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小米車主們,請注意安全第一
文 | 白嘉嘉
因為一起車禍導致三名女大學生不幸身亡的事件,把“小米汽車”推上了熱搜。
據多家媒體報道,2025年3月29日22時44分,一輛小米SU7標準版在安徽境內一高速公路行駛過程中,與高速水泥護欄發生碰撞、起火。
綜合各家媒體報道顯示,遇難者為三名女生,結伴前往安徽池州參加某崗位的事業編制考試。參與急救的醫院透露,等他們趕到,前排兩人“燒沒了”。剩余一人經搶救無效死亡。
而據澎湃新聞公眾號4月1日下午推送的文章顯示,澎湃新聞記者與該小米SU7車主取得了聯系,他告訴澎湃新聞,3名遇難者之一是其女友,兩人只差一個婚禮,均是小米的忠實粉絲。目前他與女友家人暫未收到警方和小米的任何回復。

4月1日中午,“小米公司發言人”在微博回應,證實“高速路碰撞后爆燃致人員傷亡”事故車輛為SU7標準版,“事故發生前車輛處于NOA智能輔助駕駛狀態”,“碰撞前系統最后可以確認的時速約為97KM/h。”目前,“我們第一時間成立了專項小組,于30日趕赴銅陵,在警方的指導下,積極配合調查、取證等各項工作。”

據小米提供給警方的信息顯示,22:44:24 NOA發出風險提示,22:44:25 NOA被接管,進入人駕狀態,22:44:26-28之間,車輛與水泥護欄發生碰撞。
從發出提示到碰撞,最多有4秒,最短只有2秒。
極端情況下車主能否順利打開車門,也是各方關注的焦點。
對此,小米汽車工作人員表示,“在四個車門內飾板下方,儲物格位置均配有應急拉手,應急拉手為機械鎖,即使電池受損也能打開,緊急下可使用應急拉手打開車門。”
無論任何品牌的任何車型,保障安全都是第一要務。這點沒有任何品牌會否認,但是否真正給予了足夠的重視,仍要用事實說話。
事實表明,駕駛者在NOA發出風險提示1秒后接管車輛,未能避免車禍發生。
而小米客服描述的機械應急拉手,從圖片可以看到位置較為隱蔽。

此前,網絡上甚至出現過,有發帖者用“車禍“來“證明“小米汽車的安全性,聲稱“每次事故都是在給小米做廣告!”

在討論本次車禍的留言區,也能看到網友將責任歸咎于車主“駕駛經驗不足”——這條留言收獲了315個點贊。

就在今年3月19日,雷軍從小米汽車工廠18米高的天臺上,向下砸了3個涂著小米自研電池包底部材料的西瓜,用西瓜沒有摔碎來證明小米SU7 Ultra的安全性。
這些信息,是否導致了部分車主放松警惕,麻痹了安全意識?
但據界面新聞報道,標準版本小米SU7沒有配備電芯倒置技術,可能相較其他版本在電池安全方面存在差距。

另外,小米SU7標準版支持的小米智駕Pro,與其他版本也存在一定差距。
相關信息顯示,小米SU7標準版主要搭載了一枚英偉達Orin N芯片,采用以攝像頭和毫米波雷達為主的純視覺方案,算力達84TOPS。
而小米SU7 Pro、Max版采用了雙達Orin X芯片,并配有禾賽128線激光雷達,和多個毫米波雷達、攝像頭一起組成了更強的激光雷達方案,算力達508TOPS,算力超過標準版的6倍。
認證為“青島廣播電臺“的《正在新聞》報道,張潔(化名)是這次車禍遇難者之一羅某的母親。
她曾與女兒駕駛這輛SU7從深圳去往武漢,這1000公里的路程里,女兒多次告訴她智駕“方便、安全”,她曾告誡女兒,現在技術不完善,不能盲目相信,自己開才放心,“我說她以后一定會后悔;她還反駁我,說有各種(證明安全)的依據。”
有網友指出了另外的隱憂:提車時服務人員會告知小米車主機械門把的位置,但乘客不知道。

這次車禍的遇難者是三位年輕女生。
在2024年7月的雷軍年度演講返場直播中,雷軍透露,“今天所有SU7的訂單,購買的女車主已經超過了40%,我相信實際用的女車主可能接近50%。”
雷軍曾表示,“第一條設計原則就是顏值即正義。”
雷軍此前發文稱,小米汽車累計交付量已經突破20萬輛,2025年計劃交付35萬輛。
與此同時,小米“售后難”也被部分媒體關注。
據《紅星資本局》報道,最新數據顯示,小米汽車服務中心與授權服務中心只有33家開業。某上海車主在社交平臺表示,14天內的售后服務已全部約滿,熬夜也沒預約上,“感覺約個售后的號,比掛名醫還難。”

截至4月1日收盤,小米集團(01810.HK)股價下跌5.49%,每股報46.50港元,市值1.21萬億港元。
相比于3月31日,該股市值減少了近700億港元。

此前資深媒體人陶魏斌曾在一社群討論稱,作為企業家IP“雷軍”,最大的風險或來自于產品以及產品引發的相關事件,所帶來的反噬。

如今,在社交媒體上,網友經常能看見雷軍分享生活,去看櫻花、舞獅子、學習炒酸奶……這次的車禍以后,我們也希雷軍更多地講一講行車安全問題。
小米汽車再好,車主也要注意安全第一!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