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郴障科技有限公司

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3

16歲的我,永遠失去了媽媽

关注
2025-04-03 17:14
浙江
来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号

原創 三伏 最人物

清明節,是我們與死亡最親近的日子。

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死亡諱莫如深,哀傷需要節制。清明則是生死間的一條裂縫,可以在這天高調聊起哀思,表達對已逝親人的懷念。

近些年來,在影視作品和社會話題的影響下,人們開始關注“失獨老人”“喪偶中年”“臨終關懷”等與死亡相關的話題,卻忽略了一個并不在少數的群體,那些年輕的喪親者們。

香港中文大學博士研究生李昀鋆在《與哀傷共處:經歷父母離世的年輕子女》一書中提到,參考西方社會的數據,可以大致推算出,經歷父母離世的年輕人在群體中的占比,高達3.4%-11%之間。

李昀鋆同樣在2014年經歷了母親離世,并花費了13個月,與44位年輕的喪親者進行了深度訪談,她在這個過程中得出結論:“哀和愛相連,對很多喪親的年輕人來說,哀傷不僅僅是痛苦,更是一種與逝者保持聯系的方式。”

前不久,《最人物》發起了征集「父母離世后,我如何重建生活」,收到了200余份回答。整理問卷的過程中,我們觸碰到這些哀傷的靈魂。無論時間過去多久,哀傷的氣息依舊濃厚。

@小豬豬(媽媽對她的昵稱)說,她在某個晴天的下午出門,經過和媽媽一起走過的路,坐過的地鐵,突然就淚流滿面,因為媽媽最喜歡晴天了,卻再也看不到這樣的晴天。

@徐徐說,媽媽離開19年了,本以為熱鬧的時候就沒空想她,其實不是,最熱鬧的時候最想她,越覺得她應該在自己身邊。

@程少俠在父親離世與公公離世的雙重悲傷里,感到生命的無常,從此惶恐于命運的大手,“我走出了父親離世的哀傷,走不出處在命運之下的哀傷”。

大部分回答都對“節哀順變”這個高頻詞匯表達了不滿,盡管理智上明白,這句話更像是旁人無能為力的安慰。讀者@海一寫道:“好像語言的能力至多也只能至此了,那些更復雜更洶涌的心理活動,是留給我們各自獨面的課題。”

清明節到來之際,我們節選了部分回答,希望能給更多人一個談論哀思的空間。正如讀者@橙子所寫的:“順哀”吧,允許你的悲傷自由流動。

再次感謝大家的分享,以下是你們的講述——

夏夏 女 35歲

16歲時,我的母親離世。

母親離世那天,我正在上課,班主任喊我出去,他還沒有說話,我就知道母親已經離開了。我木然地走出校門,走到離中巴車最近的站臺。那時離我期待的新年還有十天,我以為能爭取到我和母親幾個月前約定的新年。但是沒有。并沒有想象中的難過,反而覺得解脫,為自己,也為母親。

母親是在我初三下學期生病的,盡管家里一再隱瞞,幾乎所有親近的人都在編造漏洞百出的謊言,我心里對母親的病已經能猜得八九不離十。

我本來學習成績一直在年級前五十,如果一切順利,我可以考上重點高中和一所普通的二本。但這些最終都沒有實現。

此后的人生里,我得一個人悄悄去買不合適的內衣,在戀愛里吃自己從來不知道的苦,在婚姻嫁娶時因為單親被男方母親刁難,在生完小孩后只能自己一個帶孩子,在看到別人母女親近的分享日常時的酸澀。那種影響,盡管你不去想,依然在某個不經意的時刻,一個尋常的細節,讓你無所遁形,覺得自己楚楚可憐。

負面的情緒會消解,但遺憾會成為一輩子的事情。盡管自己已經成為母親,那種無法回報和分享的遺憾依然濃烈。但生活依然在繼續,這種情緒基本上不會展現在外人面前,即使說起也漸漸有了云淡風輕。表面上生活的秩序已然重建,但自己還是一個沒有跟母親好好告個別的小孩。

