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江浙學習歸來,湖南12位縣級黨政一把手與省委書記交流心得
據《湖南日報》消息,4月1日,湖南省委書記沈曉明主持召開全省縣(市、區)黨政正職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專題培訓班學員座談會。湖南日報社旗下微信公眾號“湘伴”介紹,12位學員代表在會上交流學習體會、分享考察收獲。

4月1日,湖南省委書記沈曉明主持召開全省縣(市、區)黨政正職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專題培訓班學員座談會。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唐俊 攝
2月下旬和3月下旬,為學習借鑒縣域經濟發達的江浙兩省的經驗做法,湖南分兩期在浙江和江蘇舉辦全省縣(市、區)黨政正職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專題培訓班。每期培訓班歷時6天,全省122個縣(市、區)黨政正職參加了培訓。
每期培訓期間,學員們分成3組,按照不同線路前往浙江和江蘇18個縣(市、區),深入企業、園區、鄉村等參加現場教學,實地感受和探訪兩省發展縣域經濟的工作思路、發展路徑與創新舉措。這18個縣(市、區)均是江浙的經濟強縣或強區,如浙江余杭、慈溪、義烏、余姚,江蘇昆山、江陰、常熟等。
根據“湘伴”微信公眾號摘選的學員代表發言,對此番江浙學習之旅,縣市區黨政“一把手”的收獲主要有三。
一是“觀念破冰引領發展突圍”。沅江市委書記楊智勇說,江浙“無中生有”的創變精神令人震撼,“義烏從‘雞毛換糖’到全球小商品之都,杭州以數字經濟重構城市基因,背后是敢闖無人區的市場嗅覺和敢爭天下先的文化膽識”。江華瑤族自治縣委書記段貴建也表示,從“溫州模式”到“義烏經驗”,從“雞毛換糖”到“買賣全球”,“這一從‘沒有’到‘有’敢為人先、敢于改革的勇氣和破立并舉、善于改革的方法讓我深感震撼”。
二是“因地制宜找準發展‘坐標’”。湘鄉市委副書記、市長郭勇談到,江蘇江陰市在長三角諸多縣市中區位和交通優勢并不明顯,能夠從發展鄉鎮企業起步到成長為“中國制造業第一縣”,其關鍵就在于堅持工業立市,狠抓項目硬支撐,提升產業整合力,實現了本土民企的崛起。新化縣委副書記、縣長彭韜說:“遠眺寧波前灣新區,看到長江經濟帶與海上絲綢之路在此交匯的壯闊,了解到這里也曾有填海圍墾的艱辛,所以區位優勢并非天生,關鍵還是在全局中找準坐標,在變局中鍛造支點?!?/p>
三是“創新引擎驅動產業升級”。郴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宜章縣委書記張潤槐表示,江浙經驗告訴我們,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必須搶占關鍵核心技術制高點,必須建立循環經濟體系。臨湘市委副書記、市長劉琦認為,江浙地區在科技創新上,既有前瞻性布局的定力,也有真金白銀支持的實力,更注重發揮企業的活力。
據《湖南日報》,在聽取專題培訓班有關情況通報和學員代表發言后,沈曉明表示,這次省委組織縣(市、區)黨政正職到江浙地區進行專題培訓,目的是對標先進找差距,更好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更好轉化運用學習培訓成果,進一步強化責任擔當,明晰思路舉措,奮發有為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希望大家始終堅持真抓實干,樹牢和踐行正確政績觀,因地制宜、精準施策,深化改革創新,優化營商環境,堅持腳踏實地,保持拼勁闖勁,加強開放合作,做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表率。”他說。
湖南是中部地區的縣域經濟大省,所轄的長沙縣在賽迪百強縣榜單中排名第十位。近年來,該省將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作為區域經濟發展的主攻方向。
2023年8月,湖南省委、省政府召開縣域經濟發展座談會,提出努力走出一條具有湖南特色的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去年11月,湖南召開全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對加快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進行部署。會議提出,要在橫向縱向、省內省外等多維度比較中,充分看到縣域經濟在強壯經濟實力、培育特色產業、促進城鄉融合、穩定社會環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不斷增強信心、學習先進、抬高標桿。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