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
- +11
深度 | 香水線上“賣不動”,并非壞事

香水市場呈現冰火兩重天的奇幻局面。
一方面,初創白牌倒閉的消息不斷傳來,投資人、創業者接連抽身而退。比如最近上市不足一年半的小眾香水品牌“西子玲瓏”香水旗艦店宣布正式停止運營,此前近一年都在清倉。另一品牌Plustwo普拉斯兔的投資方不久前也將所持股份轉讓給品牌創始團隊,選擇撤離。
另一方面,頭部國貨對于香水賽道又都躍躍欲試。比如,上美股份日前宣布旗下韓束正式布局香氛賽道,預計年底推出“紅運香氛”系列。繼去年推出3款紀念中法建交60周年香水后,毛戈平今年2月再度備案13款香水產品。而珀萊雅則在沉寂五年后重啟香水業務,于去年備案“啟時集致香水”。
隨著新的大玩家入場,中國香水市場開啟加速汰換模式,迎來一輪結構性的變革。
有香水創業者向《FBeauty未來跡》分析認為,面對內卷帶來的生存考驗,越來越多的品牌開始轉型,不再“自嗨”講故事或者蹭大牌當平替。轉而開始重視產品創新、平衡運營效率,從追求GMV到渴求持續盈利。這也推動整個香水賽道逐步告別粗放野蠻,走向成熟理性。

線上遇冷,國際大牌與國產新銳分化加劇
“單價200元以下的產品,只能依靠電商賣貨,利潤空間根本支撐不起線下開店。”有業內人士向《FBeauty未來跡》分析,盡管線下體驗場景對于注重感官體驗的香水至關重要,但是大部分初創品牌并沒有足夠的實力“燒錢”開店。
但在品牌集中度更高的線上渠道,香水過去一年其實并不好賣。
第三方數據顯示,2024年,淘天、抖音、京東等主流電商平臺香水大類總銷售額為133.3億元,同比下滑3.36%;銷量為1.65億瓶,同比下滑1.26%。分平臺看,抖音成增長“獨苗”,銷售額同比增長25.62%至42.6億元,銷量同比增長9.08%至0.71億瓶。

從成交價來看,淘天、抖音、京東、拼多多的香水均價分別為111元、60元、318元、33元,與平臺定位高度相符。
毫無疑問,歷史悠久、溢價顯著的國際品牌的高客單優勢凸顯。京東和淘天的香水單品前10名均為香奈兒、迪奧、YSL等國際大牌,平均成交價在800-1000元。抖音的前10榜單中,有7個都是國產品牌,價格多在100元以下,但價格帶跨度較大,售價千元以上的彩妝香水禮盒也在列。



《FBeauty未來跡》對比近兩年香水品牌TOP10榜單發現,大牌主導的座次也有一些變化。例如祖瑪瓏排名下降一位,被愛馬仕超過。寶格麗、草本海洋跌落前十,古馳、蔻依居上。國貨FPF跌出,不定所新加入。

聚焦看,在去年香奈兒仍然穩坐“一姐”位置,銷售額同比增長6.3%至8.69億元。而第二名迪奧則出現下滑趨勢,下滑11.9%至5.13億元,二者距離進一步拉大。1-5億級品牌中,降幅較大的是祖瑪瓏、寶格麗、YSL,同比下滑20%左右。

值得關注的是,盡管線上香水市場有所下滑,但仍沖出不少“黑馬”。例如外資品牌中,拉夫勞倫、PRADA、蔻依銷售額同比增長分別達70.2%、34.19%、26.22%;國產品牌中,古蔻、不定所分別增長205.77%、337.92%,也是榜單中增長最快的兩個。
由此可見,2024年的線上香水生態正在發生激蕩的變遷,這背后蘊含著諸多值得深入探討的原因。
增長三板斧:內容營銷、場景綁定與香型創新
“以往虧錢也投流,尤其是拿到資本的一些品牌,但現在大家都停止這些賠本賺吆喝的搞法,在一些渠道反而開始賺錢了。”上述香水創業者告訴《FBeauty未來跡》,這種更務實的心態在香水創業者中越發普遍,這應該也是香水線上“大降溫”的原因,而這從長期看絕對不是壞事。
更深層次看,當前線上香水市場的下滑,實質是行業演進雙重效應的疊加呈現:一方面,經過前期爆發式增長,線上渠道進入存量優化與效率提升的深度調整期;另一方面,有一定基礎的香水品牌正在推動線上內容種草-線下體驗閉環生態的加速構建,處于創新零售模式的關鍵階段。
從去年的線上布局看,《FBeauty未來跡》發現,那些保持增長的品牌在營銷、產品端其實有不少可圈可點的打法。
首先,渠道資源聚焦。抖音和小紅書這類內容屬性比較強的平臺,一直被香水品牌們視作重要的營銷陣地。
以增速較快的拉夫勞倫香氛為例。2022年,拉夫勞倫香氛入駐抖音,并同步開啟直播,僅2024年就做了300場直播。目前,該品牌抖音旗艦店粉絲數和產品銷售數據均高于淘天、京東等其他平臺。
值得關注的是,近三年來,拉夫勞倫香氛在抖音的視頻更新頻率越發頻繁,內容主要為新品介紹和與品牌全球代言人肖戰合作拍攝的短片,后者相關視頻在抖音關注量頗高。2024年初以肖戰“開年”收獲一波聲量后,同步上線主題廣告片和“俱樂部小熊版”香水新品,進一步放大聲勢,成功承接流量。

