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95后”葉紫薇破格晉升為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此前剛在《科學》發文

圖片來源:中國人民大學
“葉老師,祝賀你破格晉升為教授,希望你在學校真心愛才、悉心育才、傾心引才、精心用才的氛圍中,做好新文科、新農科、新工科有機融合的研究,始終做面向三農問題、面向農業強國的真科研,繼續傳承紅色基因、堅持立德樹人,早日成長為引導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大先生’。”
據“中國人民大學”微信公眾號消息,4月2日下午,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張東剛特地來到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為破格晉升為教授的葉紫薇送上聘書。
29歲,博士畢業入職不到3年,通過戰略性人才職稱評審學校提名制度這一超常規方式,“95后”葉紫薇從助理教授破格晉升為教授。
從啟動提名程序,到召開學院-學部-學校學術委員會,再到學校審議通過,堅持嚴格程序和標準。這是屬于葉紫薇的故事,也是中國人民大學近年來開展人事人才評價體系改革的又一行嶄新注腳——重視人才、渴求人才、激發人才,讓青年人才在創造期、成長期,持續不斷地得到更好的尊重、培養和發展。
博士畢業時,葉紫薇牽掛著中國“三農”問題,懷抱學以致用的理想,從大洋彼岸學成歸國,只為把研究做在中國大地上。學術研究中,她用交叉學科思維破解農業政策難題,在國際頂尖期刊發表多篇論文,將生物育種經濟研究寫進Science,取得中國農林經濟管理學科的歷史突破。
為學,她主持并參與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省部級委托課題,立足國家戰略需求,探索世界前沿問題,持續產出學術成果助力農業政策完善。為師,她與學生共同成長互相成就,讓每個學生都在自己的天空熠熠閃爍,開設課程廣受好評,所帶班級榮獲校級示范班集體(先鋒團支部)等一系列榮譽。
今年3月13日,“中國人民大學”微信公眾號發布消息:近日,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葉紫薇助理教授團隊,在國際頂級期刊Science(科學)最新一期的研究長文(Research Article)版塊刊發題為《Too much of a good thing: Lessons from compromised rootworm Bt maize in the US Corn Belt》的重磅成果。
消息介紹,Science研究長文版塊主要發表具有領域重大突破性意義的研究成果。這是我國農林經濟管理學科首篇以國內學者作為第一作者發表的Science研究長文(Research Articles),也是管理科學領域發表的為數不多的Science研究長文之一。
Science期刊在該期政策論壇(Policy Forums)專門發表評論文章,對這項研究展開深入討論并給予高度評價,認為這項研究展示了一種基于實證的評估方法,在改進對Bt抗性乃至更廣泛農藥抗性的實證經濟評估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
作為農業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部分,生物育種技術應用對于保障糧食安全和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這一背景下,有效延緩靶標生物對生物育種作物產生抗性成為核心議題。抗玉米根蟲的生物育種抗蟲玉米(下文簡稱Bt-CR玉米)自2003年在美國產業化種植以來,在帶來顯著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同時,玉米根蟲對Bt-CR玉米產生抗性的問題也持續困擾學界:從平衡經濟收益和延緩抗性的角度,農戶個體種植決策是否是最優決策?
葉紫薇團隊結合2005年至2016年間美國玉米帶10個州的田間試驗數據與微觀農戶調查數據,構建起了跨學科的生物經濟模型,首次對Bt-CR玉米抗性管理問題展開大規模實證經濟評估。
種植Bt-CR玉米的決策可能對害蟲種群產生兩種動態且相互制衡的影響,即抗性選擇效應和種群抑制效應。因此,Bt-CR玉米是否被過度種植需要嚴謹的實證研究來加以判斷,并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來優化種植行為、延緩害蟲抗性產生。
研究證實了美國東部玉米帶存在過度種植現象,并深入剖析成因,進一步指出可能存在種子市場供應結構等問題。在美國玉米種業市場,種企為追求利潤最大化,傾向于將最優良品種與多種性狀進行捆綁銷售,而不含Bt-CR性狀的優良品種較為有限,導致農戶缺乏足夠的品種選擇空間,進而造成過度種植。這不僅加速了害蟲產生對Bt-CR性狀的抗性,長遠來看還會帶來更為嚴重的經濟損失。
葉紫薇,女,1995年11月生,浙江溫嶺人。現任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助理教授,受聘“中國人民大學青年英才崗位”。2022年在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同年入職中國人民大學。現研究聚焦農業科技創新與資源環境、健康的交叉議題,尤其關注生物育種技術的經濟、環境問題及相關政策研究,具有豐富的跨學科合作研究經驗。主持并參與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省部級委托課題。
近年來,中國人民大學持續深化人事人才評價制度改革,充分發揮人才發展規劃的引領作用,加速構建具有人大特色和示范效應的高等教育人事人才工作體系。正如黨委書記張東剛所說:“人才是推動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第一資源。”
早在2023年8月,青年教師高昊宇在入職四年后破格晉升教授,成為當時中國人民大學新世紀以來學校自評的最年輕教授、首位“90后”教授。其他3位破格晉升教授人選分別為34周歲(2位)和35周歲,均系在各自學科脫穎而出、取得突出成果的優秀青年人才。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