韓劇《苦盡柑來遇見你》

薇 女

我以為只有我一個人會在媽媽離世后陷入抑郁。

喬治 男 29歲

去年父親離開的我,我們是非常非常傳統的中國式父子關系。記得那天早上接到母親電話后,我感受到整張臉慢慢地變得麻木,沒有知覺。

父親在世時就想讓我找對象結婚,他覺得讓我成家是他的責任,之前也確實想過為了父母親盡早結婚。但是父親離開后,想著結婚也不著急了,最后一個人也沒什么不好的。

喬治父親給他發的信息

喬治本人提供

喻蘭 女 28.5歲

2020年4月14日,媽媽在我的懷里慢慢失去呼吸。即使做了四五個月的心理建設,我仍然無法接受、無法相信,我真的成了沒媽的孩子。

我哭著給她擦臉換衣服,和我弟一起睡在堂屋的地上,守在她的棺木旁邊。我的姑姑和姨都勸我照顧我爸和我弟弟,我有些氣憤,因為沒有長輩跟我說,要照顧好自己。

如果有機會選擇,我不愿再這樣過一輩子,結婚的時候要大辦一場,學習工作要力爭上游,多掙錢,這樣別人夸我的時候,我就可以順勢說一句,都是我媽培養得好。

電影《你好,李煥英》

大P姐 女 42歲

2015年父親去世的那年,他67歲,我32歲。

父親去世前,我一直工作挺拼的。為了給父母從板樓換到電梯房養老,我買了新房,結果搬進來沒多久,父親就確診癌癥晚期。

我感覺以前的努力工作都是徒勞的,我盡自己所能給他們我以為的最好的生活,但其實連一次共同的旅行都還沒有經歷過。在他住院期間我也只真正休了半個月的假,出了一次最快速度的差,離開了兩晚。父親走后,燒完頭七,我就上班了,之后一年多一直沒有調整過來,總覺得愧疚,工作上投入不了,被調崗,降職,從工作十年的企業離開,一直到2022年才重新調整好,入職了新企業。

7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在這7年里我給家里人盡可能地上了商業保險,帶著媽媽和婆婆去了泰國旅行,還因為《尋夢環游記》去了一趟墨西哥,好像這樣就能在亡靈節的時候離他近一點。

看起來生活已經沒什么影響了,但我知道一切都不一樣了。其實就是靠時間,和現實的生活,有房貸要還,有日子要繼續過。能怎么樣呢,只能不斷前行,忙著忙著,就淡了。

黎 女 28歲

已經10年沒有喊媽媽了,我已經不知道喊媽媽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了。

她是一個很好的女人,但是她的一生過得太苦了。我們村老人為她挑選了墓地,我看著棺材進了墓地,一捧捧的黃土撒向了棺材,越來越高,越來越高。村里的長輩讓我為她撒上一抹黃土,他說要邊撒邊哭,可是我根本就哭不出來,我好緊張,而且我幾乎不能呼吸,大腦一片空白。這是我第一次面對死亡,這是我第一次經歷這樣的場景。

至親去世是一輩子的潮濕,我像一只受驚的貓,躲在黑暗里面不愿意出來。

牙疼 女 21歲

17歲那年,我母親去世了。

我連她最后一面都沒見上,那天我甚至還和她吵架了,至今都覺得我有錯。

母親去世第四天,我回學校了。我就跟沒事人一樣,上課學習吃飯睡覺,面無表情,也沒有悲傷。我當時還在想自己也太狠心了,我的媽媽去世了,我竟然只悲傷了幾天,然后就像模像樣去上學了,甚至那次周考成績還不錯。我更愧疚了。因為感覺媽媽的去世和我有間接關系,我竟然還如此不孝地好好學習。其實也在安慰自己,我媽肯定希望我好好學習的,內心還是接受不了自己竟然就這樣。最后高考確實考得很爛,安心了。