與PRADA、拉夫勞倫相比,香奈兒這類頂奢品牌,則采取了相對克制的渠道策略。例如,香奈兒美妝并未在抖音、小紅書開設店鋪,而是單純做內容輸出,除了產品介紹外,還持續更新其產品的幕后創作故事,內容保持簡約華麗的風格。這種帶有克制意味的敘事節奏和情緒滲透,令品牌保持著必要的距離感。而其穩定增長的業績和頗高的互動數據也說明,消費者對這類品牌價值輸出非常“買賬”。

相對而言,國產品牌與外資品牌多依靠明星推廣、格調大片的造勢手法有較大差異。例如,不定所在抖音主銷售,依靠網紅、博主塑造“約會戰香”形象,主推“夏娃的誘惑”香水,與約會場景和“心動瞬間”相捆綁。在小紅書,不定所依然采取情緒營銷策略,但內容輸出更為豐富,情緒解讀更加細膩。
側重于內容與情緒價值的輸出,一直都是國產香水品牌的慣用策略,也是這類品牌的“突圍”關鍵。艾瑞咨詢數據顯示,2023年11月-2024年5月,在社媒平臺,國產香水的聲量討論度顯著高于國際香水。這一現象背后體現國貨在本土化營銷策略、文化共鳴與消費者需求適配上的優勢。
其次,在特殊節點做足準備。
國際品牌普遍采用“明星效應+節日經濟”的復合打法,抓住大促和禮贈場景商機。例如拉夫勞倫與肖戰保持高密度合作,在情人節、七夕等節點,不僅同步推出新品,更與肖戰合作拍攝主題短片,屢次破圈。此外,在世界地球日期間,拉夫勞倫也配合可持續發展理念著重宣傳經典地球香水系列,加深消費者印象。
PRADA則是延續奢侈品牌的精準營銷傳統,通過高頻推出節日限定禮盒,配合代言人楊紫的社交傳播,保持品牌調性的同時,絲滑切入節日消費場域。
而像不定所之類的國產品牌,更在意在節日期間展開細分場景下的文化營銷。例如不定所在七夕節用紀伯倫的詩詞與產品香調相結合,通過“文字意象+嗅覺體驗”的雙重敘事,賦予產品強烈的場景代入感與視覺畫面感。
最后,精心打磨符合潮流的新品。
今年1月,一項關于香水的大眾投票活動顯示,中國消費者喜愛的香型以中性香為主,香調集中在木質調、花香調、東方調,并且升級版產品通常都更加輕盈、甜度更低。
從2024年上市的新品看,大多數增長品牌都推出了中性香。香奈兒還推出香感更清新的新版嘉柏麗爾香水、蔻依推出三款花香東方調的“夜綻花系列”新香。

值得關注的是,也有品牌在拓寬品類,培養自己的第二增長曲線。例如蔻依在2023年成功打爆“仙境花園”香水系列之后,去年又陸續推出護手霜、香氛皂等。當然、身體乳、線香和蠟燭也是大多數香水品牌延展產品線的主流方向。

