的兩件作品。
透納:光與影
地點:英國曼徹斯特惠特沃斯美術館
展期:持續(xù)至2025年11月2日

今年是英國最受歡迎的藝術家約瑟夫·馬洛德·威廉·透納(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的誕辰250周年。此次展覽展出了透納一系列版畫與水彩畫作。其中,《Liber Studiorum》(研習之書)是透納耗時20年完成的71幅版畫系列作品,此次展覽得以將其全部展出,以獨特的視角展現(xiàn)他是如何在版畫與繪畫中利用線條、色調(diào)和空間的。
塔羅牌:起源與后世
地點:英國倫敦大學沃伯格研究所
展期:將持續(xù)至4月30日

作為探索的工具、藝術靈感的源泉和反主流文化的象征,塔羅牌一直是關于命運、創(chuàng)造力,以及身份的塑造者。展覽“塔羅牌:起源與后世”展示了塔羅牌的悠久歷史,探索其起源,以及在藝術家、神秘主義者和作家手中經(jīng)歷的演變。
莫臥兒帝國:藝術、建筑和奢華
地點: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
展期:2024年11月9日—2025年5月5日

本次展覽將匯集超過200件古代伊朗和印度北部地區(qū)藝術家和工匠的作品,展現(xiàn)莫臥兒帝國黃金時代(約1560-1660年)的藝術成就,時間跨度涵蓋阿克巴、賈漢吉爾和沙賈汗三位皇帝的統(tǒng)治時期。
蒂爾扎·加伍德:超越拉維利厄斯
地點:杜爾維治美術館
展期:2024年11月19日—2025年5月26日

展覽展出其作品80多件作品,探索她“精致的天真”風格——以表面看似單純的主題傳達更深層的意義。展覽涵蓋她創(chuàng)作的所有領域,包括幾乎所有現(xiàn)存的油畫作品,以及她充滿幽默感的木刻版畫、鉛筆素描、實驗性的云母紙設計及拼貼紙構作。
德國
藍騎士宇宙:從康定斯基到坎彭頓克
地點:柏林國家博物館
展期:2025年3月1日—6月15日

展覽分為7個章節(jié),分別介紹康定斯基的版畫、弗蘭茨·馬爾克的動植物畫、奧古斯特·馬克的紙上繪畫、藍騎士團體內(nèi)的女性藝術家、《藍騎士》年鑒以及曾在1912年舉辦過藍騎士畫展的柏林先鋒派畫廊“風暴畫廊”等各個方面。
康定斯基的宇宙——20世紀的幾何抽象
地點:波茨坦巴貝里尼美術館
展期:2025年2月15日—5月18日

展覽匯集70位藝術家的125件作品(以12件康定斯基作品串聯(lián)),展現(xiàn)了幾何抽象藝術在20世紀歐洲和美洲的發(fā)展。這不僅是一次視覺的探索,更是一次對現(xiàn)代主義極致追求的回顧。自康定斯基以來,西方的藝術家們逐漸從描繪可見世界轉(zhuǎn)向了探索色彩、線條與形狀的互動,將其視為一種超越國界的視覺語言。
瑞士
北極光
地點:貝耶勒基金會
展期:2025年1月26日——5月25日
展覽展示了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和加拿大藝術家在1888年至1937年間創(chuàng)作的74幅風景畫,其中包括希爾瑪·阿夫·克林特和愛德華·蒙克的杰作。這些藝術家都把北方森林作為共同的靈感來源。看似無邊無際的森林、無盡的夏日光芒、漫長的冬夜和北極光等自然現(xiàn)象催生了一種特定的北歐現(xiàn)代繪畫形式,它一直發(fā)揮著持久的吸引力和魅力。
美國
倫勃朗時代的《以斯帖記》
地點:紐約猶太博物館
展期:持續(xù)至8月10日

以斯帖(Esther)是赫赫有名的波斯王后,也是猶太女英雄,從滅族邊緣拯救了同胞。十七世紀,對于歷經(jīng)獨立戰(zhàn)爭的荷蘭來說,以斯帖王后的故事也對人們產(chǎn)生了啟發(fā)。這一展覽呈現(xiàn)包括倫勃朗在內(nèi)的多位荷蘭藝術家描繪以斯帖故事的作品。
古斯塔夫·卡耶博特:描繪男性
地點:美國洛杉磯蓋蒂博物館
展期:2025年2月25日——5月25日

該展由蓋蒂博物館攜手巴黎奧賽博物館、芝加哥藝術學院共同舉辦。展覽中的繪畫作品聚焦于卡耶博特對男性形象的高頻描繪,即使是在傳統(tǒng)上屬于女性的空間也不例外。其畫作通過突出他在人物繪畫中對性別角色的獨特處理,展現(xiàn)了他作品中驚人的創(chuàng)新性。
打破范式:布魯克林博物館建立200周年
地點:布魯克林博物館
展期:2025年2月28日 - 2026年2月22日

展覽旨在慶祝布魯克林博物館建立200周年,分為“布魯克林制造”“布魯克林博物館及其藏品的建設”“藝術禮物”三個章節(jié),以新穎的敘事方式,探索館藏的豐富歷史和未來發(fā)展前景。
卡斯帕·大衛(wèi)·弗里德里希:自然之魂
地點: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展期:2025年2月8日—5月11日

在卡斯帕·大衛(wèi)·弗里德里希(1774-1840年)的畫筆之下,自然擁有的魅力不僅限于直接的描摹,也是情緒與靈魂的棲息地。浪漫主義的理念不僅體現(xiàn)于光影與色彩在畫布上的交織,更是風景與內(nèi)心的隱秘共鳴。展覽通過作品,邀觀眾品味自然與靈魂的詩篇。
镕古鑄新:宋元明清銅器展
地點: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展期:2025年2月28日—9月28日

展覽由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和上海博物館合作主辦,匯集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約100件藏品,以及大英博物館、賽努奇博物館、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等多家文博機構的近100件借展藏品,以銅器為核心,輔以繪畫、書法、陶瓷、漆器、玉器等不同類型的文物,闡述中國宋元明清對早期青銅禮器傳統(tǒng)的解讀、傳承與發(fā)展,呈現(xiàn)中國晚期銅器的獨特藝術價值。
藏品聚焦:皮特·蒙德里安
地點: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
展期:2024年11月22日—2025年4月20日

本次展覽將集中展示荷蘭抽象藝術家 Piet Mondrian 的繪畫和素描作品,從他在荷蘭的早期試驗之作到巴黎時期的標志性作品,再到晚年移居紐約后的創(chuàng)作,追溯 Mondrian 繪畫生涯中的風格演變。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