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國產AI眼鏡廠商“圍攻”Meta,扎克伯格被迫拿“半成品”參戰?
2025年被廣泛視為AI眼鏡爆發的關鍵節點,無數廠商都紛紛加入AI、AR眼鏡賽道。作為近乎以一己之力掀起熱潮的Meta,卻反而成了被“圍攻”的那個。

受限于研發周期的Meta先是掏出Ray-Ban Meta x Coperni 限量版,但僅有3,600 副依舊難以抵擋市場的沖擊。這次Meta又準備在今年發布單目顯示AI智能眼鏡,這是把半成品也拿上了牌桌?
Meta 單目顯示AI智能眼鏡售價近萬元
據馬克·古爾曼最新報道,Meta將在今年推出一款搭載平視顯示屏的智能眼鏡,代號Hypernova,價格可能會超過1000美元。

報道指出,Hypernova提供一個可視化主屏幕,而啟動屏幕帶有Meta及其各種合作伙伴的圖標,包括谷歌/Android和芯片制造商高通。
一旦啟動,眼鏡就會顯示一堆水平應用圖標,預裝的應用包括相機、圖庫和地圖等。眼鏡可以與你的手機同步,并投影來自各種消息服務的通知。用戶將能夠通過眼鏡側面的電容觸控組件或神經腕帶來操作設備。
根據古爾曼的說法,潛在的用戶需要為這款設備支付至少1000美元,而特定版本的價格可能高達1300美元或1400美元。

但需要注意的是,這款AI眼鏡是單目顯示,眼鏡的右透鏡下方位置設有一塊顯示屏,這意味著用戶只能在一只眼睛看到投影內容,使用體驗將很大程度上弱于雙目顯示的眼鏡。
盡管Meta已經在研發雙目顯示系統的版本,但這預計將要到2027年,同時從這款眼鏡的售價來看,完整的AI+AR眼鏡價格可能會更高。
價格高昂和進度緩慢,可能葬送Meta的優勢
目前為止,Meta平價版本的智能眼鏡主打的依然是高達200萬銷量的Ray-Ban Meta。后繼的多款產品無一不是在研發的路上,去年發布的AR眼鏡Orion單成本就高達1萬美元。
盡管扎克伯格表示,“我們將不斷精進顯示技術,力求更清晰;優化設計,追求更小巧、時尚與親民的價格,推動 AR 技術的普及與發展。”同時,扎克伯格也表示,公司對Orion的未來發展寄予厚望,期待第二代產品能在未來幾年內進化為第一代消費者版本,預計價格將與今天的高端手機和筆記本電腦相當。

但消費者版Orion依然被拖到了2030年左右,即便如此,價格也將在1500美元左右。這樣的高端產品,如果不能有著極好的體驗,恐怕難以說服消費者。
除此之外,Meta還計劃與EssilorLuxottica合作開發專為"騎行者和其他運動員"設計的Oakley Meta眼鏡,但目前仍不知進展如何。
可以看到,親手掀起AI智能眼鏡熱潮的Meta正面臨著后繼乏力的內憂,國內多家廠商的入局和出海則是Meta的外患之一。
國內廠商百花齊放,出海逆伐Meta?
受AI眼鏡熱潮影響,國內百度、小米等大廠紛紛入局,傳統AR眼鏡廠商更是各顯神通。此前,第三方市場調研機構IDC稱,預計2025年全球智能眼鏡市場出貨量為1280萬臺,同比增長26%;其中中國智能眼鏡市場出貨量為275萬臺,同比增長107%。
日前,小米旗下的米家MIJIA智能音頻眼鏡2眾籌上線不到3天,眾籌金額就超過了700萬元人民幣。這個數據并不算高的出奇,但對比2023年4月,小米推出MIJIA智能音頻眼鏡,眾籌第6天金額超500萬的成績顯然是不小的提升。

兩款產品的眾籌數據對比可以發現,AI眼鏡確實正當時。當然,也不排除受到了小米AI眼鏡即將發布的影響,可以預想到的是,屆時作為小米自有品牌的AI眼鏡將會更加火熱。
Rokid、雷鳥等AR領域傳統廠商,也紛紛發布了自家的AI眼鏡。其中,Rokid Glasses更是與小米一樣還未發售就爆火,其創始人兼CEO祝銘明,佩戴公司最新AI+AR眼鏡 Rokid Glasses在浙江杭州余杭區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上,完成脫稿演講的一幕吸引了眾多消費者的目光。
而雷鳥則是早在今年CES上就正式發布了V3 AI拍攝眼鏡,不僅性能全面超越Ray-Ban Meta,更是在功能上創新式融入眼鏡。

國內的廠商不僅卷產品,還把市場卷到了海外。不久前,TCL官宣成為奧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國際奧委會主席托馬斯·巴赫還在現場體驗了雷鳥V3 AI拍攝眼鏡。雷鳥 X3 Pro 也將于本年度 Q2 在海外同步發布,Rokid AR Spatial(Rokid AR Lite海外版)同樣將會在美區開售。
星紀魅族也在布局海外市場,其與Up Network 也在合作構建 Web3 AI 眼鏡,設備還將搭載 Google Gemini AI 大模型。
XREAL、VITURE、逸文科技、GetD格多維等中國廠商也已在海外市場深耕多年,建立了完善的銷售渠道。它們的產品在Amazon、eBay等國際知名電商平臺以及獨立站上均有銷售,市場表現也十分亮眼。
Kickstarter作為海外最大的眾籌平臺,也成為了眾多AI眼鏡企業的出海首選。Gyges Labs 和上海彩瞳公司 Moody 聯合打造的Halliday、回車科技旗下的 Looktech 、前錘子科技合伙人吳德周創立的「致敬未知」旗下BleeqUp Ranger智能運動眼鏡、閃極科技的海外AI眼鏡品牌 loomos 等,紛紛在Kickstarter上開啟項目眾籌。

截至4月2日,BleeqUp Ranger智能運動眼鏡即將上架眾籌;Halliday AI智能眼鏡,獲得了8023名用戶的支持,眾籌到的金額約為330萬美元;回車科技Looktech AI智能眼鏡,獲得了4743名支持者,籌到的金額約為118萬美元;閃極loomos AI眼鏡,獲得了8396名支持者,眾籌金額約為203萬美元。
對于Meta來說,當下圍攻它的遠不止“六大門派”。眾多廠商的目標也從此前的比肩Meta,變為了放眼全球市場。
寫在最后
2025年的AI眼鏡市場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Meta作為這一領域的先驅者,盡管擁有深厚的技術積累和品牌影響力,但面對國內廠商的激烈競爭,其領先地位已不再穩固。
百鏡大戰的加劇,使得未來幾年內,我們有望看到更多功能強大、設計精美的AI、AR眼鏡問世,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多便利和樂趣。而對于整個行業來說,這也意味著更多的可能性和發展空間。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