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這場為民營經濟召開的大會上,發言企業有何來頭?
上海市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于今天(4月3日)上午舉行。會上,上海西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譚黎敏作了發言。
這家企業是什么來頭?“科創”“人工智能+無人駕駛”“出海”“本土孕育”或許是西井科技的關鍵詞。
西井科技目前坐落于上海長寧“硅巷”,是上海孕育成長的科創企業的代表之一。企業以人工智能和自動駕駛技術為錨點,為集裝箱大物流場景提供全流程數智化和綠色化解決方案,并打造出全球首款正向研發的無人駕駛重卡。目前,西井科技的產品已落地全球28個國家和地區,服務覆蓋逾200家大型集團客戶,持續向世界展示中國科技企業的“專精特新”。

西井科技的產品在秘魯港口應用。本文圖片均為 西井科技 提供
當智能網聯新能源重卡將新質生產力帶到秘魯錢凱港,當無人駕駛卡車在英國碼頭穿梭作業,西井用數年時間,將海派文化的開放基因轉化為技術出海的硬核實力。

西井科技的產品在英國落地應用。西井科技 供圖
回望過去十年,譚黎敏對上海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感受很深,“可以說,西井科技成立近10年來的發展歷程,正是上海不斷優化營商環境與民營經濟蓬勃活力相融合的縮影。”
譚黎敏介紹,2016年,企業從“上海硅巷”科創街區的小弄堂起步時,團隊只有不到10人,“但那時政府便關注到我們,主動上門送產業和人才政策、送服務和培訓。”此后,受益于“政會銀企”四方合作機制,企業還從多家滬上金融機構獲得一系列科技供應鏈金融整體解決方案。譚黎敏介紹,正是依靠這些來自市區部門多方面的呵護與幫扶,西井科技不僅將核心技術拓深夯實,更全力將業務版圖拓寬出海。
“我們深刻感到,上海憑借得天獨厚的國際化都市底蘊,正在成為中國開放與連接世界的超級樞紐與有機生命體,助力優質產業‘走出去’與全球資源‘引進來’,持續激發著民營經濟發展活力。”譚黎敏說。
在4月3日的上海市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上,譚黎敏也從企業角度提出了更多期盼。他希望,上海能被進一步打造成中國民營經濟活水的“入海口”與“出海口”。入海是匯聚全球科創優勢資源,出海是要助力民企增強國際影響力。
譚黎敏期待,上海可以打造企業出海的“語料庫知識庫”,通過搭建經驗分享平臺,將先行出海且成績斐然的國企、民企等標桿企業納入服務典型案例,打造出海經驗的大模型。此外,期待上海借助集聚的國際頂尖財務、法務及人才等專業服務機構,搭建一站式、數字化的中國企業出海服務平臺。“相信只要搭建好使用好這類服務平臺,各類優質民企都會被吸引匯聚到上海,把申城作為首選出海點。”譚黎敏說。
西井創始團隊起初專注于AI算力的研發,隨著市場和技術的發展,開始轉向AI識別的研發和應用。經過深入的市場調研與內部迭代,2016年,西井團隊用人工智能技術,直面集裝箱海港貨物裝卸時人力不足且成本較高的痛點,用四個月時間打造出邊緣計算+自研AI識別算法的組合拳,讓集裝箱各種箱號數據成為港口的“數字信使”。就像為物流網絡裝上神經元,每個集裝箱都成了可追蹤的智能像素。
深入海港,團隊發現多個應用場景其實可以串聯,從而更好地服務客戶。團隊挖掘到海港場景卡車司機短缺的痛點,逐步在封閉碼頭將無人駕駛規模化,并逐漸將其發展為該場景下高營收占比的業務。在形成整套服務能力與解決方案后,團隊開始橫向復制和拓展,聚焦于集裝箱及其上下游產業鏈,探索標準化大物流載體的上下游樞紐智能化提升。就這樣,西井一步步將技術轉化為系統,將系統轉化為產品,以海港為第一個突破點和支點,撬動起跨越海陸空鐵的物流網絡,構筑起高效的智慧物流生態。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