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專訪|倪夏蓮:65歲那一年,我要七戰奧運會

倪夏蓮決定沖擊2028年洛杉磯奧運會。
在愚人節當天,倪夏蓮宣布了一個“不愚人”的重大決定。4月1日,倪夏蓮在社媒發布視頻,宣布自己將沖擊2028洛杉磯奧運會。
從2000年悉尼奧運會到2024年巴黎奧運會,倪夏蓮已經六登奧運舞臺。如果倪夏蓮能順利登上洛杉磯奧運會的舞臺,彼時65歲的她又會刷新奧運史上最高齡乒乓球運動員的紀錄。
自巴黎奧運會結束,就有不少人好奇倪夏蓮是否會繼續參加洛杉磯奧運會,而那時候的倪夏蓮并沒有給出明確答復,“畢竟年齡擺在那里,我需要慎重考慮。”
在官宣的第二天,倪夏蓮接受了澎湃新聞(www.usamodel.cn)記者的專訪,談起了做出決定的原因,也聊到做出決定將會面對的挑戰。
巴黎奧運會結束半年后,曾經那些猶豫最終指向了一個明確的答案:“我覺得人要有點精神,所以我要把體育精神、奧運精神,落實在實實在在的行動上。”
“我不是代表我自己去奮斗”
以65歲的年紀沖擊奧運舞臺,無數球迷最先想到的是“為什么”。就連倪夏蓮自己也承認,做出這個決定一開始很忐忑:“畢竟年齡擺在那里,我知道挑戰很大。”
但盧森堡和球迷對于倪夏蓮的支持,讓倪夏蓮堅定了沖擊第七次奧運會的決心。今年的三八國際婦女節,盧森堡將埃特爾布魯克市的一條街道命名為“倪夏蓮街”,這份殊榮對倪夏蓮“觸動很大”。
按照倪夏蓮的說法,她與盧森堡的合作一直非常和諧,這段合作屬于彼此需要的“雙向奔赴”。從1991年定居盧森堡三十余年來,倪夏蓮不僅代表盧森堡收獲了歐錦賽冠軍和世乒賽季軍,還代表盧森堡連續登上奧運會的舞臺。倪夏蓮為盧森堡創造了無數個“第一次”,也讓這個只有66萬人口的國家走進了更多人的視野。
盧森堡對于倪夏蓮的認可,也讓倪夏蓮深感自己被重視。里約奧運會和巴黎奧運會,倪夏蓮兩次擔任盧森堡代表團旗手;2022年,倪夏蓮獲得盧森堡橡樹皇冠勛章,成為盧森堡華人獲勛第一人;如今,倪夏蓮又獲封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街道,這讓倪夏蓮深受感動。
“在盧森堡歷史上沒有一個亞洲人、沒有一個中國人得到過皇冠勛章,所以這枚勛章分量很重。現在以我的名字命名一條街,也是從來沒有過的,所以盧森堡對我的認可是無價的,我覺得這是最高榮譽了,我確實很感動。”
倪夏蓮同時強調,盧森堡對自己的獎勵,也是對中國的肯定和認可。能通過乒乓球達到如今的成就,倪夏蓮感慨:“很難得、很榮幸、很珍惜、很感恩。”
因此,選擇在65歲的年齡繼續沖擊奧運會,并不是倪夏蓮一個人的奮斗:“是整個團隊和整個國家在推動我,鼓勵我,所以我要往前走。”

