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南向資金再度逆勢搶籌港股,單日凈買入額創歷史第二高
無懼港股回調,南向資金周四大幅涌入。
截至4月3日收盤,南向資金全天大幅凈買入287.9億港元,創單日凈買入金額歷史第二高,僅次于2025年3月10日凈買入296.26億港元的歷史最高紀錄。其中,港股通(滬)當日凈買入169.93億港元,港股通(深)當日凈買入117.97億港元。

4月3日,港股三大指數均大幅下跌,恒生科技指數收跌2.09%,報收5313.26點;恒生指數下跌1.52%,報收22849.81點;恒生國企指數下跌1.31%,報收8420.14點。
盤面上,大型科技股普遍下挫,京東、阿里巴巴跌5%,小米逆勢收漲3%。出口型企業大跌,申洲國際大跌超14%,創科實業大跌超12%;港口航運股重挫,中遠海控跌7%,中遠海能跌超6%,東方海外國際跌超5%,中遠海發、招商局港口等跟跌;大金融股(銀行、保險、券商)、中字頭等權重皆表現低迷。
部分港股黃金股走強,截至4月3日收盤,赤峰黃金、潼關黃金、山東黃金、招金礦業分別上漲11.39%、3.49%、1.76%、1.07%。
外部壓力升溫下,港股連續四周調整,恒生科技指數也出現類似的走勢。醫療保健、公用事業及電訊行業分類指數全周上升超過1%,而材料、信息科技、工業及可選消費全周下跌超過4%。
港股通方面,南向資金本周凈流入632.85億港元,是支撐港股的主要動力。今年以來,南向資金加速流入港股。數據顯示,年初至今南向資金累計凈買入4990.23億港元,已超過去年全年凈買額的一半。其中,3月共“掃貨”1602.82億港元,不僅連續第三個月凈買入額超千億港元,同時也為歷史第二高峰值紀錄,僅次于2021年1月的3106億港元。

消息面上,據央視新聞報道,當地時間4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宣布對貿易伙伴征收所謂的“對等關稅”措施。特朗普表示,他將簽署行政命令,對多國實施“對等關稅”。
對此,中泰國際分析師顏招駿表示,港股經歷1月中以來的快速拉升,估值已大幅修復,AH溢價也處于四年低位,借助外部壓力、基本面驗證以及公司配股帶來的流動性壓力出現回吐并不意外。從港股相對海外股市的跌幅看來,港股的表現較有韌性,說明資金對港股的偏愛。短期看,22500點是恒生指數的支撐位。
中信證券觀點認為,短期擾動不改港股全年反轉行情。“對等關稅”對港股基本面的實質性沖擊或有限,一方面港股對美營收敞口較低,另一方面根據彭博一致預期計算的港股2025年業績預期在已落地的兩輪關稅下仍小幅上修,整體看港股的業績預期受國內的環境影響更大。
“相對于美股及亞太區股市,當前港股是政策及產業周期確定性相對較高的市場,港股在科技創新技術突破以及政策預期托底下有支撐,但上行動能則受阻于外部壓力,”顏招駿預計,高股息的能源、電訊、石油、公用事業、銀行央國企、自身產業周期向上及有政策支撐的AI及機械人產業鏈、內需導向型的必選消費或部分品牌消費、受惠財政發力的工程機械及資本品會較受惠。不過,若后續美國衰退壓力加大,屆時將會引發全球資本的避險情緒,中國資產最終也無法避免,港股的韌性則要視乎政策托底的力度。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