現在四年過去,我家里和我媽有關的東西已經逐漸消失殆盡了,可能只有我還穿著她買的衣服,用著她買的東西,心里一直想著她吧。

我爸找了新的老婆,她的東西已經占據了我家很多地方,我在外地上學,不常回家,上大學后,我很少給我爸要錢,偶爾會兼職,還有獎學金。我知道我爸也不太容易,而且我真的不想和他聯系。

如今我是真的沒有什么所謂的家了,其實我一直的想法是不結婚,但是一想到結婚或許是我能最快擁有一個自己房子的方式,也就看開了。目前還是專注自身發展,自己掙錢自己花。我現在過得還算不錯,以后會更好。

HQ 男 30歲

2020年,母親車禍去世,唯一關心在乎我的人離開了。

從小到大家里的一切都是母親在支撐付出(讀書、學費、衣食住行、還債),母親為了供我和姐姐讀書,沒日沒夜做手工,自己極其節儉,頭發都是自己拿剪刀修剪。

父親沒有責任感,只有打麻將,也從不過問我和姐姐的學習、生活,導致我跟父親很陌生,幾乎沒有話說。母親走后,因為理賠款等原因出現大矛盾,我搬出家,和父親冷戰了一年。

去年父親心臟病住院,看著他老去,心中的恨意逐漸褪去,但依舊熱情不起來。

去年,公司裁員失業,現在處在人生低谷,對媽媽的思念愈發強烈…

HQ最后握著媽媽的手

HQ本人提供

橙子 女 36歲

我20歲時,母親猝然離世。

一切都發展得太快了,兩天,母親就永遠離開了我。悲傷,倔強,憤怒命運的不公,不肯相信,不愿讓眼淚掉下來卻止不住,伴隨著醫院病房機器上變成一條直線,心跳變成零,刺耳的聲音。

我正常學習、工作、生活,但常常在脆弱的時候向媽媽傾訴,在日記本里,在心里。最初的幾年,缺少母親的連接,我,哥哥,父親,情感上幾乎分崩離析,各自舔舐自己的傷口,自己獨自成長。也曾寄希望別人給予我愛,但我終歸一步步變得更強大,心里不再總覺得缺失。

母親離世十六年了,現在我的生活穩定,和老公也即將迎來我們的小寶寶。可依然,我經常會想念我的媽媽,在任何人都不知道的時刻。

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受困于“好像一切都沒有存在過”的概念中。媽媽生活中的用品都清理掉了,別人也不再提起她,好像避之不及。媽媽只是離開了,為什么需要忌諱呢?后來看《尋夢環游記》,我釋懷了,只要我還記得,只要我還存在,那她就永遠存在。

我真的很討厭“節哀”這個詞,仿佛一切被否定。“順哀”吧,允許你的悲傷自由流動。

燕麥 女 28歲

21歲,我失去了母親,生活發生了驟變,整個生活崩塌。

我是遲鈍的,我不知道發生了什么。母親下葬時,我和陪伴我的發小說話,不知道那些掘土的人在干什么,那一瞬間我大腦里突然有個聲音問:我媽呢?我想了想都不覺得我媽躺在那副棺材中,我覺得她大概去美甲了……

我在大三休學,重返校園不過一年就開始獨居生活,每天麻木地追求快樂,瘋狂購物,戀愛,暴飲暴食,極端減肥。失去母親的波瀾還沒有平復,我還在陣痛中沒有徹底痊愈。

我無心學習考研,無心工作,毫無賺錢的欲望,就算我努力又能怎樣,我依舊是這樣。我完全不社交,也沒有遇到適時走進婚姻的人,我渴望家庭的溫暖可我也知道無法強求,我心靈上的巨大缺憾讓我無法健康穩定的愛人。

第五年,我往前邁了一步,開始正視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難,開始期待未來,開始展望新生活,內心的傷痛仍在,我還在逃避,我覺得再多兩年,就算不痊愈我也能淡忘了。