可以看到,這些獲得增長的品牌樣本,從產品端的香型變化、營銷場景的全域滲透,再到特殊節點的加碼營銷,都敏銳捕捉每一個增長的可能性,運營愈發精細,呈現出更長期的視野。
打破次元壁,重構線上嗅覺零售生態
作為高度依賴感官沉浸的品類,相較于線下,香水在線上銷售場景中面臨更大的體驗轉化挑戰,由此催生出具有鮮明互聯網特色的零售生態體系。
實驗型戲劇品牌DRAMANOTE拽馬創始人馬萬山認為,消費者的網上購買行為和決策過程與線下截然不同。“消費者在線上選擇香水時,更依賴評論和推薦系統,線上平臺豐富的用戶評價成為他們重要的參考依據,另外促銷活動和達人帶貨內容也有重要影響。線上購物更注重視覺呈現和用戶體驗,香水的設計、視頻展示以及香型描述都會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意愿。”
這種差異性意味著,想要在線上保證香水的獨特性與稀缺性,吸引消費者關注并激發購買欲望,需要一條完整的商業運營邏輯。
另一新銳香水品牌創始人也告訴《FBeauty未來跡》,“從講述品牌故事、賦予靈魂開始,到創新研發,推出具有獨特專利或創新概念的香水;再到提供會員專屬服務,最終都希望增強用戶的忠誠度和歸屬感。”
顯然,香水在線上發展的推動力源自多個緯度,且這些緯度需要形成協同閉環。而這一綜合性的品牌策略,需要三個關鍵點來維系:
1、具有開創性的產品。
每個香水品牌乃至每個產品,都應該有獨一無二的意境故事,讓用戶一眼就能看到品牌的風格。例如,蘭蔻在去年一次性上新了11款全新高定玫瑰系列香水,展現品牌對玫瑰這一品牌經典元素的深入探索;YSL在不久前推出首款無酒精香水——自由之水系列的“肌膚之水”,該產品采用創新性的“水包油”配方,靈感源自摩洛哥的一種美容儀式,最終獲得一種“融于肌膚卻不感黏膩”的獨特香水液態表現。此外,國產香水品牌也通過獨特呈現方式實現破圈。
擅長內容原創的觀夏在字體設計、產品外觀和包裝設計等多個細節上,都綜合考量中式美學與現代藝術結合的結果,旨在“挖掘中國人記憶中的情意結”。
值得一提的還有,高端國貨品牌MAISON de SIT.E曾花了六年時間,與品牌簽約首席調香師——Jerome Epinette,共同研發出「無花香調」這一以東方哲學為基底的獨特香氛產品,最終成為首個入駐絲芙蘭全球平臺的中國香氛作品。
2、突破“次元壁”的超時空表達。
線上渠道對品牌的文字、圖片和視聽傳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這極大考驗了團隊的內容創作和傳輸能力。如何通過詳情頁和主播的表達生動呈現品牌的調性尤其是香味的“通感”聯想,至關重要。
伴隨科技的進步,一些新銳香水品牌開始利用AI放大產品體驗。例如馬萬山向《FBeauty未來跡》透露,DRAMANOTE計劃在未來進一步加強線上互動,推出AR/VR體驗,讓消費者在虛擬環境中感受戲劇香水的魅力。
近些年,“數字嗅覺”被提及,氣味數字化公司OVR Technology已經實現通過可穿戴設備傳遞香氣記憶,打造嗅覺“元宇宙”。在未來,當用戶瀏覽品牌社區時,或許能夠完成從視覺到嗅覺的沉浸式閉環——這或許將是線上香水零售的終極形態。
針對這一點,主流電商平臺也在推出各種舉措,幫助品牌輸出信息,創新服務模式。例如2023年,天貓曾上崗了首批持證的線上香氛師,為消費者提供專業會的香氛使用技巧、禮贈建議和香水科普等咨詢服務,入駐YSL、華倫天奴、PRADA等品牌旗艦店。
3、私域生態構建。
時至今日,香水是表達自我的一張氣味名片,也是具有療愈價值的生活方式。因此,品牌突破線上銷售壁壘的關鍵,需要構建以用戶為中心的私域流量池,通過深度互動將產品滲透到消費者生活的多維場景中。
例如觀夏通過微信生態打造"東方香修社群",每周四晚以限定產品發售結合香道文化直播,用戶自發形成"搶香儀式感"。
實際上,更深層的商業邏輯在于,私域生態對香水消費價值鏈的重構。當香水從單一商品升維為情感載體,品牌就能突破物理香氣的限制,在虛擬空間構建不可替代的體驗價值。
綜合來看,這場看似慘烈的香水線上“滑鐵盧”,反而釋放出更加積極的市場信號:這個一直被給予厚望的高熱品類,不再局限于卷價格的低層次競爭,已悄然升級為美學敘事、數字嗅覺技術、沉浸式場景運營的多維戰場,每一個精準的微創新都有卡位賽點的機會。
所有暫時退卻的潮水,都在為下一個巨浪積蓄能量。
本文為FBeauty未來跡原創作品,未經書面授權許可,不得轉載或通過技術抓取用于AI訓練。
作者/林宇
編輯/劉穎
排版/桂玉茜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曲终人不散
- 3起整治形式主义典型问题被公开通报
- 六部门发文优化离境退税政策

- 广东韶关:购买首套住房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调整为80万元
- 俄侦委会:乌特工涉嫌实施恐袭致俄军中将身亡

- 中国乒乓球名将,近日当选中国乒协新任主席
- “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的简称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