倪夏蓮。
“把困難作為動力”
第七次沖擊奧運會,年齡是倪夏蓮無法回避的挑戰。倪夏蓮也坦言:“我跟20歲的人是沒法比的,甚至跟50歲的人都沒法比,人是一年不如一年的。”
為了應對年齡帶來的挑戰,倪夏蓮計劃在身體健康的基礎上保持技術水平:“我現在比較健康,在不受傷、不生病的前提下,我會盡可能讓自己的技術更加先進化,或者至少要保持我的水平。”
目前,倪夏蓮會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調整訓練方式:“我身體狀態好就多練,累就少練或者不練。我一般一天訓練一個半小時到兩個小時就夠了。”
在倪夏蓮看來,這種自由的模式也是自己能堅持如此之久的原因:“我想怎么練就怎么練,沒有人會規定我,所以我覺得很自由。”
經歷過六屆奧運會的倪夏蓮同樣也是乒乓球運動變化的親歷者。分制從21分改到11分,膠皮顏色從單色改成雙色,乒乓球從小球改成大球,單打參賽人數從每個國家三個人改成兩個人......
第七次沖擊奧運會,倪夏蓮感慨在歐洲取得統治力的不易:“我拿盧森堡冠軍是沒有問題的,但我在整個歐洲能合格嗎?這是對我最大的挑戰,或者說這也是對像歐洲或亞洲這類乒乓球運動發達國家運動員的挑戰。”
未來的三年,倪夏蓮還會經歷各種各樣的變化,她都選擇坦然面對:“我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挑戰,所以我覺得這都是正常的,這件事本身也很有意思,所以還是享受每一天,把困難化作動力。”

比賽中的倪夏蓮。
“以前的不可能,現在都變可能了”
65歲沖擊奧運會,這是很多人眼中的“天方夜譚”。
但倪夏蓮卻認為,嘗試的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很多事情以前覺得不可能,現在都變成可能。”
倪夏蓮口中“把不可能變為可能”的經歷,是四十多年前改變打法的經歷。1979年,還只是上海市隊隊員的倪夏蓮,在當年的全運會上爆出冷門奪得亞軍,也得以被征召進入國家隊。然而進入國家隊后,倪夏蓮的成績一直不溫不火。直到有一天周蘭荻教練找到倪夏蓮,建議她改變打法,轉練長膠。倪夏蓮也聽從教練的建議,不斷摸索長膠和倒板技術。
倪夏蓮對此感慨:“以前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在中國隊的7年里,我的磨難、努力和奮斗,給我打下了非常扎實的基礎。所有教練給予的培養、在我身上的付出,我都非常感恩。”
過往的這些經歷,成為倪夏蓮如今的財富:“在中國隊時,在我之前沒人用過這種打法,那時我已經做了‘吃螃蟹的人’,現在第七次挑戰奧運會,也等于要做‘吃螃蟹的人’。”
“不管成功與否,我愿意去做這樣的嘗試,愿意去做出犧牲,能對后人體育競賽的研究做出一些貢獻,我覺得非常有意義。”

倪夏蓮與孫穎莎比賽。
“我就是一片綠葉”
相比于大部分運動員想在奧運舞臺上力爭好的名次,倪夏蓮的參賽理念少了一些“競技性”,多了一份“松弛感”。
用倪夏蓮自己的話來說,“參加是一回事,拿成績是另外一回事。冠軍只有一個,但紅花需要綠葉去襯托,我就是一片綠葉。”
此番表述很容易讓人想起巴黎奧運會上輸給孫穎莎后,倪夏蓮沒有沮喪,反而是笑盈盈地拍了拍對方的場景。而她也對自己“綠葉”的身份頗為滿意,“做‘綠葉’我很開心,我也很期待我能把‘綠葉’做得更好一點。”
倪夏蓮的“綠葉”精神也不僅存在于運動員的身份,作為一名擁有兩百萬粉絲的自媒體博主,倪夏蓮也在社交媒體上找到了使命感。
“我以前壓根沒想過會去做這件事情,但我的團隊希望我能夠把正能量傳遞給大家,在這個過程中我也慢慢有一種使命感。如果大家可以從我的經歷中得到一點見解,把我當作一面鏡子,我就覺得很開心,也覺得很有必要。”
從小在中國長大、26歲移居歐洲的經歷,使得倪夏蓮對東西方文化都十分熟悉,因此倪夏蓮也渴望自己能成為東西方交流的橋梁。
“世界上各大媒體采訪我的機會很多,我會的語言也很多,所以我有很多對外宣傳的機會,我有使命扮演好這個角色。”
因此,倪夏蓮強調自己的價值遠不止賽場上的勝負:“并不是冠軍才是勝者,我是一個具體的人,如何讓西方了解東方,增進東西方友誼,我希望可以具體地展現出來……”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