韓劇《苦盡柑來遇見你》

小娜 女 38歲

我大學畢業那年,媽媽自縊而亡。

我們母女關系很微妙,我被養成了討好型人格,陰郁、沒自信,直到上大學后逃離家庭。

大學畢業時,媽媽一天70多個電話轟炸,我要窒息了,大街上隨便找了個男朋友,處著玩的,只為了喘口氣。媽媽對這件事非常反對,發動所有人給我打電話勸我,我覺得當年她不死,死的就是我。

周圍人對我說,都是因為我當年太任性,讓媽媽太傷心,引發她的抑郁。我覺得不可思議,她們了解我們的家庭嗎,我還和嚼舌根的鄰居干了一架。但其實我知道,我一定是有責任的,只是不愿承認罷了。

媽媽去世后,我安妥好媽媽的后事,和爸爸吵了一架,也搬出了家。

我解脫了,我自由了,過了兩年我可以自己決定我的生活的日子,雖然有時會有悲傷,但總體很開心。有時會因小細節勾起回憶,會有點點想念媽媽,但更多的是可憐當年的幼小無助的自己。

可隨著自己步入婚姻,有了孩子,我逐漸理解媽媽,也陷入當年媽媽的困境中,雖然不同,但感覺性格底色很難改變。

我覺得我心里沒有愛。我不會愛人,也不會表達,我愛我的孩子,但我覺得他感受不到,我就會更悲傷,我也不太會愛我的愛人,我們關系也很一般。

我現在心底真的很厭世,但表面完全看不出來,我知道我這樣想是不對的,而且我有孩子有責任,但控制不了,道理都懂,但做不到。

周一點兒 女

我七歲喪父,當時那種悲傷并不深刻,但是仍然會在火葬場的時候,面對下雨的天氣嘆口氣,故作老成地說:“這是老天爺也在為我哭泣嗎?”

后來,面對猥褻、面對被分手、面對很多人生中無解的問題的時候,那種失去這個世界上最愛我的男人的難過就愈發厚重。

有個很好的朋友,她前不久失去了父親,每每說起來她父親最后吐出的那一口氣,她眼中都有淚光在閃,我們有時候會在討論,到底是幼年喪父還是成年喪父更痛苦一些,討論到最后,答案都是一樣的。

至親血親的離開,永遠是我們做好了準備卻仍無法直面的事情。每到清明或父親忌日,我都會想起蘇軾的“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失去的感覺,古今都如此。

電影《父后七日》

火花 女 41歲

我22歲時,父親61歲,他是自殺的,我沒有見到他最后一面。

我和他的關系并不親近,小時候他家暴我和媽媽,我上大學后,忍耐多年的母親和他離了婚,離婚后的幾年他一直爛賭,還整天和媽媽要錢。

接到父親單位通知時,我沒有悲傷,只有震驚,然后心中劃過一絲安慰。這個男人終于不能再折磨我媽了。

緊接著是油然升起的責任,父親沒有其他任何親屬,只有一個他的同事和我去處理了他的后事,這個過程我也沒有太悲傷,但是在火化爐關門的那一刻我還是哭了,當天晚上我在朋友家哭了一夜,悲哀自己從此以后徹底沒有爸爸了。童年時他對我好過的一些片段閃過腦海,那天以后,我再也沒有為他掉過眼淚,幾乎沒有想過他。

也許有過吧,我記不得了,我并不是很哀傷。

我的童年并不幸福,媽媽為了我一直隱忍,我從小就有一個心愿,以后要帶媽媽離開父親,最好是離開這個城市,好不容易他們離婚了,他還在騷擾媽媽,我當時就想我要早點結婚讓一個愛我又強大的男人保護我和媽媽,或者帶我們去別的地方。一畢業我就相親結婚了,當年5月登記,10月辦儀式,11月我父親就自殺了,結果倉促找的男人也在婚后家暴我。

