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早上有這個好習慣,老年癡呆風險降低一半,大腦越活越年輕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記憶力會大不如前,丟三落四成了常態,甚至會面臨患上癡呆的風險。如今老齡化程度日益加深,我國已然成為全球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人數最多的國家,目前患者數量將近1000萬,預計到2030年,這個數字會飆升至3000萬。
早在2023年《阿爾茨海默病雜志》上發表的一項研究,規律運動能夠改善大腦健康,而且與腦容量增加存在關聯,這意味著運動或許具備潛在的神經保護作用。
但新的問題接踵而至,到底何時運動才是最佳時機?又該如何運動才能收獲最佳效果呢?

上午是預防癡呆的“黃金時段”

都知道運動對健康有益,但大家肯定想不到,運動預防癡呆在時間上竟有如此大的學問!
2025年2月,首都醫科大學專家團隊在《阿爾茨海默病和癡呆癥》期刊上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顯示,上午極有可能是預防癡呆的黃金時段。

研究人員花了2年時間,隨訪了90329名參與者,最終通過數據分析發現在6點-12點進行中高強度運動,最有利于預防癡呆。與不運動相比,在6點-12點進行中高強度運動與全因癡呆、阿爾茨海默風險分別降低40%、56%相關。
而那些下午、晚上,或者混合時間運動的人,他們的癡呆風險,與不運動組之間無顯著差異。這其中,女性和老年人,效果更為顯著。
再精確點,縮小一點時間范圍,發現在8點-10點進行中高強度運動,與最低的癡呆風險相關。
為什么上午運動能有這么好的效果呢?這可能與人體晝夜節律有關,上午運動恰好能調節晝夜節律,改善睡眠,還能有效調節血糖、脂肪代謝等自然代謝節律,間接降低癡呆風險。
所以,千萬別再久坐不動啦,趕緊動起來,養成定期定時鍛煉的好習慣!
“黃金時段”適合做這些運動

雖然上午運動好處多多,但人從睡眠狀態轉變成活動狀態,關節和肌肉會相對比較僵硬,也不是所有運動都適合上午做的,以下3種運動比較適合上午:
? 散步
身體條件允許的人可以選擇快走,研究表明,快走(4.8-6.4千米/小時)患癡呆的風險會降低。身體條件稍微差一點的可以將步速控制在每分鐘80-100步左右,每次持續散步30分鐘以上。
? 握力訓練
有研究發現絕對握力每增加5公斤,全因癡呆、阿爾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癡呆的風險分別會降低14.3%、12.6%和21.2%。可以使用握力器進行訓練,每組練習15-20次,每天進行3-4組。
? 太極
這種運動緩慢、柔和,不僅能有效活動關節,還能調節呼吸,每次練習20-30分鐘為宜。
運動前一定要預留15-20分鐘熱身,運動結束后也要15-20分鐘放松,做做深呼吸、全身靜態拉伸,讓身體慢慢恢復。

7件事好習慣延緩大腦衰老

其實,40%的癡呆癥是能夠預防的,除了運動,以下7件事,能有效延緩大腦衰老。
01
會吃
每天250克綠色蔬菜,250克非綠葉蔬菜,全谷物主食,20克堅果;
每周100克魚蝦,200克禽肉,300克豆制品,250克漿果;
紅肉、糕點、甜品、油炸食物少吃或不吃。
02
多學習
讀書看報、圍棋象棋、手指操、烹飪攝影,編織、剪紙,這些都能刺激大腦、增強記憶力,提高手眼協調能力。
03
多社交
多參加家庭聚餐,社區活動,麻將、廣場舞等,多交朋友。
04
少煙酒
吸煙喝酒會讓癡呆風險增加3倍左右,為了健康,趕緊戒掉。
05
好睡眠
深睡眠能清理大腦廢物,建議每晚10點前上床,保證7小時睡眠,睡眠質量差的可以多補充卵磷脂,這種營養素可以修補大腦神經細胞,修補受損的松果體細胞。

06
控慢病
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這些慢病和癡呆發病風險關系大,一定要控制好。
07
勤體檢
不要懶惰,定期體檢能及時發現影響記憶力和認知能力的健康問題,早發現早干預。
大腦健康與我們的生活質量息息相關,千萬別等出現問題才追悔莫及!大家趕快抓住上午這個黃金時段,為大腦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吧。
參考文獻:
[1]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中國阿爾茨海默病流行病學特征及防控策略[J]. 中國公共衛生, 2022, 38(10): 1435-1440.
[2] Erickson KI, et al. Exercise training increases size of hippocampus and improves memory.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1;108(7):3017-3022.
[3] Li Y, et al. Accelerometer - measured physical activity timing with incident dementia. Alzheimer's & Dementia. 2025 Feb 13:S1552 - 5260(25)00022 - 4.
[4] Panda S. Circadian physiology of disease. Cell. 2020;181(3):453-466.
[5] Tsai CF, et al. Handgrip strength and risk of dementia: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and meta - analysis. Alzheimer's Dement. 2022;18(1):130 - 139.
[6] Peters R, et al. Alcohol, smoking, and risk of dementia and cognitive decline in the elderly: a systematic review. Age Ageing. 2008;37(5):505 - 512.
[7] Barnes DE, et al. Midlife vascular risk factors and risk of dementia in late life. Neurology. 2010;75(19):1723 - 1729.
文章作者:陌陌
圖片來源:攝圖網
本視頻/資訊/文章的內容僅供參考、學習使用,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專業的醫療指導,也不應被視為診療建議,如有不適請及時到正規醫院就醫。如需轉載,請在公眾號下留言。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