父親的死讓我覺得我的婚姻就是一個笑話,一個我不能得到幸福的魔咒。如果早知道會有他走這一步,我不會那么早結婚,我的人生可能又是另外一個方向,但是沒有如果。

第一段婚姻,我得到了一個女兒,后來就是我和媽媽還有女兒三個人相依為命,媽媽努力照顧我們的飲食起居,我努力工作掙錢讓自己變得更強,女兒努力長大。我在前夫帶我來到的城市站穩了腳跟,買車買房,孝順媽媽、培養女兒,現在我們也很幸福很知足。

狗血的童年和父親雖然讓我滿心傷痕,但也是我拼盡全力野蠻生長不斷重生的催化劑。

阿豆圓 女 28歲

27歲時,我的母親因病離開了我,還記得老板對我說了“節哀”,主要意思是讓我不要影響工作。

母親的逝世對我沒有太多影響,白天不會,但是晚上常常會想念她。白天是有鎧甲的刺猬,晚上有時候很難入眠。我靠工作麻痹自己,不得不往前看。

tt 女 35歲

2022年9月份,凌晨4點左右,我接到媽媽的電話。

我像往常一樣洗漱,洗了頭,吹了頭發,因為我知道這一天會很忙,要做的事情很多,不只是去醫院見他最后一面,我想讓自己看起來不那么悲傷,我想要整潔地過完這一天。

我的父親是我的精神信仰,他理解我支持我,是我的依靠,他對我的影響滲透到靈魂層面,父親說過,我代表著他,他也是我。

我沒有負面情緒,我愛他,愛不會消失,不會因為肉體消亡就不見了,即使他給我留下了一堆破事兒,一些項目沒有完結,一些工作需要處理,一些人情需要還。但我從來不會怨恨他,我知道他就在我身邊,我現在不僅代表他,也會成為他。

生活不需要重構,他給了我一個更加了解自己的機會,我會認為父親的離開,是為了成就我自己,找到我自己。

電影《河畔須臾》

海一 女 28歲

28歲,母親離世。

我和媽媽日常相處很像朋友、姐妹,但對彼此苛刻的地方也有很多。我會抱怨她不懂我的觀念、內心,但我好像也沒有真正靠近過她的心靈。

節哀、好好照顧自己、好好寬慰爸爸,應該是事情發生后最常聽到的三句話,如果別人再多說什么,可能反而不知如何應對。有些想要多說點什么的人,最后還是只能流淚和擁抱,好像語言的能力至多也只能至此了,那些更復雜更洶涌的心理活動,是留給我們各自獨面的課題。

如今,媽媽去世三個月了,正常生活和不解悲傷憤怒還繼續同時存在。因為難過就把生活過得很頹唐的話,媽媽不會樂意的,現在就是在這種想法下努力重構生活秩序。

韓劇《苦盡柑來遇見你》

瓊本瓊不吃芹菜 女 24歲

爸爸離開的時候我才上大二,知道我爸爸去世的消息只有一個室友。

后來經濟困難,需要申請國家助學金補助,我甚至都不敢提交申請,害怕別人知道我家里的情況。再后來,在學校的時候,我不敢給媽媽打電話,聊的話題太過于沉重,有好幾個晚上都在床上偷偷哭泣,不明白為什么我的爸爸要先離開呢。

Q 女 36歲

21歲時,我的母親因病逝世。

一開始,在情感關系中,我不太愿意和對方說母親病故的事,畢竟聽說有的長輩會覺得你可能基因不好。慢慢地成長后反而會先說,好像一個審核機制,早點說出來早點看對方反應。

但有趣的是,我和后來遇到的特別好的朋友不會說,不想在某些事情上讓對方可能會產生過多的想法,會為你找理由(就是有時候不想被特殊對待吧,大家正常點的意思)。

這么想想我還蠻堅強的,沒有偏激行為和過于低迷,就是那種時不時對身邊家人身體狀況和壽命的焦慮和害怕會冒出來。很大部分是真的要靠自己,其他的就是感謝身邊的“情緒支撐機制”——真的很貼心的朋友們,尤其是少數知道我母親過世的親密朋友們。但有的事就是消化不掉,比如我現在練就了女演員秒哭技能,只要想到媽媽,過幾秒就會哭。

韓劇《請回答1988》

一棵樹 女 32歲

從我記事起,母親就有精神分裂癥,記憶中父母經常吵架,甚至是打架,母親常常尋死覓活,很多事情已見怪不怪。

我14歲那年,母親跳井了。

母親去世時,我念初中,經常寫和母親有關的作文,到了高中,我好像變了一個人,天天嘻嘻哈哈,人人都以為我無憂無慮,其實我深信“家丑不可外揚”,當別人談論家庭的時候,我只有在被子里偷偷哭。

我自己配得感較低,我給同學解答問題,幫同學擦黑板,幫同學打水,基本上別人有什么要求我都答應,生怕別人不喜歡我了。

談戀愛的時候,覺得好像找到了人生的救命稻草一樣,和對方在一起的時候,常常會想起家里的事,就不自覺地哭。一方面,好像是要從對象身上索取沒有在父母那得到的關心和關注,一方面,又對他特別好,有很強的控制欲。分手后才意識到是因為家庭關系的缺失。

曾經有接觸過的男生聽說我母親已經去世20年了,跟我說,那么多年過去了,應該也沒什么傷痛了。

可是傷痛怎么會消失呢。

傷痛發生在每一個團圓的日子,傷痛發生在每一個和母親有關的節日,傷痛發生在每一次有人提起自己的母親時,傷痛發生在每一次受委屈時,傷痛發生在每一次不知道怎么應對時,都會想,如果媽媽還在的話,我是不是就不會哭。

電影《走走停停》

詩安 女 44歲

21歲暑假,媽媽因抑郁吞藥走了,我當時還在外地,馬上飛回家,被直接帶到了靈堂。打下這些字的時候還是很難回憶那個場景,那種無法言說的痛。

30歲,寶寶8個月,爸爸在醫院離世,我終于在最后一刻守在他身邊,可又有什么用,無能為力,什么也做不了。我終于還是早早地變成了孤兒,如果不是女兒已經出生,大概我會覺得人生沒有活下去的希望了。

媽媽去世的時候,痛苦了幾天,爸爸就“下令”不要再這樣了,他在20歲不到就失去母親,比我還小。從此我不在爸爸面前流露出悲傷,但回到學校,兩個人總是在電話線兩頭一起哭。

媽媽的離開把心生生挖去了一角,我放棄了研究生學業,堅決回到爸爸身邊,從事了其實不喜歡的職業。男朋友因為家里反對,說抑郁癥會遺傳,分手了。

雖然自己后來的小家挺幸福了,但人生似乎被魔咒定住,有一部分無法展開。直至我從事心理咨詢工作,慢慢地療愈了那部分傷痛,已經是43歲的時候。

這二十多年,媽媽不在的時間已經超過了她陪伴我的時間,太難了,現在還是那么的難過,只能懷著希望,等待有一天到天上與他們倆重逢。

日劇《宛如阿修羅》

吖草 女 34歲

30歲時,養育我長大的爺爺離世了,爺爺離開后的第十天,奶奶跟著走了。

在我的生命里,爺爺等于爸,奶奶等于媽,從小到大,都是爺爺奶奶撫養我長大的。爺爺對我很嚴格,說女孩子要自尊、自愛。奶奶則時刻覺得我可憐,村里的誰誰誰每天有爸媽買肉吃,我沒有。可是我從沒有覺得自己可憐,因為爺爺奶奶給我的愛滿滿的。

后來爺爺患病,我從未覺得爺爺會離我而去,我理所當然地認為爺爺會一直在。他離世的消息傳來,我都沒感覺,直到看到他躺在棺材里,我才哭的不像話。

處理好爺爺的后事,回單位工作的第三天,我收到了奶奶離世的消息。

這幾年,只要白天我想了爺爺奶奶,晚上睡覺一定會夢見他們。醒來也清晰記得夢里發生的事情。可是今年開始,我夢見他們的次數少之又少,而且醒來我都想不起夢里發生了什么事情,只是依稀記得夢見爺爺奶奶了。我慌了,是不是我在遺忘他們了?可是我沒有遺忘啊!為什么夢里的他們越來越模糊?所以夢又代表了什么?我到底活在一個什么世界里?

有次入睡前,我和兒子說,媽媽很想太爺爺太奶奶。兒子抱著我,哽咽:媽媽,我也很想他們。我告訴你一個秘密,我要發明一種雞蛋,把太爺爺太奶奶放進雞蛋里面,然后把雞蛋殼打開,這樣就變成太爺爺太奶奶來了。我說那你要加油呀,好好讀書,趕緊讓我見到太爺爺太奶奶。

新生命會取代舊生命嗎?不能,但是新生命會帶你重新認識生命的輪回。

電影《我們天上見》

嘉嘉 女 20歲

在我六歲時,我的繼父去世了,他對我比我生父都要好得多。

小時候,周邊很少有父母離異的人,父母離異甚至能成為你被同齡人孤立的理由。繼父的出現就像一束光,他填補了普世意義上“父母雙全”的遺憾,沒有人會說我是沒有爸爸的孩子。也是因為他,我從幼兒園的全托班變成半托班,他堅持每天接送我上學放學。

他去世的時候,沒人覺得一個六歲的小孩子會懂什么,后來我才知道他的離去是一個長久的缺口,漫長時光里時不時發作的陣痛。

直到現在,我還沒有完全走出來,我只是暫時封存了所有有關我繼父的記憶和情感,在內心深處的一個小盒子里,如果不這樣我無法正常生活。

我希望人有靈魂,世界存在輪回轉世,更希望有一天他能給我托夢。14年了,他沒有來過我的夢里來看我一次。

我現在每年春節會去看他,為他流淚的次數在減少,可能以后我會更釋然,雖然可能去看他的時候,我永遠會流淚。

未來我希望可以寫下一本書,按照電影《尋夢環游記》的說法,看過這本書的人,都會在我離去以后,替我記著他,他會在亡靈世界得到永生。

電影《尋夢環游記》

娜卄 女

23歲那年,我失去了父親,一度以為自己的人生就那樣了,后來媽媽病倒了,妹妹學業尚未完成,給自己做了無數心理建設,成為媽媽和妹妹的梯子。

陌生人,你也一定可以脫離每一個難熬的夜晚,銘記逝去親人的面容,帶著他們的愛和寄托認真去愛和生活。

| | | | | | | | | | | | | | |

原標題:《16歲的我,永遠失去了媽媽》

閱讀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3
    收藏
    我要举报
    评论(0)
    发表
    已经到底了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
            大博金娱乐| 好用百家乐官网分析软件| 百家乐官网机器出千| 豪门国际| 百家乐网络娱乐场开户注册| 百家乐官网玩法及细则| 大世界百家乐现金网| 百家乐官网包赢技巧| 大发888娱乐场下载com| 新锦江百家乐娱乐网| 百家乐投注法则| 网上赌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澳门百家乐官网皇冠网| 太阳城花园| 陈巴尔虎旗| 大发888创建账号翻译| 百家乐单打| 百家乐官网正负计| 普安县| 有关百家乐玩家论坛| 百家乐官网怎么样投注| 佳豪国际| 澳门网上赌场| tt娱乐城网站| bet365备用bd| 足球现金网开户| 郑州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香港六合彩开奖现场直播| 百家乐赌假的工具| 杭州百家乐官网西园| 澳门百家乐官网技巧| 百家乐官网发牌的介绍| 九江市| 新宝百家乐官网网址| 新民市| 百家乐官网的玩法视频| 百家乐官网连线游戏下载| 网上足球投注| 兴海县| 百家乐官网之对子的技巧| 百家乐官网博彩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